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4个专业进入世界前十:QS2021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 | 科研圈日报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高等教育
清华4个专业进入世界前十:QS 2021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
3 月 4 日,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QS 发布了2021 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此次排名涉及 5 大学科领域和 51 项细分学科专业,比较分析了 85 个国家地区的 1440 所大学的学科表现。根据公众号“青塔”的统计,中国共有 122 所大学的 1173 个学科上榜。
从学科专业看,中国内地高校有 6 个学科专业进入世界前十,其中清华大学的土木与结构工程专业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林学专业排名最高,均为全球第 7 名。此外,清华环境科学、建筑学、材料科学三个专业、北大现代语言学专业也进入了全球前十名:
清华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专业,第 7 名
中国农业大学:农林学专业,第 7 名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第 8 名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第 8 名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第 10 名
北京大学:现代语言学专业,第 10 名
此外,还有 24 所中国内地高校的 126 个学科进入世界前 50 强。其中,北京大学 34 个,清华大学 26 个,复旦大学 14 个,上海交通大学 12 个,浙江大学 10 个。
完整排名请进入 QS 官网查看。(qschina.cn,公众号“青塔”)
· 研究伦理
生物伦理学家建议延长人类胚胎研究“14 天准则”
图片来源:Pixabay
3 月 5 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Insoo Hyun 等人在《科学》(Science)发表文章,敦促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尽快发布最新的干细胞和胚胎研究指南,重新考虑以谨慎且循序渐进的科学探索方法延长人类胚胎研究“14 天准则”的限制。文章提出六项原则,用于逐步衡量研究是否可以超越 14 天的限制: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明确定义评估每步可行性与合理性、特设独立同行评审、积极公开对话讨论、捐赠者知情同意、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分离。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第一个试管婴儿借助体外受精技术成功诞生。自此胚胎研究便受到了学界规范、国际准则甚至法律的约束,即对完整人胚的研究不得超过 14 天。这时胚胎进入原肠期形成原条结构,标志人体主要组织和器官开始形成,大约是子宫内正常完成植入的时间。2016 年以来的研究表明,超越“14 天准则”研究人胚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育提供新的科学见解,帮助了解胚胎早期发育障碍的原因以及开发针对不孕不育、发育障碍、妊娠失败等的疗法。(凯斯西储大学,Science)
· 材料科学
利用脱合金和自组织过程制造轻质高强度材料
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的研究者使用两段减重的银-金脱合金自组织制造出了密度极低而机械性能极高的材料,比迄今为止的先进技术材料坚固得多。团队首先将 93% 银和 7% 金的合金浸入稀硫酸中,溶解掉大约一半的银,剩余的材料自我重新排列形成一个纳米级分层网络。再将该材料在几百度下进行热处理,粗化到 150 纳米的级别,同时保持了原始架构。最后再次使用酸洗,去除剩余的银,仅留下平均孔径为 15 纳米的金结构。材料中 80% 至 90% 为空气,密度仅为固态金属的 10% 到 20%,但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机械性能并未降低。由于成本较高,这一材料还不适用于制造轻质结构,但这一设计方法可以转移到其他金属,如铝、镁和钛,促进宏观工程桁架结构和轻型网络材料的发展。该研究 3 月 5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亥姆霍兹研究中心)
· 新冠疫苗
首批非人灵长动物接受实验性新冠疫苗注射
图片来源:Pixabay
据《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3 月 3 日报道,2 月,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的 4 只红毛猩猩和 5 只倭黑猩猩分别接受了由兽药公司 Zoetis 研发的两剂新冠疫苗,成为第一批接受实验性新冠疫苗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在美国该实验性疫苗尚未获批,但 Zoetis 目前正在与美国农业部谈判,希望获得在水貂上使用的授权。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消息,Zoetis 计划一旦其疫苗供应量较大,就会向圣迭戈动物园和其他动物园提供更多的疫苗。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Zoetis 公司的疫苗与 Novavax 公司开发的人类新冠疫苗类似,是一种蛋白质疫苗,通过将人造病毒刺突蛋白注射进体内,引发机体免疫反应。(National Geographic,Zoetis,The New York Times,Science News)
· 天文学
一颗新的系外类地行星被发现,为行星大气研究提供宝贵资源
一项于 3 月 5 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的新研究称,新发现的系外类地行星 Gliese 486 b 围绕着一颗距离地球仅 26 光年的红矮星旋转,是目前已知第三近的过境系外行星。Gliese 486 b 轨道周期为 1.467 天,其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1.3 倍,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2.81 倍。其密度也与地球相似,这表明它具有与地球相似的铁硅酸盐成分。此外,研究人员发现,Gliese 486 b 的表面温度可能在 430 摄氏度左右,仅比金星略低,适合进行透射和发射光谱分析:该温度可能凉到足以支持大气层,也热到足以从远处研究大气层。这种物理和轨道特征的结合,使其成为岩石系外行星大气研究的珍贵资源,未来的研究可以为了解这颗遥远行星的大气特性和宜居性提供宝贵的见解。(AAAS,Science)
· 癌症预防
新策略有望帮助中国在 2047 年消除宫颈癌
中国的宫颈癌患病率占全球的 20.2%,且发病率正以超过 10% 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其中,我国宫颈癌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患病率为 97.6%,然而中国尚未将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35-64 岁妇女 3 年的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仅为 22.6%。3 月 3 日在《BMC 医学》(BMC Medicine)发表的论文根据模型研究提出了预防和筛查策略,指出应在 2021 年开始对 9 岁女童(预期覆盖率为 95%)常规接种二价 HPV 疫苗,并在 2031 年中国 NIP 提供九价疫苗时转为九价疫苗。在 2022-2025 年,补足疫苗接种应以 25 岁以下女性(预期覆盖率为 90%)为目标,尽可能迅速扩大规模。另外,应每 5 年向 35-64 岁未接种疫苗的妇女提供基于 HPV 的筛查;对于二价疫苗接种队列,应每 5 年对 40-55 岁的妇女进行筛查;而对于九价疫苗接种队列,在 40、45 和 55 岁进行筛查将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
如果从 2021 年起上述预防和筛查途径被确实采用,预计到 2047 年,中国宫颈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将降至每 10 万女性新增病例不足 4 例,可认为宫颈癌被消除。(BMC Medicine,中国科学报)
· 遗传演化
首个针对山东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近日,《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首个针对山东地区人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的长时间跨度、系统性的研究,为山东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和迁徙演化历史找到了更深入的证据。
研究团队分析了从山东地区 12 个考古遗址收集到的 86 份 9500-1800 年前的山东地区先民线粒体全基因组,在早于 4600 年前的样本中发现早期山东人群已经拥有了东亚南方和北方人群的母系遗传特点;此外,相较早期山东人群,晚期山东人群中新增了多种线粒体单倍体群,这都暗示了在龙山文化时期及之后山东地区古代人群受到了其他地区人群的影响。而在山东地区内部,距今约 3100 年前,山东的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人群可能发生了基因互动,导致了这一时期后山东地区沿海和内陆的人群间母系遗传结构的差异大幅降低。
最后,研究团队在距今约 9500 年前的扁扁洞遗址中发现了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 B5b2 支系个体,分析显示,B5b2 这一支系人群很有可能是从山东地区向外部地区进行扩散的。这支持了此前研究发现的山东古代人群的祖先和东亚南北方人群有关的结论。(Science Bulletin,科学网)
· 疫情通报
3 月 4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证病例 9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3 月 4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9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6 例,天津 1 例,湖南 1 例,广东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2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3 月 4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9952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2021 年 3 月 4 日 16:02(北京时间 3 月 4 日 23:9·02),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416,197 例,新增死亡病例 10,381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59,925 例,新增死亡病例 1,641 例;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57,831 例,新增死亡病例 2147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14,853,685 例,累计死亡病例 2,554,694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申乐瑶、刘恺、郑蕴仪、许楚楚、武大可、李姗珊、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