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文艺:见精神,出佳作

林天泉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截至3月底,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已经原创首发20余篇,如下为公号精选的第12篇文章:



关于战“疫”文艺的四点思考

林天泉


庚子新春,瘟神肆疟,举国冰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紧紧揪住全国人民的心。在这特殊时期,文艺界也一直在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文艺作用,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深思,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应有担当。战“疫”期间,一些文艺现象引起了人们关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推出的《艺术传播与抗疫》(点击查看)《用艺术凝聚信心和力量》(点击查看)《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点击查看)《风险社会里的文艺创作》(点击查看)《如何做好疫情下的美术创作》(点击查看)等,《光明日报》推出的《清心、明志、崇德、弘艺:文艺家应恪守的创作心态与精神追求》(点击查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疫”文艺》等文章,都对相关问题给予了深刻思考和现实观照。一些文艺大咖也从不同角度给予评点,指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不揣浅陋,姑妄围绕创作内容思想倾向作品格调相关宣传谈四点个人思考。





 1

关于创作内容:见人见事见精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特殊时期,对于文艺会有一些特殊要求,这点首先体现在内容上。新闻媒体关注最新战况、注重一线纪实、强调信息时效,而文艺则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人文关怀。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不见硝烟的全民抗“疫”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许多感人肺腑的时代英雄,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除了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后方大量相关从业者,如重要物资生产线、物流行业、社区工作者、各类治安人员等,都冒着巨大风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都是战“疫”的无名英雄;而响应国家号召,宅居数十天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也是这一时期独特的图景。毫无疑问,这些皆为当下要表现的重要内容,要在作品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将这幅别样的时代画卷,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精神记忆中。此外,对于由疫情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对于“落后”的观念、“落后”的行为,对于不合理、不合法却存在的个别现象等,要大胆地说不,要强烈地说不,要深刻地说不,这同样是文艺工作的重要使命。总的来说,战“疫”是个大主题,在这个大主题之下,有无数的角度可以切入,大可不必雷同。



△“生命的摆渡人”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2

关于思想倾向:从共鸣到超越



文艺是现实的反映,但往往不是及时的反映,它需要沉淀,需要对现实的“反刍”。我们要问自己,对于疫情期间的普遍伤痛,是否能感同身受?对于疫情所暴露的种种现象,是否能有所追问?题材不能决定一切,不要企图以悲情换取眼泪,不要炮制寡淡的心灵鸡汤,更不要恶劣的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只有置身于人民中间,才能抵达人民的心灵。一方面,人民的心声需要倾吐,人民的情感需要宣泄,人民的呼唤需要回应,这个时候,“心有戚戚焉”的共鸣,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文艺要寻求精神的超越,我们不渲染痛苦,不故作呻吟,同时也不选择回避痛苦,而是要在这揪心的阵痛中,生发出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现象要善于辨析。我们要有看清事件的辨识力,要有艺术升华的创造力,不要被现象牵着鼻子走。



△关武军《素裹红妆见危授命》中国画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



 3

关于作品格调:真诚写作,真情呈现



“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无论什么时候,文艺核心标准大体是一致的,就是出于性情、通于人心、合于文理。比如武汉城市宣传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语言朴素真挚,情感平静深沉,画面清新自然,而又充满温暖,充满希望,充满力量,这样的作品自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创作要有切身体验,要有情感沉淀,更要有深沉思考。泪流满面后,平静下来,再面对那一群人民,那方土地,自然会涌出不一样的感受。简单地看看新闻,凑热闹拟个主题,自己都打动不了自己,就不要轻易拿出来了。有些作品引起了大众的不适,其实扪心自问,很容易找到原因。现在我们国家各方面都十分兴盛,文艺事业也是,我们几乎可以随时拿出不计其数的作品。歌舞升平时鱼龙混杂也难免,但面对生命和鲜血,还是尽量慎重。对于这点,创作者本身或许一时难以有准确的认识,我们也不否认很多人真诚地去做了,只是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作为组织者、推送者,就应该进行甄别,要有艺术的把关。这时候文艺界不是越热闹越好,不能助力不成,反而添乱、添堵。



△武汉城市宣传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

(来源:腾讯视频)



 4

关于相关宣传:桃李不言,作品有声



文艺界做得好不好,不是自己宣传出来的,甚至这种时候,并不适合处于多显眼的位置。“男儿何不带吴钩”之恨,“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是文艺人要有的清醒意识。这个特殊时期,文艺工作者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自然是要给予鼓舞的,但不必急于现在。现在更多的是让作品自己发声,让好的作品更好地传播,至于出了多少作品、做了多少事之类的,等结束后再总结也不迟。大家都沉重着,有好作品自然有人看、有人赞,而不必营造一片火热的景象。“国家不幸诗家幸”,但文艺工作者实在不希望有这样的“幸运”。其实,文艺界除了创作,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文旅部“在线剧院”推送多部文华大奖优秀作品;还有许多文艺大咖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教学和志愿服务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文艺工作。文艺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一定在“前线”才凸显价值。



△著名舞蹈家、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开展公益课堂(来源:抖音视频)


无论什么时期,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有“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的使命意识。战“疫”文艺是新时代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自身独特的存在,丰富了当下文艺现象,并终将汇入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潮流中。



作者下乡调研时抓拍照


*作者:林天泉,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武汉,等你重启》

制作:苗苗 张世悬 岳小乔 王嵘 余星馨 陈露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The End—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未经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或媒介上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点击联系版权事宜)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法律顾问机构:北京永勤律师事务所。




【最近热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书

征稿令|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截至3月底)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相关阅读】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鼓劲

用心创作 鼓舞斗志——中国评协会员用实际行动抗“疫”

艺术传播与抗疫/仲呈祥

◎用艺术凝聚信心和力量/毛时安

抗疫歌曲应把握的高度·深度·温度·精度/黄中骏

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李明泉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汪政

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

一场“不相见却相亲”的“云合唱”

艺评战“疫”|如何做好疫情下的美术创作

艺评战“疫”|抗“疫”童谣创作“八要八不要”

艺评战“疫”|读武汉外卖骑手的“战疫”日志:爱Ta的100个理由

艺评战“疫”|《武汉伢》:人城一体,家国同运,平民视角下的悲悯与担当

艺评战“疫”|“微艺术”成为全民防疫战中的轻骑兵

艺评战"疫",我不能缺席

艺评战“疫”|湖北大鼓《不服周的武汉人》的创作感悟

艺评战“疫”|风险社会里的文艺创作

医者仁心:百年中国美术史的经典创作主题

纪录片《中国医生》:感受医者仁心的力量

“声援”武汉,韩磊、王喆、乌兰图雅等在行动!音视频选辑



长按下方二维码入Q群▼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



“艺评头条”

artviewcn




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评战疫”专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