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部表情啥含义?不同人眼中也许不一样 | PNAS 论文推荐

2016-10-28 科研圈

一模一样的表情,在生活不同的文化中的人们的严重,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而这将为情绪智能识别带来挑战。



你觉得小女孩是在恐惧?还是愤怒?

来源 sciencemag.org

翻译 董堃

审校 金庄维


当你微笑时,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一起微笑。但是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有些面部表情似乎并没有普适性。事实上,包括恐惧在内的西方世界公认的几种表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与世隔绝的土著民族里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这一发现对已被广泛接受的情绪普遍性理论提出质疑,也对新兴的人工智能情绪识别技术带来挑战。

 

人类是否体验同一系列基本情绪?如果是,他们表达这些情绪的方式相同吗?科学家们对此已经思考了一个多世纪。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到了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PaulEkman 提出了一套广为接受的实验方法:他将带有不同面部表情的西方人照片展示给远居世外的土著,然后问他们照片中的人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Ekman 的早期研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从愤怒、快乐、悲伤到惊讶,面部表情似乎是生物上关于情绪的本能反应,全世界都能够理解。

 

这个结论毫无争议地存在了50年,至今仍是很多心理学和考古学课本上的重要理论。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科学家们开始质疑早期研究的方法和假设。

 

心理学家 Carlos Crivelli 就是其中一员。早在2011年他就和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心理学家 José-Miguel Fernández-Dols 进行合作,他们提出一套方案来调查 Ekman 最初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研究。Crivelli 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学家 Sergio Jarillo 一起来到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海岸的特洛布里恩群岛。将近60000名土著生活在那里,他们因为历史原因与世隔绝。为了进行深入研究, Crivelli 和 Jarillo 努力融入到当地文化中:他们住在当地人家中,取了当地人的名字,还花上好几个月学习当地的语言。



经过这些充足的准备,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时不再需要翻译和向导。他们向72个9~15岁的孩子展示了一些面部照片,这些照片来自心理学研究的资源库。他们让其中一部分孩子将这些面孔与下面六种情绪配对:开心、悲伤、愤怒、恐惧、恶心和渴望。

 

Crivelli 发现他们总能将微笑和开心对应起来。然而,其他组合的结果却五花八门。例如,孩子们不能在一张闷闷不乐的面孔上达成一致。皱鼻子、噘嘴的含义也是众说纷纭。不过还有一种表情他们基本能够达成一致——一张瞳孔放大,张着嘴倒吸气的面孔。在西方文化中,这总是代表恐惧和屈服,而这些孩子认为,这种表情是“愤怒”。

 

Crivelli 向另一些孩子展示了同样的照片,只不过他将问题嵌入在场景中,比如“哪些人想要打架?”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同样将倒吸气的面孔和威胁行为联系在一起。Crivelli说:“这强烈暗示了那样的面部表情带有文化特异性。”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波士顿学院心理学家 James Russell 解释道,这并不是说情绪不能够引起自然的生理反应,而是暗示了不同文化对于表情的解读并不相同。就拿倒吸气的面孔来说,这种表情很有可能是对紧急或是痛苦的情况的自然反应。只不过西方文化将这种表情和感到恐惧联系在一起,而特洛布里恩人可能将它和建立恐惧联系在一起。Crivelli 同意这种观点并指出新西兰的毛利人的宗教舞蹈中也有类似的特点。

 

Russell 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最小普遍性”的观点。这个观点指出,面部肌肉运动的几种方式产生了表情的基本模式,不同的文化从中获得相应的含义。若真如此,面部表情的文化多样性将对情绪识别软件这样的新兴技术带来挑战。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家 Disa Sauter 在邮件中写道:“这项新研究对传统的普遍性观点构成了挑战。检测'恐惧’和愤怒/威胁的相关性在面部表情的产生中是否成立十分关键,因为普遍性观点主要关注表情的产生而不是感知”。她建议研究人员在成人身上重复这个实验,并且让他们做出恐惧或者愤怒的表情,而不只是判断照片中的情绪。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社会心理学家 Alan Fridlund 充分肯定了研究人员的努力和研究结果。

 

但是他说看照片的方法可能不是分析人们对面部表情的感知的最佳方式。毕竟,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另外他指出,“开心”是实验中给出的唯一一种积极情绪,这可能使结果具有片面性。如果加上“好笑”和“满意”,那么孩子们对于微笑的判断可能也不一致。

 

尽管 Fridlund 对研究的结论基本支持,但是他认为 Ekman 的经典理论并不会因此受到冲击。Ekman 学派兴起于二战之后,当时人们正在寻求捍卫共同人性的观念,情绪普遍性理论因此深得人心。 Fridlund 表示,人们坚持普遍性或者文化多样性都有更深层次的理由。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10/facial-expressions-including-fear-may-not-be-universal-we-thought


论文基本信息


【题目】The fear gasping face as a threat displayin a Melanesian society

【作者】Carlos Crivelli et. al.

【期刊】PNAS

【日期】 2016.9.16

【DOI】10.1126/science.aal0271

【摘要】Humans interpretothers’ facial behavior, such as frowns and smiles, and guide their behavioraccordingly, but whether such interpretations are pancultural or culturallyspecific is unknown. In a society with a great degree of cultural and visualisolation from the West—Trobrianders of Papua New Guinea—adolescentsinterpreted a gasping face (seen by Western samples as conveying fear andsubmission) as conveying anger and threat. This finding is important not onlyin supporting behavioral ecology and the ethological approach to facialbehavior, as well as challenging psychology’s approach of allegedly pancultural“basic emotions,” but also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sand border security.

【链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10/12/1611622113

 

阅读更多


▽ 故事

· “大龄女星”偏爱的冷冻卵子技术,真的安全又有效吗?

· 张锋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编辑基因组的下一代领袖

· 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猫,以及它令人意外的残忍隐喻

· 殖民外星球,解码基因组:二十一世纪两大科学狂人的不羁人生

论文推荐

· 为何鸟类高速扎入水中却安然无恙? | PNAS 论文推荐

· 用 CRISPR 技术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论文推荐

· 中科大团队实现量子计算的时间最优控制 | Phys. Rev. Lett.  论文推荐

▽ 中文摘要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14 OCT 2016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13 OCT 2016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