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严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肺炎 | 13则相关信息汇总
这是一个有关近期武汉肺炎防控、救治、基础研究的信息合集。比较长,希望你有耐心读完。目录如下:
国家卫健委:严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发热咳嗽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唯一首发症状 WHO:疫情暂不定为“国际关注”级别,但在中国已属“极高风险” *** 武汉协和医院发布最新诊疗方案(1月24日) 国家卫健委:派出 6 条医疗队驰援武汉 钟南山:已有几种药物准备用于临床治疗,确认安全,但疗效有待观察 德国专家携其研发的病毒抑制剂奔赴中国 吉利德:正在与中美研究人员、临床医生沟通使用在研药物 Remdesivir 治疗患者的可能性 国际防范流行病创新联盟启动多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资助 ***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新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仍是蝙蝠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上线“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公布首株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及核酸引物和探针序列 *** 截至 2020 年 1月 25 日 15:22,丁香园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
· 国家卫健委:严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肺炎
国家卫健委 1 月 24 日在官方网站公布《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降低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风险,最大限度防止疫情蔓延。
通知提出,在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后,要立即通知前方最近设有留验站的城市的车站、港口客运站、目的地机场做好留验准备。同时,督促有关运营企业立即在交通工具上采取隔离、通风、消毒等措施,对与病例同舱或同一车厢的乘客和其他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信息通过实名购票或调查登记向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全力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医学检查等工作。(国家卫健委)
通知全文: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1/e5e8c983baba4c1589512e6c99fdaa4e.shtml
· 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1 月 24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在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最长为 14 天,在病毒潜伏期,患者不会有任何典型症状,但已经具备传染性了。
盛吉芳教授介绍说,通过对浙江省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从武汉来或者在武汉逗留时间比较长的,或者长期在武汉居住的人员,往往是病毒感染量比较高的病人,病情也会比较重。如果只是短暂经过武汉,或者只是和疫区的人接触感染的,相对来说症状就比较轻。
“有一个患者是从武汉来杭州参加会议的,到杭州时他没有发病,咳嗽、发烧这些典型症状都没有。可是没过多久,和他接触过的一个同事传染上了。就在这个时候,他自己还是没有发病。直到会议结束回到武汉后,又过了2天他才发病。”她举例介绍称。
盛吉芳介绍,可能有人感染后马上就出现症状了,而另一人感染后,潜伏期内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普通市民很难去甄别。因此她建议,离开武汉,但是还未到 14 天的人群,应该自行隔离,或者有症状的应及时去医院筛查,进行有效的治疗。
“所以我还是这句话,武汉回来的,或者疫源地有接触的,应该做好自行隔离,隔离期间不要和他人接触,不要把病毒播散给家人、同事、朋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她提醒到。(界面)
· 发热咳嗽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唯一首发症状
根据新华社武汉 1 月 24 日报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后,患者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1 月 24 日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新型肺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在诊治新型肺炎过程中,已发现多例“不典型”病例。
研究主持者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多例临床病例中,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对于患者症状的描述相比,已经有了不同的进展。对于一种新出现与流行的传染病,医务工作者与相关研究人员对其性质的认识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公众也需要密切保持关注相关的信息披露,以便以更好的方式进行自我防护。(新华社,网易数读)
扩展阅读:
网易数读:武汉疫情,129名患者的患病史透露了什么
WHO:疫情暂不定为“国际关注”级别,但在中国已属“极高风险”
北京时间 1 月 23 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暂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这不意味着 WHO 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严重,也不排除疫情发展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突发事件委员会建议数日后再度会商评估事态。
谭德塞表示,此次疫情在中国已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但尚不构成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WHO 的风险评估是,疫情在中国的情况属于极高风险(very high risk),在区域和全球的情况为高风险(high risk)。”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它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
该定义暗示出现了如下一种局面:严重、突然、不寻常、意外;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受影响国国界;并且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
2009 年以来,WHO 共宣布了五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 2009 年的甲型H1N1 流感、2014 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 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2016 年的“寨卡”疫情以及2018年开始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于2019年7月宣布)。
国家卫健委:派出6条医疗队驰援武汉
据国家卫健委官微 1 月 25 日发布,国家卫健委组建 6 支共 1230 人的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派出重症医学专家加强对患者救治的临床指导,同时召集 6 支后备梯队随时待命。上海、广东、军队 3 支医疗队已到达武汉投入工作。根据央广网与西安新闻网,江苏、四川、西安也已组织援助医疗力量。
武汉协和医院发布最新诊疗方案(1月24日)
钟南山:已有几种药物准备用于临床治疗,确认安全,但疗效有待观察
1 月 24 日,钟南山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已有几种药物准备用于临床治疗,“已经确认是安全的,但具体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目前,疫情在全国还不算爆发,但切不可掉以轻心,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就是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减少传播,传播的病人越少,出现“超级传播者”的几率就减少。”
钟南山说,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广州各大医院将实现血样标本的数据共享。“对于患者血液里病毒载量的发展规律、细胞因子等等,我们都需要有第一手资料。”他说,“患者呼吸道里的病毒载量是多少,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影像变化又是怎样的?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了,很多东西就能够搞清楚”。
德国专家携其研发的病毒抑制剂奔赴中国
1 月 24 日,根据虎扑论坛转载德国媒体消息,德国吕贝克大学生化教授、冠状病毒研究专家罗尔夫·希尔根菲尔德(Rolf Hilgenfeld)可能带有新研发的抗病毒药剂乘机前往中国,支援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吕贝克大学的官方推特确认了这一消息,称“他(希尔根菲尔德)身上带有能帮助抵抗危险的冠状病毒的物质。”
希尔根菲尔德是吕贝克大学生化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病毒学,是冠状病毒和流行性呼吸道疾病研究领域的专家。
德国媒体报道称,“希尔根菲尔德将把吕贝克大学研发出最好的病毒抑制剂带到中国。他表示,武汉病毒中 82%的结构和 SARS 病毒相同,而重要的蛋白酶则有 96%和 SARS 病毒相同。”
根据公开信息,希尔根菲尔德针对冠状病毒的主要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基于 SARS 病毒结构和信息的,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无实际效果,暂时没有确切研究提供支撑。
在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希尔根菲尔德曾奔赴北京与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蒋华良合作,通过中国国内研发的电脑模型结合德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抗击非典做出贡献。
吉利德:正在与中美研究人员、临床医生沟通使用在研药物 Remdesivir 治疗患者的可能性
根据界面新闻 1 月 24 日消息,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Gilead)正在与美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就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爆发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讨论使用在研药物 Remdesivir 进行治疗的可能性。包括与监管机构合作在内的后续计划也在进行中。
目前,还没有关于 Remdesivir 针对武汉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有效性数据。然而,我们知道该病毒与非典型性肺炎冠状病毒(SARS-CoV)密切相关,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Remdesivir 对SARS-CoV 和 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均有效。
Remdesivir 为在研药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地方获得许可或批准。吉利德承诺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该药,用于同情用药及对照的临床试验,以支持有效且及时地应对类似埃博拉病毒、其他丝状病毒和病毒病原体感染等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感染疫情。
国际防范流行病创新联盟启动多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资助
经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沟通,国际防范流行病创新联盟(CEPI)昨日宣布,已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三项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疫苗研发项目进行资助,目的是让疫苗候选品种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临床试验,早日投入中国和世界的传染疫情的防控工作。
受到资助的三个项目分别是:美国 Inovio 公司的 DNA 疫苗技术平台,美国 Moderna 公司的 mRNA 疫苗技术平台、澳洲昆士兰大学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
所有这些单位都拥有快速响应疫苗技术,能够通过 DNA、mRNA 等方式快速生成疫苗抗原,虽然不能保证 100%的成功,但采用上述技术能够在最快的速度完成 nCoV-2019 疫苗的研发工作。
CEPI 将向上述项目资助数千万美元,已经邀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参与合作,并正在积极与复旦大学、苏州艾棣维欣生物制药等中国机构探讨此次 nCoV-2019 联合研发的可能性,上述均为国际上病毒性肺炎疫苗研发领域的领军机构。
CEPI 之前在应对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疫情(MERS coronavirus)时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利用此次事件建立了完善的疫苗研发快速响应平台。(医药魔方)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新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仍是蝙蝠
1 月 23 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在 bioRxiv 预印版平台上发表文章“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的自然宿主最有可能是蝙蝠,它与云南菊头蝠中存在的 RaTG13 冠状病毒一致性高达 96%。
在疫情早期,石正丽团队从 5 名患者身上获得了该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它们基本上一致。研究发现, nCoV-2019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 96%。该团队证实,这种新的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受体与 SARS-CoV 一样,均为 ACE2(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一位中科院要求匿名的研究员向财新记者介绍,96%的基因序列一致性,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是起源于蝙蝠这类”,但不能证明其是直接由蝙蝠传给人的。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接近 98%,“就说它俩的差距比人和黑猩猩的都大”。
该人士认为,石正丽团队上述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受体与 SARS 病毒一样,“这样我们 17 年前所做的那些工作都可以立刻为当下所用。”
论文还提到,5 个病人的血清中都已经产生抗体。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李懿泽在公众号“返朴”的文章中表示,这意味着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对抗病毒了,他们的血清也被证实在体外可以杀灭分离出来的病毒。但这几位病人是否会痊愈,还要看临床标准的判断。(财新,返朴)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上线“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公布首株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及核酸引物和探针序列
据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消息,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于 1 月 24 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信息、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均是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
以上信息可在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上线的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中查询,系统中还包括全球冠状病毒序列信息等相关重要数据。(澎湃新闻,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截至 2020年 1月 25 日 15:22,丁香园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如下图:
看实时疫情地图请点这里。
另据卫健委网站公布信息,国(境)外通报确诊病例:中国香港 5 例,中国澳门 2 例,中国台湾 3 例;泰国 5 例(2 例已治愈),日本 2 例(1 已治愈),韩国 2 例,美国 2例,越南 2 例,新加坡 3 例,尼泊尔 1 例,法国 3例 。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