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启示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艺术报 Author 李博
忠诚·执着·朴实
——文艺界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
荣誉称号获得者启示录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王蒙、秦怡、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278名个人、 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其中,于蓝、王昆、贠恩凤、李雪健、周令钊、夏菊花、秦怡、郭兰英、常香玉、梅兰芳、阎肃、谢晋、路遥、樊锦诗(按姓氏笔画排序)获得文艺界“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获得文艺界“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从这些为新中国文艺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文艺工作者的经历与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个人与国家发展命脉的紧密相连,也能看到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个体在推动时代进步过程中的非凡贡献。
1
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从艺70多年来,“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先后主演了《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五号》等30多部优秀影片,成功塑造了《铁道游击队》里倔强勇敢的芳林嫂、《青春之歌》中慷慨就义的林红等经典共产党员形象。而在银幕之外,秦怡更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道德情操。
☞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专访表演艺术家秦怡:电影人的天职是传递真善美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秦怡先后捐款21万元,这是她大部分的积蓄。2009年,刚做完腰椎手术的秦怡,一心牵挂着四川灾区的孩子,不顾医生反对飞赴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汶川小学的开学典礼。2014年,电影《青海湖畔》从筹备到开拍,秦怡同时担任编剧和主演,92岁高龄的她四处深入生活、笔耕至深夜,并不惧3800米的高海拔,亲自上高原拍戏……
秦怡认为,共产党员应该经常学习、经常充电,多参加各种活动,可以为自己了解社会、加强学习创造条件,“使我年迈的双足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待电影表演,秦怡永远充满激情:“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表演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与秦怡一样,已故“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导演谢晋50多年的艺术生涯,也是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典型范例。谢晋对国家、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在他每个时期的电影作品中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时期,谢晋执导了一系列高度符合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佳作,如《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文革”结束后,谢晋又通过电影艺术反思历史、直面当下、展望未来,接连执导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优秀作品,集中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思想解放、时代风云激荡的历程。而在上世纪90年代,谢晋又与时俱进地创作了《鸦片战争》《女足九号》等力作。
☞点击查看:独家专题|7位文艺工作者被授予改革先锋
△谢晋生前拍摄影片《鸦片战争》时的工作照(新华社发)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她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传唱至今。
郭兰英4岁开始学艺,5岁登台演出,她的歌从新中国成立前唱到新中国成立后,歌迷跨越几代人。在旧社会受过无数苦难的郭兰英,对党和祖国有着发自内心的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就是我的妈妈。所以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我就激动,就想流泪。我是一辈子感党的恩,一辈子歌颂党、歌颂祖国。”郭兰英无比质朴的话,却道出了一位人民艺术家对党和祖国的真情实感。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再唱经典《我的祖国》,词作家乔羽谈创作故事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美术家、设计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令钊以手中妙笔,描绘出国家形象,展现民族荣光,被誉为“中国艺术设计大师”。设计开国大典上的巨幅毛主席画像的经历,令周令钊至今难忘。在那个没有升降机等现代化设备辅助创作的年代里,要完成一幅高6米、宽4.6米的巨幅画像,难度极大。为了完成任务,周令钊和妻子陈若菊每天一早就带着馒头和咸菜来到天安门城楼,站在脚手架上一画就是一整天。没有足够长的尺子,他们就像木工一样用粉线带画格子;怕普通画布不够结实,他们就选择用马口铁当画布……整个创作过程他们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以及一种“非常愿意为一个新的中国去做事情”的热情。
△周令钊《五四运动》1951年 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圆满完成毛主席画像之后,更多的设计任务落在了周令钊身上,他先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共青团团旗、少先队队旗、人民解放军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第二至四套人民币、人民大会堂主会场“满天星”穹顶等众多国家级的重要设计任务。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张仃、周令钊设计(左)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周令钊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成员参与设计(右)
△1955年,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周令钊主笔设计,陈若菊参与设计绘制
“国家、人民养育了我的一生,草木也会成为有用之才。在我这棵树上的年轮,有过曲折,有过艰辛,好在有坚强的生命力。对艺术的认真、勤奋和严谨,是我一生的习惯。身处盛世,国家昌盛,人民幸福,我还要为美化国家、美化人民生活,继续工作。”百岁老人周令钊的创作脚步,仍未停止。
△1950-1980年代,周令钊担任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纸币票面总体设计
2
始终坚守文艺为人民的初心
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诞生。作为“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多年来,苏尼特右旗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基层的农牧民带去精神文化。
青年演员哈斯塔娜,就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一员。她说,“我是草原的女儿,锡林郭勒的苍天厚土养育了我,世代传承的草原文化哺育了我,乌兰牧骑精神始终召唤着我”。14年前,哈斯塔娜从家乡镶黄旗来到邻近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工作,踏上了事业的起点,从此走上了越来越宽广的文艺为人民的阳光大道。“乌兰牧骑有一个特点,节目小型化是主流形式,题材当地化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农牧民喜欢什么,我们就尽力自编自创什么节目。”哈斯塔娜说,“对于个人来说,‘艺为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无可厚非;但对于乌兰牧骑人,‘艺为人民’才是我们此生的追求。”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已故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样是始终坚守文艺为人民的初心的最佳范例。阎肃从艺60余年,始终模范践行党的文艺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战斗在讴歌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第一线,先后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等一大批红色经典,推出1000多部(首)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参与策划100多场重大文艺活动。
“我们每一位以文艺为终身职业的从业者,我的同行们都应该做到‘四有’,那就是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我们还应该有‘四艺’,那就是大义、道义之‘义’,坚毅、毅力之‘毅’,友谊、情谊之‘谊’,然后才可以谈到艺术、文艺之‘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阎肃道出了这样的感言。
△焦小健 胡蓉蓉 游迪文 席华侨《党的文艺战线忠诚战士——阎肃》2017年 油画
在阎肃因病去世后,众多文艺工作者都对他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作的精神给予了极高评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说,“阎肃老师为文艺事业奉献全部,永远坚持艺术创作,随时听候党的召唤”。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说,“阎肃先生常年笔耕不辍,紧跟时代潮流,深入大众,捕捉人民的心声,是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军旅作家王树增说,“他是在用生命创造艺术的鸿篇巨制,更是在为时代、为梦想高歌,抒发心中的大梦大爱”。
△路遥(右)在陕北农村走访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平凡的世界》作者、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创作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
△《平凡的世界》路遥著
与路遥一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作家王蒙也深谙优秀的文艺作品源自人民、源自生活的真理。1963年,王蒙来到新疆,与维吾尔族农民一起下地种植、同室而眠,朝夕相处如同家人。1974年至1978年,王蒙创作了长达70万字的小说《这边风景》,深入展示了新疆的自然风情、物产、气候、风俗,从衣食住行到宗教仪式,从语言表达到情感诉求,王蒙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维吾尔族原生态的生存方式,以及积淀在其民族性格中的精神质地。2012年,王蒙重新发现这部小说的手稿,在次年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并于2015年凭该作品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这边风景》王蒙著
3
以精品力作展现民族精神和中国气派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都在戏剧舞台上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表现中国人的情怀、展示中国人的梦想——《黛玉葬花》体现了纯洁美好的灵魂,《天女散花》显示了端庄典雅的情趣,《霸王别姬》表现了英雄末路式的悲剧,《宇宙锋》是对古代社会女子婚姻问题的审美观照,《穆桂英挂帅》是写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梅兰芳以极具民族精神的精品之作,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他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底蕴完美契合,创作出了能够让民族大众欣赏并产生共鸣的佳作;同时,他也因为自己作品中所彰显的中国气派,而被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观众所钦慕与赞赏。
曾在《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中塑造过多个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的“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她说,“17岁的时候,我就幸运地选择了我们的党,选择了最正确的道路。能和我们的党同龄,对我来说是最幸运的,也是最荣耀的。”
1965年,于蓝主演了电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在影片中,她凭借精湛细腻的表演,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江姐”形象。“江姐对丈夫的爱,埋得很深。”于蓝脑海里的江姐,有着一种特殊的冷静与克制,“得知丈夫牺牲了,她在年轻人面前没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里,她裹在被子里压着嗓子哭。”正是因为于蓝既演出了江姐作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又演出了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的隐忍和牺牲,才令这一角色如此深入人心。
△电影《烈火中永生》海报
“在我的表演生涯中,每个角色诞生的过程,都给我带来了许多难忘而幸福的经历。”为了演好演活角色,于蓝很感激自己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他们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老师,给了我创造的依据和创造的活力。”
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事业的“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已故著名歌唱家王昆,是新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演唱民歌是王昆一生热爱的事业,她将自己的艺术生命融入到中国革命的历史洪流当中,这使得她演唱的《南泥湾》《北风吹》《翻身道情》《秋收》《农友歌》《兄妹开荒》等优秀作品,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45年,王昆被选为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女主角。“那个时候,嗓子不经常唱就难受。所以,我走路也唱,打饭也唱,到后来种西红柿的时候也唱、修飞机场的时候也唱。”王昆曾回忆道,“我本来就是贫苦农民的女儿,在敌后游击队又生活过7年,天天跟农民在一起,我懂得农民的欢乐和痛苦。”正因如此,她才能唱出人民的心声、唱到群众的心坎里。
82岁的“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杂协名誉主席夏菊花,多年来为传承保护中国杂技文脉和武汉杂技文化不遗余力,创作表演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顶碗》《柔术咬花》等优秀节目,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领域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标志性人物。
1963年,经过3年的刻苦训练,夏菊花扩大了人体多部位的表演功能,《顶碗》成为电影《春燕展翅》中最耀眼的杂技节目。“我要发展创新,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夏菊花认为,杂技艺术就是要挑战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她说自己的性子就是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杂技天生要求“不一样”,只有让观众“意想不到”,才能称得上是杂技。
在不断进行艺术创新的同时,夏菊花也始终牢记“共产党员要为人民服务,党的艺术家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的节目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肯定,要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人民。”夏菊花说:“把吃苦留给自己,把美好留给人民,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一个杂技演员的使命。”
4
馨香扑面的高尚艺德
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是“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已故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一生的追求。常香玉不仅是豫剧“常派”的创始人,更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德艺双馨艺术大家。1951年8月至1952年3月,她率剧社巡回演出,募集资金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支持抗美援朝。1953年4月,她率豫剧队到抗美援朝前线举办180多场慰问演出。从早年义演捐献飞机到后来投身扶危济困公益事业,再到晚年筹资设立“香玉杯”奖掖豫剧后人,常香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和演戏先做好人的艺德,永远馨香扑面。
△1982年,常香玉在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为炊事班演唱(来源:河南图片网)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名誉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从艺40余年,也是文艺界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典范。他在数十部影视和话剧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尤其是他塑造的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作为弘扬主旋律、讴歌英雄模范、彰显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典型,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刊发艺术家李雪健专访: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李雪健至今仍记得,自己学当演员的第一课,老师就强调“做戏先做人”。“演员也好、导演也好,文化艺术各行各业在旧社会地位都不高。共产党领导咱们翻身做主人,演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干得好就是人民艺术家、就是心灵工程师了,这是对演员最大的认可和鼓励。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珍惜演员这个名号,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要为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李雪健说,“虽然我是一个普通人,能力有限,但是我愿意跟着共产党,在新时代做一枚坚硬的铺路的小石子。”
△李雪健主演电视剧《嘿,老头》(来源:腾讯视频)
如果说常香玉、李雪健是文艺大家中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那么像樊锦诗、贠恩凤这样在基层默默奉献、辛勤付出的文艺工作者,同样令人感动。“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考古学家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敦煌女儿”。
☞点击查看:独家专题|7位文艺工作者被授予改革先锋
不久前,樊锦诗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出版。“在新时代,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樊锦诗最真实的心声。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越接触敦煌,越觉得它真的是深不及底。越了解敦煌,也就越热爱敦煌。”择一事,终一生。如今的樊锦诗虽已退休,却仍在为敦煌而四处奔走。“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坚守敦煌,我这一辈子已经不能离开敦煌了。敦煌莫高窟是那么了不起的文化遗产,能为它服务是我的幸运。”
“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原团长、女高音歌唱家贠恩凤长期义务为基层群众演出,曾连续20多个春节主动下基层义演,并多次把演唱所得捐赠给灾区群众和贫困儿童。她以自己精湛的技艺、高尚的艺德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被老百姓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
虽然获得过多项大奖和荣誉,贠恩凤却一直坚持做一名不图金钱回报的音乐“义务工”。1983年7月,陕西安康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贠恩凤将自己西安6场个人演唱会的全部收入捐献给受灾群众。一次在西安孤儿院慰问演出后,她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钱和老伴的50元钱,全部捐给院里……这样的事例在贠恩凤的艺术生涯中不胜枚举。“我真诚地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把我当成自家人。人民是我的良师益友,有了他们的认可,我的艺术之路才可能往下走。我艺术生涯最大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来自群众的掌声和关心,我的天职就是为人民歌唱。”贠恩凤如是说。
△《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王新民著
*作者:李博,《中国艺术报》记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2019年9月30日第4版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美编:木子
【最近热门】
【相关阅读】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这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官网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