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 2023-04-10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2年第4期 总第79期




专题策划•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一)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时代性命题,既是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实践问题,也是文艺理论评论所面临的长期理论任务。本刊约请多位专家学者,从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史、文艺理论等不同学科视角切入,力求从历史的纵深、广阔的视野去认识、把握、分析和回答“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的思想基础、理论逻辑、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以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中国传统美学进入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历程/高建平


内容摘要:中国古人留下了丰富的美学和艺术思想的遗产,对这些遗产的接受态度,在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对传统文化持批判的态度。随着革命的发展,对待传统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展现了从经由辨识而有选择地继承,形成“古为今用”的方针,再到当下形成对传统全面研究的态度这一发展过程。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当今美学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 古为今用 文化自信


文化守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路径/邹广文 孙维聪


内容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重要文化来源之一。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百年风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是我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又是值得我们进行学理分析并有效总结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机,中华文明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是百年的成果与经验,更形成一种文化推动力,促生了蔚为壮观的当代文化图景。从学理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容互通的内在机理,拥有诸多相通的文化价值诉求。今天,面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同创作自由的辩证统一,也要坚持文化批评同文化扶持的辩证统一,还要坚持民族性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文艺作品。


关键词:文化守望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与优秀文艺传统的融合——论现当代中国文艺形态的格局演进路径/林岗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面渗透着以事物的实际效用为取舍判断、以发挥效能为事物应然要求的经世致用气质,另一面充盈着回归个人身心的解放、追求个体性灵抒发的品格。在儒道格局的影响下,数千年来中国文艺事实上也是沿着一面经世致用、另一面追求个性心灵自由抒发的路径演进的。现当代中国文艺形态的正偏格局,一方面是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在现代的传承演变,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深度融入所造就。由于新质的加入,相比古代当然有因有革。马克思主义基本文艺观念同样充满着实践性气质,它与中国文艺传统的经世致用价值取向逐渐在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中相互融合,发展成现当代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融合 现实主义 人民文艺


论中国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根基/李震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建构,是文艺繁荣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当代文艺所聚合的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体系的建构逻辑必须是多元的。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是一个既有主导性又有开放性,能够融合多元价值诉求的框架结构,它立足中国语境、中国文艺现实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需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当代化形态为主体,以中国化的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为参照。这一体系的形成有赖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基础、文艺观念等方面的相通、契合和深度结合。


关键词:文艺批评 价值体系 建构逻辑 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文艺理论


特别关注• 《人世间》

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道路——兼以《人世间》为个案/王一川


内容摘要:现实主义文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文艺道路的一个突出范例。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重视文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生动再现作用。现实主义在中国先后演化出启蒙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伤痕”现实主义、“新写实”现实主义等本土形态。后两种现实主义文艺中不仅渗透进现代主义等多种文艺思潮影响,而且同中国古典心性智慧传统初步接通。《人世间》代表了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走向成熟。心性现实主义是由中国心性智慧接引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后再生的新型中国式美学范式。当代中国文艺场中蕴藏着让《人世间》发挥其作用的文艺生产机制和美学动力结构,涉及国家导向、行业优投、民生体验、观众期待、艺术创意和全媒鼓应等六要素。《人世间》呈现出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美学范式的几方面表现:真善交融、典型传神、地缘化育和时势造人、褒贬皆有、流溯风格。这对当前和今后各文艺门类叙事类文艺创作将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人世间》心性智慧 现实主义 当代中国文艺场


△电视剧《人世间》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视剧《人世间》的审美“三味”——兼及探赜精品剧的成功密钥/戴清


内容摘要:本文从审美层面剖析电视剧《人世间》深入人心的“艺术三味”。首先,作品充盈着浓浓的生活滋味,在人间烟火气中表现百姓的“伦常日用”,通过时代环境、生活场景、柴米油盐、事件细节、人物情感构建起鲜活的“生活世界”,成为吸引观众走进、亲近故事的“真实感”密钥;其次,作品表现近半个世纪社会变迁中以周家儿女为核心的众多人物的命运浮沉与精神亮色,让观众百感交集、欲罢不能,醇厚的悲悯情怀传递了善意与坚韧的魅力密码;再次,创作者对家庭伦理、社会问题的省思与叩问,以及精湛的影像表达共同成就了作品深沉的美感韵味,是作品成功通向雅俗共赏的高级审美密钥。


关键词:生活滋味 命运况味 审美韵味 审美密钥《人世间》电视剧评论


理论探索

书以移情——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吴胜景


内容摘要:书法蕴含了审美主体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书法作品通过线条刻画来表现自然形质与审美意象,展现了书法家神与物游的心迹流淌,揭示了审美主体对宇宙、世界当中生命的理解。在书法实践与审美体验中,让主观意识寄予实践活动,把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注入客体对象并使之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蕴,既可以通过外物意象对书家产生一定的审美移情,也可以把人的主观情感移情于书法作品。同时,借助于移情的发生,也可以在书法家与鉴赏者之间实现间接性的主客体审美情感交流。当移情发生的时候,人的情感与外物之间伴随着审美移情而发生转化,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相互作用,互为一体,最终达到人物合一、心手合一的理想状态,从而在书法创作与鉴赏过程中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书法 移情 意象 审美体验

“人能弘道”:中国诗教传统与文化特质/董宇宇


内容摘要:文明比较显示,中国诗教体现了“人能弘道”的文化特质。这种价值建构方式既是自由的又是共同的,涵盖了情感审美与语言艺术、思维方式与认识体系、人格境界与言行能力、社会礼俗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塑造着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民族心灵史。“人能弘道”的诗学特质,即以生命自觉之“情”为本源,在实践中“感”自然和人事之“物”(现象),对天人之“道”进行自证和体认,以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为归宿。


关键词:文明比较 诗教传统 “人能弘道”


艺海杂谈

舞蹈评论的“识”与“述”/刘晓真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践性”的角度阐析舞蹈评论的对象及过程。舞蹈评论首先要认识和把握舞蹈的特性,进而掌握如何评论舞蹈,以上涉及“识”和“述”的关系。舞蹈评论的前提是认识和把握身体语言,由家庭、族群(社会)和审美(专业)三条养成路径打通舞蹈评论对象与文化土壤之间的内在联结。在此基础上,舞蹈评论者需要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下对舞蹈进行描述和阐释,通过细节来提炼意义。最后,流行的概念或者理论并不一定达成有效的评论,舞蹈评论者要释放艺术感受力,寻找到合适的文字语言去抵达舞蹈的审美奥秘。


关键词:舞蹈评论 舞蹈作品 舞蹈文化 身体语言 文字修养


试论当代中国合唱创作的审美新观/万梦萦


内容摘要:中国合唱创作历经百年风雨,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化”特色的道路。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发展与文化交融,合唱创作领域的审美思潮出现了趋向于“时尚化”的快速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当代合唱创作对古典合唱概念的论域提出了挑战,在创作行为和表现形态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当代合唱创作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创作个性与时代审美特性的双重需求,深度挖掘文化素材,提供许多新鲜的构思创意;“时尚化”的创作审美并未与“民族化”分道扬镳,而是用一种更为清新的创作语言呈现“民族化”的意境神韵,用不同于以往的笔法雕琢传统文化素材,赋予“民族化”新时代的审美能量。


关键词:合唱创作 审美转变 民族化 时尚化


名家专访

见素抱朴 启智润心——访画家、美术教育家戴泽/采访人:吴江涛 劳政超



戴泽简介:中国第二代油画家,新中国美术教育开拓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创建者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批会员,徐悲鸿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四川云阳人,1922年生于日本京都,同年随父母回国。自幼喜爱绘画,1942年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吕斯百、陈之佛等。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北上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助教、讲师,协助徐悲鸿等人建立中央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七十余年,与吴作人、董希文、韦启美、李斛、宗其香、孙宗慰等一道,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见证了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作作品数千件,曾修复徐悲鸿油画《徯我后》,应邀为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创作大量作品,代表作品有《马车》《农民小组会》《和平签名》《南昌起义》《胜利的行列》《淝水之战》等,题材涉及风景、人物、花卉、静物和历史画等。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2年第4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边发吉



边发吉,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河北省委主委,河北省文联主席;为中组部、文化部重点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一级编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劳动模范、全国杂技德艺双馨艺术家。2001年荣膺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河北文艺最高奖“关汉卿奖”,多次出任国内外杂技赛场评委会主席和评委。


边发吉长期致力于杂技剧(节)目、戏曲及综合晚会的编、创、导、评艺术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工作。主导或参与创作杂技节目《清宫乐韵》《圣坛祭》等四十余个,其中《清宫乐韵》荣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大型主题晚会二十余台,其中《中华魂》获首届中国杂技金菊奖优秀剧目奖及唯一导演奖、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星光奖一等奖,《玄光》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杂技剧《梦幻西游》(2007年)获文化部“文华奖”金奖第一名,大型杂技剧《百鸟衣》(2014年)、《江湖》(2015年)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和专家、观众的好评,两部作品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先后出版《河北杂技》《杂技老照片》《杂技概论》著作三部,发表《中国杂技60年》《走好杂技的转型之路》文章若干篇。导演了戏曲《长剑歌》(河北梆子)、《黄粱梦》(平调落子)、《天涯歌女》(交响锡剧)、《狼牙山》(京剧)、《党的女儿》(河北梆子)等10部作品,其中《黄粱梦》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文化部文华剧目奖。主持创意、策划了广东长隆(2005年)、北戴河碧螺塔公园(2009年)等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多次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等院校演讲授课。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1995年12月,原名为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2017年9月更名为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下设文学、网络文学、戏剧影视、书法美术摄影、杂技曲艺五个专业委员会;依托高等院校设立八个广西文艺评论基地。现有会员四百多人。


近年来,在广西文联党组的领导和中国评协的指导下,广西评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凝聚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履职尽责,守正创新,积极推进文艺评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后,广西评协及时组织主席团成员和理事会理事进行学习和开展笔谈,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积极配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广西文艺评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制定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意见。


以入选“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19-2021)”评论项目为抓手,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对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和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评论。如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湘江战役、抗击新冠疫情、黄文秀主题文艺创作等进行集中研讨评论;对荣获“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的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评论和推介。近三年共有148篇评论文章获得“三年规划”评论项目的扶持奖励。第二轮“三年规划(2022-2024)”启动后,广西评协申报的评论项目《新时代广西重大主题、重大题材文艺创作评论》又成功入选。


围绕重大主题和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文艺研讨活动,如“网络文艺的时代声音与百年梦想研讨会”“南方的想象与表达•广西诗歌创作与评论研讨会”“动画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研讨会”等。在建党百年之际,由江西、广西、湖北、陕西、贵州五省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映山红文艺论坛”在南昌成功举办。这之后,论坛将在红色资源丰富的五省区轮流举办。


自中国评协举办“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以来,广西评协坚持开展推优活动,先后有一部著作和三篇评论文章被评为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


先后组织撰写《世纪的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等专著;编辑出版《广西当代文艺理论家丛书》(第一辑•20卷)、《广西文艺研究与评论文选(2007-2012)》、《2012-2017年度广西文艺评论文选》、《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二十年(1995-2015)》等。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的封底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的文艺路径”主席论坛海报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陶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严正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

2022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3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2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