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仪式
暨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学术研讨会
在京举行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2022年9月23日,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学术研讨会以“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以“做人的工作”为核心任务,以切实促进文艺批评理论和方法与时俱进为基本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批评范式、更新批评话语;以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真正发挥文艺评论无言之教、无声之化的作用。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雷虹,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向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等出席基地揭牌仪式。活动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支持,北京大学社科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承办。仪式上,孙庆伟致辞,杨晓雪宣读《关于共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杨晓雪与雷虹共同签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夏潮为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颁发聘书,夏潮、徐粤春、孙庆伟、向勇、彭锋共同为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彭锋致谢并发言。仪式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唐宏峰主持。
△夏潮为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颁发聘书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讲话
徐粤春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表示,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建设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彰显了北大文艺学科群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的雄厚实力,展现了基地人员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基地建设以北大艺术理论A+学科为基础,这一学科基础雄厚、一直在艺术学专业建设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为国家相关专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理论型和实践型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
徐粤春认为,历史感与现实性是把握好文艺评论基本规律的重要维度,它关系到文艺评论的方向和导向,也关系到结果和效用。在基地揭牌之时,同步举办“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学术研讨会,这是个非常有意味、有内涵的好题目,值得深入探讨。作为依附于文学、美学、艺术学、影视学等成熟学科上的关系型言说方式,文艺评论自身的理论建构和学科建设还有待推进。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的讨论,对其理论构建和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文艺评论的历史感,很重要的是把握好历史观点的问题。运用历史的观点开展文艺评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观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重要论述的鲜明主张。文艺评论工作者不仅要发掘文艺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和历史价值,提升历史创作水准和历史审美境界,更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以及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仅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使其成为开展文艺评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武器,更应做好文艺领域涉及重大历史问题、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阐释和科学解读;不仅要在文艺史的微观视野中,准确判断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更要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走向上,在人类文明演进与世界历史变迁的脉络中,评判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对于时代、国家与人民的意义和价值。而文艺评论的现实性,很重要的是把握好实践品格的问题。实践性是文艺评论的基本属性。文艺评论的实践品格要求关注现实生活、紧贴艺术实践、介入创作现场、回答人民关切、推动社会进步,强调问题意识和批评精神。文艺评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学术活动,而是感性与理性的桥梁,是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学术与社会的连接。关于这个主题还有许多有待展开的研究,希望此次研讨会上专家的真知灼见能得出喜人的成果,也期待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在未来的研究及活动中硕果累累,走在基地建设的最前列。
为进一步做好基地相关工作,徐粤春对抓好基地建设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坚持正确导向;二是突出自身优势,推出创新成果;三是灵活安排统筹,合作互惠共赢;四是加强投入协作,共同建设基地。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致辞
孙庆伟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将通过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北京大学将以基地为文艺评论建设的主要平台,全力发展与美育相结合的新时代文艺评论,通过科研资金、场地配置、学科建设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积极推进蓬勃鲜活、具有理论活力的文艺评论工作,积极建设具有时代前瞻性和高度学术素养、人文关怀的文艺评论队伍,积极将北京大学打造为国内具有先进示范意义、在国际范围内具有一流水平的艺术评论高地。北京大学将深刻贯彻三点基本要求,一是创新驱动,以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相应新时代文艺发展要求;二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打造有人文关怀的文艺评论;三是与北京大学美育传统相结合,以引领人民审美趣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内在追求。北京大学将全力为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宣读《关于共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
△杨晓雪与雷虹共同签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牌匾照片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主任彭锋发言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主任彭锋表示,北京大学此次入选为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建单位,是挖掘北京大学文艺评论潜力、激励文艺评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性实践。基地将结合北京大学美育传统,充分调动全体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以更饱满充沛的学术热情和更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积极通过教学、研讨等方式,推动文艺评论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唐宏峰主持揭牌仪式
当日,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唐宏峰主持。会上,专家们围绕“文艺评论的历史意识”“历史主动精神与文艺评论的现实介入”“批评家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评论”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时代精神。研讨会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新中的重大成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专家学者们就新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时代挑战和要求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新时代文艺批评理论实践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展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光明前景。北京大学基地将充分借助基地平台砥砺发展新时代文艺评论,以活跃的学术思想、求实的学术态度、与时俱进的批评方法、融会贯通的批评体系,为中国文艺评论事业添砖加瓦。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文艺评论的历史感与现实性学术研讨会合影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陶璐
【相关阅读】
新媒体三组,长按识别关注▼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网
“艺评中国”新华号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专题~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