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新发地疫情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更接近于欧洲“老”病毒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4-11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型冠状病毒


北京新发地疫情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更接近于欧洲“老”病毒

        

在新发地市场取样的疾控工作人员。图片来源:受访者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6 月 18 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发布 2020 年 6 月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


三条数据来自北京市确诊病例基因组序列数据(样本 1 序列样本 2 序列)以及环境样本基因组序列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提交了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向国际社会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的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的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共同建设。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助理张勇表示,从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结果看,新发地市场检测出的病毒是从欧洲来的,但跟欧洲当下流行的病毒又有一定差别,比现在欧洲流行的病毒要老。至于病毒究竟是怎么进来的,张勇认为其中涉及好几种可能性。“比如病毒潜伏在了进口的冷冻食品当中,在从境外到境内的整个存储、运输的期间,病毒由于被冷冻没有发生进化,所以它不会发生变异;也有可能病毒是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潜伏下来,没有被消毒、灭菌,在一定时间内突然暴露感染人,导致进化速度变慢,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毒株更接近于欧洲老病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疫情通报:6 月 18 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 32 例,北京市新增 25 例


根据国家卫建委通报,6 月 1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2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4 例(广东 3 例,甘肃 1 例),本土病例 28 例(北京 25 例,河北 2 例,辽宁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5 例(无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 例(无境外输入)。截至 6 月 18 日 24 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325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通报,6 月 18 日新增的 25 例确诊病例中,西城区 1 例、海淀区 1 例、丰台区 18 例、大兴区 5 例。此外新增疑似病例 2 例、无症状感染者 2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6 月 18 日 10:00(北京时间 6 月 18 日 16:00),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181 232 例,新增死亡病例 5 245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8 242 999 例,累计死亡病例 445 535 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



· 病毒演化


一些病毒可窃取人类遗传密码,创造新的病毒蛋白


图片来源:Lucy Reading-Ikkanda/Quanta Magazine


6 月 18 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病毒会从其宿主处窃取遗传密码以扩展自身的基因组,从而创建新的病毒蛋白质。


此前,学界一直认为,宿主细胞在接收到病毒的信号并转录遗传信息时,仅读取由病毒提供的遗传序列。但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一大批广泛存在于人类、家养动植物的病原体——分段式负链 RNA 病毒(sNSV) 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病毒在向其宿主细胞提供遗传指令时,能将宿主的 mRNAs 与自己的基因杂交,从而通过来自宿主的起始密码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信号)产生信号,合成大量新的蛋白质。这就是说,宿主-病毒混合序列有可能翻译出先前未被发现的蛋白质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可以发现这些宿主-病毒混合基因的产物,而且这项混合基因能够调节自身的“毒性”。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的工作是了解这些未知基因的不同作用,并利用这些知识找到阻止病毒感染的新方法。(美国西奈山医院/西奈山医学院)



· 人才与交流


美国提出新法案限制学术人才流动,引发学界争议

       

图片来源:SENATE TELEVISION VIA AP


当地时间 6 月 18 日,美国部分参议员提出一项新法案:为应对其他国家威胁,联邦政府应该改变管理学术研究的方式。这一法案由美国两党 15 位参议员共同提出,将会对美国政府基金资助进行限制,更加严格地审核进入美国、能够接触其“技术或敏感信息”的研究者。该法案在海外合作方式(如要求合作者应认同美国的科学价值观)等方面将做出一些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改变,如果通过,还将授权美国政府拒绝或限制任何涉及敏感领域研究,或被认为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的人申请签证。


法案制定者称,这是阻止“外国势力”窃取美国研究成果、破坏学术完整性,并利用这些信息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的一种方式。但是学术界担心,该法案违反了学术界的开放性原则,限制了人才和思想的流动,只会伤害美国的学术研究,并不会对国家安全有所助益。目前该法案尚未通过国会审议。(Science)



· 古生物


最初的恐龙可能产的是软蛋


《自然》6 月 17 日发表的两项古生物学研究发现,最初的恐龙蛋可能是软壳的。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们研究了原角龙和鼠龙的含胚胎化石蛋,发现它们都是软壳的。研究人员认为,钙化硬壳蛋在恐龙中至少独立演化了 3 次,而且可能从一系列原始软壳型发展而来。软壳蛋可能被埋在湿润的土壤或沙中,之后借助植物物质分解所发的热来孵化,就像如今的某些爬行动物一样。在另一项研究中,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研究了一个来自大约 6600 万年前南极洲的化石蛋。这个蛋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蛋之一,其尺寸和薄壳(缺少透明的外层)暗示其为卵胎生,即一个“发育不全”的卵子在母体内发育,待产出后立即孵化。虽然其母体依然成谜,但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巨型海洋爬行动物产的,如沧龙。而在同期发表的观点文章中,瑞典隆德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它是一种恐龙产的,依据是这个蛋的估算重量接近于鸟类和非鸟恐龙已知最大的蛋的重量,而且后面两类都在南极洲留下了化石。(科技日报)



编写:梁珏瑜、李光昭、张之典、魏潇

编辑:魏潇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