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炮制“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全记录:严肃科学如何沦为社会谣言?

2016-09-28 赵维杰 科研圈

9月21日到9月25日,短短5天时间内,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科研工作被冠名“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发展为大范围的社会谣言,终于又回归客观。


网络时代的新闻事件常会经历“几次反转”,真相通常在长时间后才会浮现。但这种现象不应当出现在严肃客观的科学报道领域。


科学不是八卦,传播科学是善,制造流言是恶。


回顾这一事件发展过程,不仅值得媒体反思,也为科研人员表述研究成果、读者去芜存菁地接受信息提供了启示。


撰文 赵维杰

编辑 张士超


 研究发表


今年8月2日,一项肝癌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 eLife 杂志,第一作者为晁明教授,通讯作者为胡汛教授。在论文摘要中的结论(Conclusion)部分,研究者们简洁地写道:碳酸氢钠显著提高了 TACE 疗法的抗癌效果




eLife 并非 ScienceNature 一样的顶级期刊,但其专业性与影响力是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浙江大学二院的这项小型临床试验虽然还较为初步和局限,但其对于特定疾病(难以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特定疗法(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创新性的,有可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延长生命的希望。


 媒体发声


9月21日,浙江媒体《浙江日报》与杭报在线(《杭州日报》网络媒体)几乎同时发表了对于这项研究工作的报道,这是这项工作自8月2日发表以来最先出现的新闻报道。


浙江日报报道的标题为《世界性突破!怎样“饿死”肿瘤细胞 浙江医生有妙招》。文章相对简洁,客观介绍了 TACE 疗法、碳酸氢钠联用,以及本项研究工作。除了“世界性突破”“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略有标题党的嫌疑,称得上是一篇客观公正的报道


而杭报在线的文章题为《饿死肿瘤?这回是真的 浙医二院两位教授用几块钱的小苏打就搞定了》。这篇报道的正文中同样较为客观地介绍了 TACE 疗法和具体工作,但从标题到语言,却已经开始将大家注意力引向了“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这样带有误导性、可能引发科学流言的方向


 流言四起


9月22日,澎湃新闻发表报道《浙医二院用小苏打快速“饿死”肝癌细胞,大幅减轻治疗费用》,凤凰、网易迅速转载,正式开启了“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科学流言之旅。


这篇文章的首段即高亮表示:“经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和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研究证明,晚期肝癌病人用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水作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末段又高亮道:“采取的小苏打注射液治疗手段十分廉价,不仅有助于挽救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命,还能大幅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虽然文中也简要说明了具体的疗法,但重点与导向的错误,再加上新添加的各种语焉不明的细节(大幅减轻治疗费用等),已经使普通读者无法正确解读这一新闻(研究者使用碳酸氢钠注射对原有栓塞疗法进行了补充),客观上(也可能是主观上)完成了“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这一科学流言的进化。


在几家大型媒体的影响之下,这一流言从9月22日开始,在几天之内迅速传播,并经多次删改,愈发脱离原本的科学本质,影响巨大,有些医院甚至出现了医生拗不过病人要求,给病人滴注碳酸氢钠的情况。


新闻引发的风波,甚至超出了报道记者的预期


  辟谣之路


针对“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第一篇“辟谣”来自论文作者、晁明教授本人。


9月23日晚,流言刚刚开始大规模传播之时,晁明教授在“好医生在线”发布《关于近期我们发表的TILA-TACE研究的一些说明》,对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统一答复。其中特别注明“TILA-TACE 适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单纯口服或者静滴碳酸氢钠(小苏打)不能用于治疗肝癌”。而对于治疗费用,晁明教授解释说,该疗法与常规 TACE 相当,因为疗效更好,所以会降低总费用。

 

从这篇说明也从侧面反映,在短短两天之内,媒体失实的报道就已经给当事医生和相关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9月24日,微信公众号 BioArt 发布《【重磅独家评论】癌细胞被小苏打饿死?笑话——评浙大二院的《eLife》成果》;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发布《小苏打饿死癌细胞?!不要总想搞大新闻嘛》。


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但都系统而清晰地说明了注射碳酸氢钠是对原有 TACE 疗法的一种补充,还原了浙医二院这项工作的本来面目。


9月25日,钱江晚报发表采访《小苏打真可以饿死癌细胞?当事医生这么回应》。晁明教授和胡汛教授对诸多问题进行了细致详尽和客观的解答。随着这篇采访稿的广泛转载,“小苏打饿死癌细胞”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网络时代,各种新闻事件的爆发常常都会“几次反转”,半月之后才能看见真相。但是这种现象不应当出现在严肃客观的科学报道领域,科学不是八卦,传播科学是善,制造流言是恶


回顾此次事件,晁明教授作为科研人员,客观描述了研究内容,在谣言甚嚣尘上时又及时给出了简洁明了的解释,其行为基本无可挑剔,但如能在媒体成文后审核,从源头上避免流言的产生,不失为更负责的做法。而作为读者,不被标题党迷惑,对关注的事件小心求证、深入理解后再进行二次传播,方为科学素养的体现。


 研究原貌


许多媒体没有注意到的是,这篇论文题为《针对大体积原发肝癌乳酸中毒的非随机群体实验及随机对照实验》,甚至没有提到在报道中喧宾夺主的碳酸氢钠。


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这项研究的原貌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翻译了较为通俗的 eLife digest 官方介绍,方便大家直观地理解这一工作(此段文字中试验患者人数似与论文中数字不符,具体以论文为准):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最为常见的肝癌类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来说,肝癌组织的体积有时会过于庞大,无法进行安全的手术切除。另外一种疗法称为栓塞疗法(embolization),它通过截断癌组织的血流供给来杀灭癌细胞。这种手段可以使肿瘤细胞难以获取氧气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然而,栓塞疗法同时也会使癌细胞周围的乳酸难以被血流带走清除。乳酸是一种经常会存在于癌细胞周围的化学物质,它实际上可以保护癌细胞并促进周边新生血管的生长。也就是说,这些难以离开癌组织的乳酸可能会降低栓塞疗法的抗癌能力


之前的研究工作提示,在使用栓塞疗法切断葡萄糖供给的同时对肿瘤内的酸性环境进行中和,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手段。现在,晁明教授等报道了一项对这一想法进行验证的小型临床试验,试验在患有大体积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进行。首先,一组30名患者接受了栓塞疗法和直接向癌组织内注射碳酸氢钠(小苏打,一种用以中和乳酸的碱性化合物)的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这种联合治疗对于大型肿瘤的杀伤能力要高于单独使用栓塞疗法时的一般水平


随后,晁明教授等又召集了另外20名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接受单一栓塞疗法治疗和栓塞疗法与碳酸氢钠注射的联合治疗。这组随机试验显示,接受栓塞疗法与碳酸氢钠注射联合治疗的患者体内癌细胞死亡更多,患者的存活期也更长。事实上,有四名原本在单纯使用栓塞疗法组的患者后来主动提出换组,并在接受碳酸氢钠联合治疗之后成功存活。


图为两种方式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辅以碳酸氢钠的疗法(左)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 TACE 疗法 来源:eLife 论文原文


这些数据说明,这种与碳酸氢钠联用的疗法确实可能对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大型肿瘤患者有效。在将来,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些新的发现。




论文基本信息


【题目】A nonrandomized cohort and a randomized study of local control of large hepatocarcinoma by targeting intratumoral lactic acidosis

【作者】Ming Chao, Hao Wu, Kai Jin, Bin Li, Jianjun Wu, Guangqiang Zhang, Gong Yang, Xun Hu 

【期刊】eLife

【日期】August 2, 2016

【DOI】10.7554/eLife.15691

【摘要】Study design: Previous works suggested that neutralizing intratumoral lactic acidosis combined with glucose deprivation may deliver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control tumor. We did a pilot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a nonrandomized (57 patients with large HCC) an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20 patients with large HCC) studies.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with or without bicarbonate local infusion into tumor. Results: In th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geometric mean of viable tumor residues (VTR) in TACE with bicarbonate was 6.4-fold lower than that in TACE without bicarbonate (7.1% [95% CI: 4.6%–10.9%] vs 45.6% [28.9%–72.0%]; p<0.0001). This difference was recapitulated by a subsequ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TACE combined with bicarbonate yielded a 100%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whereas the ORR treated with TACE alone was 44.4% (nonrandomized) and 63.6% (randomized). The survival data suggested that bicarbonate may bring survival benefit. Conclusion: Bicarbonate markedly enhances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TACE.


阅读更多

▽ 故事

· Hello Kitty 代言日本超级对撞机,“卡哇伊”首次为科学站台

· 《自然》:科研界收入不平等加剧, 基层科研人路在何方?

· 重磅抗癌新药 Keytruda 进入中国!开启国外上市抗癌药物进口大门

· 假科研之名行贩毒之实,国产“新鸦片”涌入北美

论文推荐

· 地球要变天?重要的大气环流周期50年来首次中断 | Science 论文推荐

· 南京大学报道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SGN : 不受靶标序列限制 | Genome Biology 论文推荐

· 水往高处流:复旦团队研发新光控微流体技术 | Nature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09 SEP 2016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15 Sep 2016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