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肯特大学财政赤字将达2.79亿元,到学年末或将无法运转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08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海外高校


英国肯特大学财政赤字将达2.79亿元,到学年末或将无法运转


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报道,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日前发布财报称,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到 2020-21 学年末,该校赤字将达 310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2.79 亿元),现金储备将达到“可接受范围内的极限”,或只能支撑大学运转 5 天。但考虑到 2021 年秋季学期新生入学以及未来将会采取的其他应对措施,这一情况可被挽回。该校发言人表示校方正在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以期到 2021 年 7 月令该校现金流可支撑 29 天。此外还会采取进一步措施能够让学校在今年年底将这个数字变为 38 天。


据悉,肯特大学 2020 年基本赤字为 55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4957 万元),为了削减人工成本,该校两年前启动了一项自愿遣散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 300 多名员工同意离职。但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该校 2020 年潜在赤字总额达到了 120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1.08 亿元)。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提供的数据,肯特大学拥有近 2 万名全日制在校生,国际学生占比 30%。(泰晤士高等教育)



· 新冠疫苗与药物


Moderna 宣布新一代 mRNA 疫苗进入 I 期临床,可用普通冰箱保存


图片来源:Pexels


美国东部时间 3 月 15 日,Moderna 公司宣布,该公司的新一代候选新冠疫苗 mRNA-1283 进入 I 期临床研究,首批志愿者给药已完成。该 mRNA 疫苗可能在普通冰箱冷藏条件下保持稳定,从而为广泛环境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疫苗的管理、分配和使用提供了便利。此项 I 期临床研究包含多种给药方式:三种剂量水平(10 µg、30 µg、100 µg)间隔 28 天分两剂给药,以及 100 µg 剂量水平单剂给药,希望评估候选疫苗 mRNA-1283 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与当前 mRNA-1273 疫苗 100 µg 剂量水平分两剂给药的效果进行比较。此前,由 Moderna 公司开发的疫苗 mRNA-1273 已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 94% 的 COVID-19 防护效力,并获得了美国 FDA 的紧急使用授权。不过该疫苗需在 -20℃ 的条件下保存,且对新冠突变株 B.1.351 效力下降。上周该公司已宣布,针对突变株 B.1.351 的新冠疫苗 mRNA-1273.351 已为部分 mRNA-1273 的 II 期临床被试者完成了给药试验。此外,Moderna 还在检验多价候选疫苗的效果,并称将继续致力于帮助解决 COVID-19 这一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Moderna)



首个国产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获准紧急使用


3 月 15 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该所与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 细胞)已于 3 月 10 日国内获得紧急使用批准,这是继国药集团( 2 款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灭活疫苗)、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5 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又一款获批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据悉,该疫苗的构建基于高福带领的研究团队于 2020 年 3 月发表的基础研究成果,通过基因工程在体外制备病毒的 S 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二聚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中科院微生物所消息称,该疫苗已于 2020 年 10 月完成 Ⅰ、Ⅱ 期临床试验,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完成全部免疫程序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与目前国际上重组蛋白疫苗、mRNA 新冠疫苗相当。在多国展开的 Ⅲ 期临床试验计划接种人数 29000 例,目前已获得首个试验启动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高度认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技日报)



国产新冠候选新药在美启动临床 I 期试验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3 月 15 日宣布,抗新冠病毒候选新药 DC402234 于当日在美国启动临床 Ⅰ 期试验。


DC402234 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上海科技大学以及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共同研发的抗新冠候选新药,是基于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ᵖʳᵒ)三维结构设计合成的拟肽类化合物,具有高效靶向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活性,同时在实验动物体内展现出良好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


据悉,该候选新药已完成了系统性临床前研究,于去年 7 月同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 FDA 提出临床试验申报。目前 DC402234 尚未在任何国家获得批准上市,其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证实,但它在体外展示出对 SARS-CoV-2 Mᵖʳᵒ 极佳的抑制活性和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具有较好的研发前景。



· 大科学设施


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停摆一年后重启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位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在关闭近一年后,将于本月恢复运行,重新向研究人员开放。ALMA 拥有 66 个抛物面天线,2013 年正式投入使用,能够以 0.01 弧秒的分辨率进行观测,主要用于获得有关星系和行星演变的数据,并可以寻找新天体,并探寻宇宙中是否存在能进化成生命的物质。近年来曾因参与拍摄首张黑洞“照片”以及对新诞生恒星围绕物质的研究而被媒体广泛报道。去年,ALMA 的观测周期被新冠疫情打断,于2020 年 3 月关闭,校准工作也因此暂停。(Science News)



· 环境与气候


研究预测,海洋将开始排放“臭氧层杀手”CFCs


图片来源:Pixabay


氟氯化碳(CFCs)是消耗并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曾常被用于制冷剂和绝缘泡沫的制造。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 20 世纪 90 年代后 CFC-11 的产量急剧下降,到 2010 年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而海洋一直被认为可以吸收并储存 CFCs。据估计,海洋吸收了所有人造 CFC-11 排放量的 5% 至 10%,但海洋中 CFCs 浓度过饱和后可能使其从储存库转变为污染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模拟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到 2300 年海洋对 CFC-11 的吸收和释放情况,并作出预测:到 2075 年全球海洋的 CFC-11 排放量将超过其吸收量,到 2130 年排放将达到可检测程度;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种转变可能会提前 10 年到来;此外,海洋排放的 CFC-11 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将会比原本延长 5 年。这可能会影响未来对全球 CFCs 排放量的估算。该研究将于 3 月 23 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MIT,PNAS



· 疫情通报


3 月 15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证病例 13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3 月 15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3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四川 6 例,上海 5 例,天津 1 例,江苏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7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3 月 15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0062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3 月 15 日 17:05(北京时间 3 月 16 日 00:05),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391,231 例,新增死亡病例 7,110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76,178 例,新增死亡病例 1,997 例;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52,261 例,新增死亡病例 1,073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19,603,761 例,累计死亡病例 2,649,722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刘恺、许楚楚、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