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
从来没有在哪一年、哪一个时间段,肉类产品带来的风险变得如此巨大,连带着我们要提防的地方变得这么多。
北京海鲜市场三文鱼携带新冠病毒
国家卫健委:手接触过生肉后,肥皂洗手20s以上
前段时间因为北京海鲜市场三文鱼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北京新增新冠感染人数三天内破百,连带着国内本来已经有些许放松的气氛再次紧绷了起来。
这也让大家意识到了——即使海鲜本身并不会感染新冠,但是因为其特殊的运输手段,传递病毒的几率依然很大。
三文鱼案板上的病毒都能存活下来,那肉呢?
针对这一点,国家卫健委立马给出了一系列食品防护措施:生肉不要直接放在水龙头底下冲,防止溅洒感染;手接触过生肉以后,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处理肉的途中不要用手揉眼、鼻;处理肉与蔬菜的案板要分开……
这吃的哪是肉,是胆战心惊!
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北京疾病预防中心:接触生鲜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好不容易三文鱼算是歇下了,北京已经连续几天感染人数为零,前几天虾又出了事。7月10号,大连海关和厦门海关都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查出了新冠病核酸阳性。
最后经过专家确定,厄瓜多尔三家企业产品的集装箱环境、货物外包装带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新冠病毒接触性传播的风险又再一次暴露在了人们眼前。
两天后,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就提出了防护措施:购买生鲜食品时应该佩戴一次性手套,不要直接用手触碰食物;肉类和海鲜等生冷食物要与果蔬熟食分开包装……
这吃的哪是肉,是小心翼翼!
国家肉类水产品聚集性感染疫情频发
我国暂停进口23家境外肉类生产企业产品
7 月 10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表示,针对近期一些国家肉类水产品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我们采取暂停其产品进口等措施。目前已经暂停了德国的通内斯、美国泰森、巴西 Agra、英国 Tulip 等 23 家境外肉类企业产品进口。泰森——美国第二大肉类加工企业,5月初,其旗下的鲜肉公司1031名工人确诊,占员工总数的37%。5月底,泰森食品暴风湖工厂有555名员工被检测出新冠阳性(占该厂员工总数22%)。6月初,其他工厂的感染还在继续。德国通内斯,是德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早在6月17日发表声明称,其位于居特斯洛县的1050名员工在16日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有567名员工感染了病毒。这吃的哪是肉,是来自大洋彼岸的“四面埋伏”!
怎么突然之间吃肉开始变成一件繁琐复杂、小心翼翼的事了?这看上去好像是因为新冠病毒太危险。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出众,却始终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半年过去了形势还依然严重的新冠疫情,它的爆发始于人们进食了野生动物。在明明知道野生动物的食用风险很大的情况下,有些人却始终停不下嘴。很讽刺的是,野生动物可以与许多病毒友好共存,人类却不可以。这一课上得很惨痛,但也让人记住了对野生动物的敬畏。但对于危险的试探却始终没有停下。野生动物不可以吃了,还有其他肉类可以吃啊。说起来也是很奇妙,疫情都没完全过去,还有人敢吃生肉,也真乃勇士也!等到三文鱼案板上携带了病毒,等到肉类市场的环境再一次被拿出来吊打的时候,我们惶惶发现新冠的传播如此防不胜防,偏偏又不愿放下口服之欲,只能“曲线救国”,用各种复杂的防护措施来保证吃得安全。承受不了后果,但又不想放弃,最终,好似普普通通的饮食,也变得复杂与不安了起来。动物性饮食摄入过多对身体的负担极重,很多人也明知道这一点,但仍旧高糖、高脂、高热量少不了;一些动物、海鲜体内是寄生虫、抗生素的天堂,却依然要吃。稍有不注意,慢性病便会降临,寄生虫便会感染,抗生素就会残留。还有一些商家抓住了人们不可割舍的“口腹之欲”,在肉类产品上“大做文章”。昨天315打假晚会上刚曝光了即墨海参,在养殖海参的时候使用“敌敌畏”等违禁药;汉堡王有些门店肆意修改鸡肉生产日期……
我们对于环境的破坏,对于资源的浪费,让大自然给我们的反馈早已不是正面的了。现在是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再放任下去,就是关乎了人类存亡的问题了。小到慢性病大到气候变化,咋一看他们与新冠毫无关系,但其实它们和新冠病毒有什么区别呢?都是源于我们对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过高估计,一再放任而出现的结果。我们在荒地建起了高楼,在水面修起了大桥,在山里开通了隧道,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更加优越。我们在大自然中显得独一无二,让我们忘记了可以打倒我们的东西其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