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 2022-04-25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1年第4期 总第67期




专题策划•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究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2021年3月22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西省文联等在江西赣州举办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点击查看),回顾总结百年来红色文艺创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共同探讨红色文艺经典的时代价值和未来发展。本期刊发部分与会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时代和人民呼唤新的红色文艺经典/炜熠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艺经典凝结着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生动创造,记录着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力量,彰显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红色文艺经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有机结合,开掘深刻而又丰富的思想内涵,兼容并蓄、返本开新。新征程呼唤新经典,应坚定文化自信,把握艺术规律,传承革命精神,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红色文艺经典,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艺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自信 文艺理论


典型示范及其他——红色文艺经典的修辞美学思考/王一川


内容摘要:红色文艺经典的修辞美学是红色文艺经典在艺术媒介技巧、艺术形式风格、艺术形象塑造和艺术情感思想等修辞方式上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如典型示范、转型再生、破旧立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应当将红色文艺经典纳入中国自己的文艺经典传统链条、并且参照世界文艺经典去衡量,使之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化成就精华的一部分。它既留下宝贵的修辞美学经验,也同时铭刻下一系列沉重的教训。今天的主题文艺创作要想成为新的文艺经典乃至文艺高峰,需要鼓励长远眼光的创作态度和个性化创造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艺经典 修辞美学 典型示范 转型再生 破旧立新


红色经典的戏剧路径与艺术特征/宋宝珍


内容摘要:本文对于红色经典的概念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对红色经典戏剧的发展路径、艺术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以“红色”的特有内涵,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权和新事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而“红色经典”一词则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以红色历史、革命先驱、英模人物为表现对象的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红色经典应具有正确的导向性、艺术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性,应言近旨远、拥有最广大的受众,具有不断被诠释的丰富艺术内涵、完美的艺术呈现和持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红色经典 戏剧研究 红色题材 时代主题


△话剧《谷文昌》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戏曲红色革命题材的文化价值与发展空间/王馗


内容摘要:本文从红色革命文化对戏曲艺术的作用与影响出发,分析红色革命题材对戏曲文化传统的渗透与改变,由此呈现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剧种艺术本体、创作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诸多变化,透视革命题材带来的文体叙事的结构变化和戏曲艺术体系的现代拓展。


关键词:戏曲研究 革命题材 红色文艺 剧种 文化价值


“红色文艺经典”的现代性内涵阐释/范玉刚


内容摘要:“红色文艺经典”是历史的,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有其定位,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中不断建构;同时,它也是现实的,以其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回到人民性立场,高扬人民性的文艺观,在不断阐释和价值积累中迈向当代文艺经典化。它以文学艺术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众创造的丰功伟业和做出的巨大牺牲,是书写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壮举的载体,是讴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挺直了脊梁的情感历练和精神记忆。对“红色文艺经典”现代性内涵的理解和阐释有四个维度,即历史的、美学的、人民的和艺术的。


关键词:红色文艺经典 红色文化 现代性 诗史结构 批评维度


大众文化语境中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审美取向与问题反思/李洪华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生活各领域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消费为主导、以通俗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思潮。大众文化思潮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审美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二是还原革命历史中的生命个体;三是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融入地域文化风情。在开放多元的大众文化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叙事视角、主题意蕴、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段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引人深思。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彰显人文关怀时,不能迷失历史理性;在注重平民色彩时,不能消解英雄品质;在追求历史深度时,不能放弃时代高度。


关键词:大众文化语境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审美取向 红色文艺


批评争鸣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部署,本刊在持续打造“特别关注”“作品评析”等栏目的基础上,特开设“批评争鸣”栏目,针对文艺实践、现象和作品展开及时、深度评论。欢迎踊跃投稿。投稿请发至zgwlplzx@126.com


镜与灯:从三部戏剧新作出发的反思/傅谨


内容摘要:京剧《文明太后》表现北魏冯氏太后的统治,将冯太后塑造得高大伟岸,全力贬抑她的对立面献文帝;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重塑了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形象,按“革命烈士”的理想将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完全扁平化了。湘剧《云阳壮歌》表现红军家属玉姑在等待丈夫胜利回来的15年里一直与救助了她及女儿的男人一起生活,饱受村民误解与嘲讽,该剧所强调的是她始终为丈夫守住了贞洁。三者都是基于主观理念改造历史与人生,导致作品显得虚假的例子。文艺必须兼顾与平衡作品与所表现对象的关系,才能真实可信。


关键词:当代戏剧《文明太后》《郁达夫•天真之笔》《云阳壮歌》戏剧批评


理论探索

透过人情和人性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当代澳门话剧创作思潮研究/江萌 胡星亮


内容摘要:当代澳门话剧表现人情与人性,促使戏剧家更多地去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透过亲情、爱情、友情等的描写去表现人情和人性,透过人情和人性去揭示社会人生意蕴。这些戏剧,在描写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生、运用生活细节去刻画人物以及内心情感的外化和形象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其戏剧审美探索深化了澳门话剧的现实内涵,丰富了澳门话剧的艺术表现力,促进了澳门话剧的艺术发展。与此同时,澳门话剧的此类创作还需进一步探索,要在人情、人性的描写中融进澳门社会现实、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当代澳门话剧 创作思潮 人情和人性 粤港澳大湾区 话剧评论


艺海杂谈

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风格趋向和价值取向评析/彭文祥 王万玲


内容摘要:在当前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中,“年轻态”已渐成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风格基调。这一风格基调的形成是诸多矢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互联网发展、产业繁荣、媒介革命、数智赋能、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现实动因,还有当代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底色和结构性因由。“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破除迷障、守正创新,尤其是要遵循创作生产的内在规律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避免种种似是而非的审美迷误和“媚青”陷阱。


关键词:年轻态 艺术创作生产 风格趋向 价值取向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刍议/傅守祥 魏丽娜


内容摘要:对标对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电视剧艺术的创作生产已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其精品战略必然兼顾文化—社会属性与市场—商业属性。电视剧创作表演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正心正念育正典;其精品战略需要坚持内容为王,尊重艺术规律,在艺术上和技术上追求更高标准,在细节和表演上追求真实丰富。电视剧创作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是各方合力集成、多重因素剧烈博弈的结果,离不开监管治理的细节规范。社会主义文艺的目的在于培根铸魂,期盼未来创演制播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大力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


关键词:电视剧评论 高质量发展 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艺 培根铸魂


IP转化的产业偏好与创作特征:基于网络剧集的统计研究/梁君健 苗培壮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深度融合,IP电视剧自2015年来形成了创作热潮,日益为学者和行业所关注。本文总结了2015年至2019年这五年间互联网热播IP电视剧的基本特征。统计发现,五年中,排名年度前列的热播网剧中IP剧的数量恰好占50%,且随年份呈增长趋势。“晋江文学城”贡献了最多的IP资源,而“爱优腾”加上华策影视这四家头部影视集团几乎垄断了绝大多数IP电视剧的生产,古装奇幻剧和都市爱情剧是占比最高的类型。IP网剧的收看热度和观众认可度之间则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关联。上述的这些特征,展示出IP网剧在形态的固化和创新之间的张力。


关键词:网络电视剧 IP转化 古装奇幻剧 都市爱情剧 网络小说 网剧评论


电子游戏艺术的交互性表达及其启示/刘衍泽


内容摘要:电子游戏作为数字化技术背景下游戏的一个分支,拓宽了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将八大艺术类型进行融合并与玩家互动,形成了独特的体验,优秀的游戏作品甚至被冠以“第九艺术”的名号。电子游戏的发展演变越来越突出对艺术表达的诉求。交互性作为电子游戏的独特语言,将审美模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探索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新形式。MDA框架是由机制、动态和美感构成的解构游戏的框架,本文借由拓展后的MDA框架,对电子游戏的交互性与艺术表达进行分析,探索交互性如何对艺术表达产生影响。


关键词:电子游戏 交互性 艺术表达 MDA框架


名家专访

说书人的艺术与哲学——访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采访人:张鑫



田连元简介:评书表演艺术家,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书艺术委员会原主任。1941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2012年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中广联“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荣誉称号,曾获首届国家人事部、国家文化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奖,曾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一等奖等。代表作品有《水浒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1年第4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崔凯



崔凯,1951年生于辽宁省法库县,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辽宁省文联驻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巡视员,中国曲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现为中国曲协顾问、中国评协顾问、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曲协主席、辽宁省文史馆馆员。自1971年从事文艺创作以来,发表曲艺、戏曲、电影、电视剧、文艺评论等作品八百余篇(部),著有《崔凯文集》《崔凯剧作选》《崔凯喜剧小品集》《喜剧小品创作技巧》等10部;主编《中国传统二人转大全》、《曲艺概论》(执行主编)、《辽宁省现当代曲艺辞典》、《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辽宁卷》等。论文《着力创新曲艺理论 促进曲艺现代化》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编剧作品曾获首届中国戏曲电视剧“鹰像奖”、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七届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第十五届电影百合奖、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优秀编剧奖,以及文化部、广电部、中国曲协、中国剧协、中央电视台、辽宁省人民政府等颁发的奖项五十余次。主要作品有:喜剧小品《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送水工》《过河》《不差钱》《审舅舅》等;电影《明天我爱你》《贵妃还乡》《大事小情》《歪打正着》等;电视剧《摔三弦》《绿色的旋律》《男左女右》《红灯绿灯》《来的都是客》等;歌曲《谁是我的新郎》《过河》《酸甜苦辣都是歌》等。在从事文艺创作的同时,先后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评论》《曲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艺评论文章二百余篇。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01年11月13日成立。现有会员415人,下设文学评论、电影电视评论、书画摄影评论、戏剧评论、音乐舞蹈杂技评论、民间艺术评论、少数民族文艺评论、网络文学评论、新文艺群体创作、新文艺群体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论、青年评论等12个专业委员会。四川已有13个市州(成都、绵阳、德阳、泸州、自贡、宜宾、广元、广安、达州、南充、攀枝花、凉山、甘孜等),一个县(武胜县)相继成立了评协。


近年来,四川评协主动融入四川经济文化建设,积极介入文艺创作现场,创新整合文艺评论资源,关注本土文艺家创作。创办“评论四川”微信公众号,编选出版《温度与深度——四川省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选及评论集》、《评论四川》(编选近15年来对四川文艺现象、文艺作品的优秀评论,共135万字)等文艺评论集,推介优秀成果,推动形成创作与评论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四川省评协在全国率先发出倡议书,倡导关注现实题材关注战疫文艺,向社会发表“阅读经典 安抚心灵”的阅读书目,组织发表多篇抗疫专题评论。关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十八洞村》、阿来《云中记》等本土创作热点,召开系列研讨会,组织创作与评论互动工程,聚焦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四川故事系列评论,组织编撰脱贫攻坚书系评论卷、抗疫书系评论卷,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关注青年评论家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培训。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理论研讨会”及“四川省文艺评论骨干第一期培训班”等。2018年8月,成功协办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四川评论以老带新,一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活力充沛。


深入新文艺群体现场,推动建设全国新文艺群体研究中心。2017年,四川评协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四川省文联在全省展开的新文艺群体大普查大调研,在2018年出版了四卷、123万字的《文艺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文集,这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新文艺组织和群体的详尽调研报告。2018年12月召开“新时代、新力量、新展望——四川新文艺群体发展学术研讨会”,这是全国首次关于新文艺群体发展的专题学术研讨会。2019年10月,举办“新时代、新文艺、新力量、新展望——四川省新文艺群体发展峰会暨理论研讨会”。


加强“川派评论”品牌和队伍建设。强化川派评论的内涵建设,展开系列研讨,打造文艺川军专业化评论队伍,努力建设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川派文艺评论。2020年“川派评论:理论与实践”系列学术研讨会在川西、川东、川北三个片区和成都召开,进一步解放和激活基层评论队伍,构建多层次联动的评论队伍体系。四川文艺评论家明确提出川派评论的“明砍”风格,倡导麻辣烫、幽默诙谐风格的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4期的封底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著作推介


《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

作者:陶庆梅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以深厚的史论,并结合多年的现场观剧经验,对“当代剧场如何处理中国美学”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提出了以中国自身的文化自觉建构东方戏剧美学的建设性思路,是一部有新意、有创见的批评著作。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END—


签发:徐粤春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严正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重磅|《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刊扩展版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0年总篇目来啦!

Biu!《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总篇目出炉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总篇目:快来集齐最美期刊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入选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快来一睹TA的风采!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篇目大放送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