查看原文
其他

摹在如真在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书法唐摹本精品组图

任海丁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摹在如真在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书法唐摹本精品组图

任海丁


按:此文由辽宁文艺微评推荐。“辽宁文艺微评”是辽宁省文联理论研究室打造多年的融媒体专栏,并与中国文艺评论网和微信公众号密切联动,合力共建网上评论家园。


近日,辽宁博物馆展出馆藏《万岁通天帖》,“王羲之一门书翰”现身,可谓斯事体大,一时观者如云。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是王氏书迹的唐代摹本,其所复现的,是王氏后人王方庆进献武则天的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只是今日,唯剩七人十帖而已。但为什么不是真迹?

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因为,不止书圣本人,王氏家族的书法真迹也早已佚失了。不过,就复制之精来说,此帖是极为珍贵的。启功先生曾盛赞此本还原了“有本有源、有根有据的一件古法书的真面貌”。尤其《初月帖》,颇具王羲之书法的风神肌质,是书法界人士公认最为可信的。

王羲之《初月帖》


《万岁通天帖》局部

说起唐摹王书,无疑会说到唐宫高手匠人使用硬黄纸的“响拓”影摹技术。硬黄纸是唐代人的发明:将黄檗汁染过的纸放在熨斗上,再匀涂以蜂蜡,纸张就会变得“莹彻透明”,蒙物而纤毫毕现。至于“响拓”影摹,又叫“向拓” “影覆”。宋代赵希鹄说,法书墨迹由于历时太久以致不甚清晰,所以摹制时候要“向光照明,以纸覆帖”,然后按字影仔细钩描。还有人分析《万岁通天帖》笔画线条的影摹,是以细单线并行反复“织就”。由此可见“复制”的精密严格。


王荟《疖踵帖》、《翁尊体》 见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唐摹本


去古已远,真迹难求,追摹的“如影如响”,是隔代感通相应的路径。摹在如真在。陆游有诗句云:“硬黄一卷学兰亭”,我国文化历行数千年,而文脉承续不坠,原因也许正在于此吧。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名单    

http://www.zgwypl.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62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唐摹《万岁通天帖》是传世极稀的王羲之书法唐摹本中的顶级精品,自明代中叶起归嘉兴项氏约一个世纪。


唐摹《万岁通天帖》(局部)



明董其昌跋《万岁通天帖》手迹(局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 周由强   

 选编:何美 艾超南  

延伸阅读:

迎庆党的十九大,百位知名书法家书法大展国博启幕

诗意的春天 | 书法、摄影作品精选

范美霞|从书法精神的起源看当下的书法论争

文艺微评|当珍品名帖进入百姓视野





点击关注

想看的这都有

艺评中国

中国文艺评论

艺评头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