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或已出现更致命的新冠突变体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08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冠病毒


疫苗接种一个月后,英国新冠住院患者数量显著降低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指出英国的 COVID-19 疫苗接种计划有效减少了住院和感染风险


一项对苏格兰人口的初步研究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相比,在四周前接种第一剂辉瑞/BioNTech 疫苗的人群住院次数减少了 85% ;而接种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的疫苗能使住院人数减少 94%。该结果于 2 月 19 日发布在《柳叶刀》(The Lancet)的预印本平台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2 月 22 日,发布在《柳叶刀》预印本上的另一项研究表明,第一剂辉瑞疫苗可以降低英格兰医护人员 70% 的感染风险,而接种第二剂能将该数字提高至 85% 。另有结果显示,在英格兰,80 岁以上的老人在接种了第一剂辉瑞疫苗的三到四周后,感染新冠的可能性降低了 57% ,而在接种第二剂后,这一数字能上升到 85% 以上。


目前,为了让疫苗覆盖到更多人,英国决定推迟对部分人群的第二次疫苗接种计划。(The Scientist, UK government News, 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或已出现更致命的新冠突变体


图片来源:Pixabay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有研究者发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现的新冠突变株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更高的致病性和致命性,并且对中和抗体有一定的抗性。据悉,研究人员对美国加州 44 个县从 2020 年 9月 1 日至 2021 年 1 月 29 日之间所采集到的 2172 个样本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确定了 B.1.427 和 B.1.429 这两类病毒突变株(也被记为 20C/L452R)占总样本的 21.3%。之后他们对 324 名新冠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感染了上述突变株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可能性高 4.8 倍,死亡率高 11 倍。


另一些调查还表明加州突变株有着更强的繁殖能力和传播速度,该类毒株感染者鼻中携带的病毒量增长了 2 倍,这可能会令病毒的传染性更强。实验室中获得的证据则表明,突变株对新冠康复者血液中抗体的敏感度是原种的 1/4,对接种过疫苗的个体血液中抗体的敏感度是原种的 1/2,这说明其免疫逃逸能力相对更强。《科学》新闻称,一些未参与本研究的专家对这一结论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研究采用的样本量较小(实际进入 ICU 和死亡的人数不足 10 人),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持文章的结论。该研究目前尚未公布其全部数据。(Science News)



· 火星探测


NASA 公布毅力号新视频及首个火星音频记录


当地时间 2 月 22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关于此前 18 日“毅力”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的新视频、一张 360 度全景图,以及首个关于“火星声音”的音频记录。这一音频时长 60 秒,收集了火星车发出的机械噪音,其中约十秒可以辨识出火星上微风的声音。在 NASA 发布的视频中,火星车上的摄像机首次展示了火星车在火星着陆的视角。视频开始于火星车进入火星大气层 230 秒后,在距离火星表面 7 英里处,降落伞开始膨胀,直到火星车降落在火星表面。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类似视角的火星登陆视频及音频。


毅力号拍摄的火星视频: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multimedia/videos/?v=461

火星音频: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participate/sounds/?playlist=mars&item=first-sounds-raw&type=mars

(中国新闻网,NASA)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根据新华社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的消息,2 月 24 日 6 时 29 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 280 千米、远火点 5.9 万千米、周期 2 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 3 个月,将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天问一号”探测器 2020 年 7 月 23 日发射,2021 年 2 月 10 日进入环火轨道,2 月 15 日实施了远火点轨道平面机动,2 月 20 日实施了第二次近火制动。(新华社)



· 科技心理学


科学家发现 "Zoom 疲劳"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Pixabay


在 2 月 23 日发表在《技术、心智与行为》Technology, Mind and Behavior)上的一篇论文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视频会议软件“Zoom”进行了分析及评估。该研究指出了长时间视频聊天的四种后果,包括:(1)激烈而过量的近距离眼神接触,导致私域空间被侵犯;(2)不断实时看到自己会让人疲劳;(3)大大减少了使用者的常规活动量和活动自由度;(4)因非语言交流含义模糊而使得认知负荷增大。


研究人员称,这四种后果导致了通常被称为"Zoom 疲劳"的感觉,并针对每种后果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包括:不全屏使用 Zoom,使用 "隐藏自视"功能,将外置摄像头离屏幕较远以便创造活动距离,在长时间会议中实行"只听声音"的休息段等。研究人员还设计了用以定量测量疲劳程度的“Zoom 疲劳指数量表” ,目前已在 5 个独立研究中进行了测试,参与者超过 500 人。该研究首次从心理学角度系统解构了 Zoom 这一新兴媒介,或可帮助人们调整视频会议的做法,以缓解“Zoom 疲劳“。(Technology, Mind and Behavior,斯坦福大学)



· 基因编辑


编辑启动子有效增大玉米产量


2 月 22 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中外科学家合作的玉米籽粒研究的最新进展。科学家首次在玉米这一全球产量最高的主粮作物中实现了通过编辑启动子而改变产量的策略。这为培育优良高产的玉米新品种,以及其他主粮作物的增产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途径


由于作物产量与分生组织大小的增加有关,而分生组织大小受 CLAVATA(CLV)-WUSCHEL(WUS)途径中的 CLE 信号肽控制。本研究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技术,通过构建 CLE 基因弱启动子等位基因和一个新发现的部分冗余补偿的 CLE 基因的无效等位基因,对玉米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定量变异。这些策略增加了多种与玉米产量相关的性状,支持了基因组编辑在作物改良方面的巨大潜力。(Nature Plants,中国科学报)



· 疫情通报


2 月 23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2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2 月 23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2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3 例,四川 2 例,陕西 2 例,天津 1 例,江苏 1 例,浙江 1 例,山东 1 例,广东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9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2 月 23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9864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2021 年 2 月 23 日 14:48(北京时间 2 月 23 日 21:48),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280,853 例,新增死亡病例 6,884  例:其中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55,323 例,新增死亡病例 1,299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29,026 例,新增死亡病例 527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11,419,939 例,累计死亡病例 2,470,772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许楚楚、郑蕴仪、全季康、魏潇

编辑:魏潇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