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这份结论惊人的调研,到底说了什么?
2017年4月发表于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的一篇论文称,中国生物医学学者认为40%的已发表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鉴于该调查主观性较强,40%这一数字未免过分夸大,但其中反映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深思。
撰文 张士超
近期,中国学术界关于学术不端的丑闻频传。4月底,107篇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遭 Springer 旗下期刊 Tumor Biology 撤稿(点击查看科研圈往期报道)。5月8日,Quartz 统计了2012~2016年全球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的论文数,中国大陆共有498篇,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2012~2016年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论文数。图片来源:Quartz
我国有多少论文存在各种类型学术不端?这篇发表于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的文章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在生物医学领域,有40%。而且,这一数值在2010~2015年几乎没有变化。
须强调的是,这一数据源于832名学者填写的调查问卷,而非官方机构的严格审查。因而文中数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这篇论文的作者暨调研执行团队来自美捷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edjaden Bioscience Limited)。该公司于2005年创立于中国香港,主营生物医药研究与论文发表服务。在2010年和2015年,该公司两次对其所有注册用户(9986人/15127人)发起调研,询问用户对国内学术不端状况的看法。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捷登公司 CEO 何华(音译)在接受 Retraction Watch 采访时称:“说实话,没人能统计出真实的数据。我们收集的数据来源于用户的个人经验和主观看法,因而我们希望大家把这些结果作为认识大环境的参考,不要与真实数据划等号。”
何华所说的“大环境”,在这5年间并未好转。填写问卷的科研人员中,54.7%认为国内学术不端的程度达到了“严重”至“极其严重”的程度。而高达71.2%的人群认为主管部门对学术不端“不够重视”或“完全不重视”,超过六成的人认为主管部门或所在机构对学术不端的惩处“较轻”或“太轻”。其中,45岁以上的群体更倾向于认为当前的惩处太轻。
认为对学术不端“惩处太轻”的群体比例。图片来源:论文补充材料
教育部于2016年6月发布的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规定,高校惩处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具体措施包括: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在一定期限内取消项目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乃至移交司法机关。同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在该规定颁布之前,大多各高校院所也有内部的学术不端惩处办法,其内容与教育部规定大同小异。
对于造成学术不端的原因,50.3%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内的科研评价体系难辞其咎。除此之外,33.8%的人认为学术不端是受国内社会环境影响,而选择“个人原因”和“家庭原因”的人分别占8.5%和0.3%。
在“最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一问题中,得票最高的两项分别是“抄袭”(26.6%)和“为与论文无关人员挂名”(26.0%)。“为与论文无关人员署名”可以分为“抱大腿署名”和“人情署名”两种情况:擅自加上领域内大牛的名字以增加投稿被接收的几率,或将挂名作为人情礼物送给并未参与研究的人。据本文作者之一夏华祥(音译)估计,后者占到违规署名的70%左右。
调查还发现,女性群体和小于35岁的研究人员认为“人情署名”现象甚于抄袭,侧面反映出偏弱势的群体受到更严重的“人情署名”压迫。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专家陈霜叶教授(未参与该研究)评论道:“在国内大环境下,‘人情署名’成为了某种集体行为,研究人员将论文署名赠送给需要升职、考核的同行,并非个人行为,而是为整个团队或整个实验室‘好’。”
陈霜叶教授同时指出,鉴于调研回复率仅有5%,“40%论文存在学术不端”不可尽信。她引用发表于《中国软科学》的一篇论文称,真实比例应该在20%左右。但是陈教授也表示同意学术体制改革是根除学术不端的关键举措:“对发表论文的高压要求是催生学术不端的最大因素。”
事实上,对发表论文的高压要求,也是美捷登等论文服务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今年4月的107篇论文遭集体撤稿事件中,被撤论文涉嫌同行评审造假,就与论文服务公司的不当行为有关。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于2015年12月发布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特别要求严肃处理“新型”学术不端模式,包括违规署名、伪造评审人、委托第三方机构投稿等。
论文作者何华、夏华祥称,美捷登公司从未卷入任何一起撤稿事件,但这些恶性事件“严重损害了科学编辑在国内的形象和声誉”。
该调研局限于单一公司的客户群体,因而样本容量及群体具有一定局限性。另外,由于数据源自调研者的主观估计,调查所得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现实情况,论文作者也承认了这一点。
但是,该研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学者对学术环境的认识和诉求。与该公司2010年的调研相比,2015年的调研样本量几乎翻倍,但结果却大同小异。对此何华表示,要解决学术不端问题,根源在于改良科研评价体制,五年前的主要问题,今天依旧存在。
“40%”这一惊人数字所体现的,与其说是当前环境乌烟瘴气,不如说是国内学者对改良学术环境、科研评价体制的迫切诉求,而实现这一改变,仍须各方的共同努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始论文页面。
参考资料:
http://retractionwatch.com/2017/05/18/four-10-biomedical-papers-tainted-misconduct-chinese-scientists-say/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948-017-9913-3
http://www.medjaden.com/plus/list.php?tid=10
https://www.theatlas.com/charts/S1RQDpF1Z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0225918/16823889.html
阅读更多
▽ 故事
· 独家 | 还原宇宙起源“诺奖级”论战,特邀学界大咖深度解读
▽ 论文推荐
· 北理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 Advanced Materials 论文推荐
· 生命起源进展:模拟早期地球大气碰撞可产生所有4种 RNA 碱基 | PNAS 论文推荐
· 鸡毛上的纹路从哪儿来? | PLOS Genetics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