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创作如何挺起主心骨,唱响主旋律

文艺评论新媒体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编者按


主旋律文艺创作对于引领时代风尚、建构主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文艺评论不应忽视的重要课题。如何提升主旋律戏剧、电影、电视剧创作水平?《长江文艺评论》双月刊2019年第1期推出一组专题研究文章,“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特作摘选,以飨读者。


▪洪兆惠:主旋律戏剧就应该荒腔走板吗

▪秦琼:主旋律电影的“变与不变”——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

▪郭梅 林金壹:近年主旋律电视剧创作得失刍议


1

主旋律戏剧就应该荒腔走板吗

(洪兆惠)


当前,部分主旋律戏剧在弘扬正能量、体现主流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时,出现了教化和惟政治的倾向。写英雄模范,铺陈好人好事,没有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精神成长;写重大题材,展览事件过程,不见“活”人。主旋律戏剧的叙事,宏大而崇高,立意、导向和内容缺少直指人心和直达人性的能力。


主旋律戏剧的最大危机是创作者的观念危机。他们把主旋律戏剧从戏剧中剥离出来,然后按非艺术方式制作另类戏剧。我不主张将主旋律戏剧与一般戏剧区别开来。戏剧就是戏剧,不管是先锋戏剧还是主旋律戏剧,是戏剧,就要有人,有戏,有生命,有灵魂,就要体现戏剧精神。如果把主旋律戏剧看作是另类戏剧,那等于割断了它与生命的联系。任何一种艺术,一旦疏远生命,它就背离了艺术的本性,失去的是共鸣者。


戏剧应该做戏剧的事,用戏剧的方式回应时代。实践证明,在戏剧中观众面对一个日常生命,感受一个普通生命所具有的别样精神和别样气质时,他很容易被感染,而对演出产生情感共鸣。由贾文龙主演的豫剧《焦裕禄》,是创作者设身处地,对特定历史情境中的焦裕禄进行了还原。中国评剧院演出的《母亲》,取材于模范人物邓玉芬,在矛盾中书写人物。


豫剧《焦裕禄》剧照


中国评剧院演出的《母亲》


变革戏剧观,是主旋律戏剧赢得观众信任的关键所在。变革戏剧观念,实际上就是实现戏剧回归。要回归渺小,回归个体内在。艺术就是要在这独特的生命姿态中发现精神力量,即便是写英雄模范的主旋律作品,也应该关注他们作为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关注他的内在状态。避免把英雄模范悬空,抹去他们本来就有的独特性,抽象成为符号、象征、标签。



作者:洪兆惠,辽宁省文联

选自“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社”微信号(点击查看全文)



2

主旋律电影的“变与不变”——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秦琼)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视觉的奇观化、性别叙事和家国一体的价值观等特点,但它的内核是不变的。


2010年以来,以《建国大业》为代表,主旋律电影集中发力,陆续诞生了《建党伟业》《战狼》《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等主旋律电影。这些电影的市场表现和口碑较好,为多年以来持续低迷的主旋律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针。在叙事层面有几个显著的变化:其一,主旋律电影在场面的设计、情景的布置上越发强调奇观。其二,主旋律电影在性别叙事上有较大的突破。女性角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她们不再是历史中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造者之一,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在表现女性角色时的刻板。其三,通过展示个人遭遇去隐喻民族的国际生存,通过展示国家军备、军队的实力以呼应大国崛起的时代之音,从而建构家国想象的共同体。


《红海行动》剧照


《湄公河行动》剧照


《明月几时有》剧照

 

1987年后,主旋律电影的内涵经历了“宽泛—狭窄—宽泛”的曲线变化过程,但主旋律这个概念的深层次内核却较少遭遇冲击。当代观众是一个处于互联网生态中的特殊群体。这种新文化生态下的观众情绪,凸显了强烈的、具有叛逆意味的个人情绪。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如果不加以改进,就很难满足当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趣味。


“主流电影”“新主流电影”两个概念兴起的时候,正是主旋律电影在创作上寻求多样化,并出现向类型片借鉴创作经验苗头的时候。尽管称谓发生了流变,边界得到了拓展,但“主流”也好、“新主流”也好,本质上还是“主旋律”这个坚硬的内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反映。“主旋律电影”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主旋律”。



作者:秦琼,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选自“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社”微信号(点击查看原文)


3

近年主旋律电视剧创作得失刍议

(郭梅 林金壹)


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在风格、题材、叙事等方面有了可喜的创新和进步,但也暴露出人物、逻辑和细节等多方面的问题,形成了良莠不齐的局面。

 

综观近年的主旋律电视剧,可大致分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大类。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是革命历史剧,往往选择红色革命领袖为主要刻画对象,《长征》《保卫延安》《建国大业》等剧,重点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其次是革命军旅题材,涌现出了《亮剑》《我是特种兵》《士兵突击》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在着力刻画宏阔的战争场面的同时力求突出像李云龙、许三多这样的忠诚正义的革命军人形象。谍战、刑侦和言情等元素的融入使得这两类主旋律电视剧出现新的嬗变。如《伪装者》《麻雀》《风筝》等,收视率和口碑都相对较好。这些因素的融入增强了革命历史剧的节奏感和吸引力,也满足了观众渴望探秘的心理。但大部分剧作要么是炫技猎奇,要么就是陷入才子佳人的窠臼,仍有待未来的探索。


《建国大业》海报

 

在近两年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中,创业题材备受青睐。其中,较令人瞩目的作品有《平凡的世界》(点击查看《平凡的世界》的“返乡”意义)《岁岁年年柿柿红》《北部湾人家》《最美的青春》(点击查看“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评论家李准、仲呈祥、范咏戈、李跃森、高小立、戴清等怎么看?)《鸡毛飞上天》等。这些创业剧紧跟潮流,都试图谱写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的交响曲,但却因情节逻辑不合理和人物形象相对单薄等问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纰漏,难以真正俘获观众欢心。


《最美的青春》


《平凡的世界》海报

 

主旋律电视剧创作虽呈现出了井喷现象,但与其他类型的电视剧相比,仍然未能占据绝对的优势,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一,应先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表现宏大题材固然是题中之义,但同时也应注重形式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如何做到内容的深广度和形式的精确性、艺术性相统一,是每位从业者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第二,主旋律电视剧应该尝试扩大受众群体,选择从青年受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入手,关注当下青年群体的生存境况,并在创作中加入年轻人喜爱的时代元素,既可以让剧作紧跟时代步伐又达到吸引年轻受众的目的。第三,主旋律电视剧可以尝试运用新的传播媒介,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加入话题讨论等环节,加大对电视剧的宣传力度和提升吸引力。



郭梅

林金壹

作者:郭梅 林金壹,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

选自“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社”微信号(点击查看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蔡家园 何美

美编:木子


李屹:40年,文化自信筑基文艺高峰

云德:斑斓多姿的文化潮汐——改革开放40年文艺素描

现实题材电视剧40年:紧贴时代脉搏 反映人民心声(张德祥)

《红海行动》:中国大片的新境界(张德祥)

专题|拥抱时代 培根铸魂 繁荣文艺评论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评论家李准、仲呈祥、范咏戈、李跃森、高小立、戴清等怎么看?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我们的爱情与创业奋斗史?

为什么说“现实主义”是国产剧最珍贵的组成?(何天平)

原创|戴清: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与镜像呈现

《长江文艺评论》征稿啦,留言微评有惊喜!


客官,请留步,给个好看再走呗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含《中国文艺评论》《长江文艺评论》等86家媒体单位)的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