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化学系前主任因隐瞒中国合作关系被起诉,刑期最高可达5年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事件
哈佛化学系前主任因隐瞒中国合作关系被起诉,刑期最高可达 5 年
哈佛大学教授 Charles Lieber 被正式起诉。图片来源:路透社
当地时间 6 月 9 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前系主任、美国五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Charles Lieber 因涉嫌在参与中国人才计划问题上欺骗政府而被正式起诉,并将在位于波士顿的联邦法院被传讯。根据美国法律,若指控成立,他可能面临最多 5 年有期徒刑、3 年监督释放(supervised release)和 25 万美元的罚款。
美国司法部的指控称,Lieber 在 2012 年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为期三年的人才计划合同,这使得他每月可获得 5 万美元的报酬,每年可额外获得约 15 万美元生活补贴,以及一次性获得 150 万美元的实验室启动基金。Lieber 曾承认合作关系,却并未承认自己从中获得了报酬。他还表示是武汉理工大学未经他的许可使用了哈佛大学的名字和标识。此外,Lieber 还签署了一份合同,让武汉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来美国访学,且没有将协议内容告知哈佛大学管理人员。Lieber 还被指控误导哈佛大学在 2018 年春季向 NIH 提供不实信息,称其在 2012 年之后与武汉“没有正式关系了”,并且“从未也不会加入”中国的相关人才计划。
今年 1 月 28 日,Lieber 在哈佛大学的办公室被捕,1 月 30 日以 100 万美元的金额以及附加条件换取了保释。哈佛大学在事发后立即宣布 Lieber 进入带薪休假状态,停止了他的工作。Lieber 的辩护律师称:“政府错了”, Lieber 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导学生,他是受害者,不是肇事者。(美国司法部,Chemistryworld)
· 量子力学
国际空间站中观测到第五种物质状态
国际空间站中的冷原子实验室。图片来源:NASA
《自然》于 6 月 11 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在国际空间站上产生的第五种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e),这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物质状态。在这样的低温下,原子成为具有量子特性的单一实体,能够提供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洞察,但是受地球上的重力影响,科学家难以对其进行精准测量。
科学家在国际空间站的冷原子实验室(Cold Atom Lab)中制备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发现和在地球上相比,国际空间站中这一物质状态的自由膨胀时间从几十毫秒延长到了 1 秒,这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此外,在微重力条件下,原子能被较弱的力捕捉,从而有可能达到较低的温度,此时量子效应就会变得愈加明显。
这些初步实验表明,太空实验室有益于未来对超冷原子气体的研究。同期发表在 Nature 的评论文章认为,“在太空中成功制备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为研究量子气体和原子干涉创造了新机会,也为未来执行更加宏大的任务铺平了道路。”(Nature)
· 环境污染
美国西部每年被风吹入超过 1000 吨塑料微粒,相当于 3 亿个塑料水瓶
图片来源:Emma lee/WHYY
一项新研究表明,在美国西部的偏远旷野及国家公园,每年都会被风吹入大约 1000 吨甚至更多的塑料微粒。这项发现首次梳理了微塑料污染的来处,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
研究者在查看美国西部 11 个偏远地区(包含数个国家公园)的样本时,发现了许多微小的碎片。经分析,这些碎片可能来自衣服、地毯和其他纺织品;而在一些极小的颗粒里,大约 30% 是油漆的成分,而其余 70% 则平均含有 4% 的塑料,这一数值原本被认为不到 1%。研究者们估计,每天每平方米的旷野中大约有 132 粒微塑料降落,相当于每年在国家公园和美国西部其他保护区空投 1000 吨以上、能制造 3 亿个塑料瓶的塑料。
这些塑料微粒可能来自路经附近城市的风暴,还有一部分可能来自更远的地方,能通过高空风引入而传播数千公里。这进一步暗示了这些塑料微粒能在全球范围内循环。该论文作者表示,人类创造了不会消失的东西, “它现在正在全球范围内循环流通。”(Science)
· 材料技术
科学家改进超表面制造技术,极大提高超薄相机镜头生产效率
超表面的量产化制作工艺。图片来源: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NIEL ANDREN
瑞典科学家近期发表在 ACS Photonics 上的最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基于标准负性抗蚀剂的电子束曝光光刻技术,制备超表面(Metasurface)的方法。超表面是由具有特殊电磁属性的人工原子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二维平面结构,具有强大的光场操控能力,能为纳米光学器件集成化、小型化提供便利。但基于超表面的超薄透镜制备时间长、成本高、制作过程存在安全隐患,限制了光学成像设备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项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利用曝光负性电子束抗蚀剂(ma-N 2410),对超表面透镜进行旋转镀膜、预焙、电子束曝光和显影。这一流程避免了其他添加材料的沉积、剥离或刻蚀,可在几小时内制备出一枚超表面透镜,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仪器较为常见、材料无毒,使得这项超表面制备技术能被更多的研究者运用,有利于超表面在超薄透镜、全息影像、偏振转换等光学领域的发展。(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细胞代谢
科学家发现有效燃烧脂肪的新分子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近期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发现,小线粒体解偶联剂 BAM15,可以有效燃烧脂肪,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有望成为新型减肥药。
研究人员发现,BAM15 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合成能量(ATP)时所需的质子动能(PMF),促进呼吸加速,加快细胞中脂肪能源的燃烧,可以在不影响食物摄取量、肌肉质量及体温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小鼠的脂肪量。同时,它还避免了传统线粒体解偶联剂的副作用,不会造成体温上升或向大脑传递虚假的饱腹感,即使在高剂量下也可以保证安全无毒。此外,BAM15 可以降低胰岛素抗性,对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有益,有望成为治疗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新疗法。考虑到人体中药物半衰期需要更长,研究人员们后期会通过对药物成分的调整确保在人体中的同样效用,并十分期待该分子在对抗神经退化和老化方向的良好潜力。(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 疫情通报
6 月 11 日我国新增确诊病例 7 例,包含 1 例本土病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6 月 11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7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6 例(上海 5 例,福建 1 例),本土病例 1 例(在北京);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 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1 例(为境外输入)。截至 6 月 11 日 24 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3064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6 月 11 日 10:00(北京时间 6 月 11 日 16:00),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128 419 例,新增死亡病例 5 347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7 273 958 例,累计死亡病例 413 372 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
编写:张之典、梁珏瑜、兰芃、李光昭、魏潇
编辑:魏潇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