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发射推迟,为前往中国空间站的首个货运飞船|科研圈日报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航空航天
天舟二号发射推迟,为前往中国空间站的首个货运飞船
5 月 16 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图片来源: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发射时间另行确定。
天舟二号为前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个货运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5 月 18 日透露,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近日先后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等平台功能测试,以及空间应用项目设备在轨性能检查,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状态良好,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后续将继续开展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工作。(新华网)
国家航天局发布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影像
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拍摄,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图片来源:新华社
5 月 19 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拍摄的图片显示,着陆平台驶离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前进方向地形清晰。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由火星车导航相机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拍摄的图片显示,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新华社)
· 天体物理
太阳系和星际的彗星大气中均存在重金属蒸气
对彗星大气的光谱观测显示出存在含量相近的铁和镍。图片来源:ESO/L. Calçada, SPECULOOS Team/E. Jehin, Manfroid et al.
两项基于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超大望远镜(VLT)的光谱数据展开的研究表明彗星大气中存在重金属蒸气。比利时团队发现铁和镍存在于整个太阳系的彗星大气中,包括远离太阳的彗星。波兰团队则在星际彗星 2l/Borisov 的大气中也发现了镍。由于固态金属通常不会在低温下升华至气态,此前天文学家并不期望在寒冷的彗星大气中发现重金属元素。这一发现是首次在彗星大气中发现原认为在高温环境才可能出现的重金属,而其中铁与镍的比例相当。研究者推测慧核表面存在某种特殊物质,在较低温度就可升华,以相同比例释放出铁和镍。过去学界认为太阳系中物质所含的铁比镍多 10 倍,此次在彗星中发现含量大致相等的铁和镍,这对于早期太阳系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对 2l/Borisov 和太阳系彗星的研究均在 5 月 19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ESO)
“悟空”号发布质子和氢核能谱新发现
基于前四年半的在轨观测数据,“悟空”号国际合作组获得了宇宙线氦核从 70 GeV 至 80 TeV 能段的精确能谱测量结果,绘制了迄今最精确的高能氦核宇宙射线能谱,并发现了氦核能谱新的拐折结构,与质子能谱的拐折类似,而两者的拐点位置关系也近似于其电荷之比。这一拐折电荷依赖性的发现说明地球附近可能存在宇宙线加速源。“悟空”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观测的卫星,其主要使命是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并研究宇宙线物理和伽马天文;这也是“悟空”继精确测量电子能谱、绘制高能质子宇宙射线能谱后,第三次发布重要科学成果,标志我国在空间高能粒子探测方面已跻身世界最前列。相关研究成果 5 月 18 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科学报,新华社,PRL)
· 核技术
新型成像仪可更高效地发现放射性物质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中子-伽马发射层析成像术(neutron-gamma emission tomography,NGET),可用于钚和铀等特殊核材料的快速探测、三维成像和表征。该系统利用多个快速有机闪烁体(fast organic scintillators)辐射入口监测器,通过测量同一个放射源核裂变中发射的粒子之间的时间和能量关联,计算出多个概率壳层,通过确定壳层的交点定位放射源的位置。研究者将这些相关性与现代机器学习技术结合起来,达到了对核源前所未有的成像效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可以在几秒钟内检测出钚的位置。该技术可用于机场和海港对乘客和货物进行常规检查,以此改善自恐怖主义和核武器扩散的全球安全问题。同时,利用该技术能够快速绘制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地图,增强了处理不同核事故情景和环境放射性测量的能力。该研究于 5 月 19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imagnces)
· 量子物理
超冷化学帮助验证更为复杂的量子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者利用超冷化学方法,即将原子和分子冷却到接近接近绝对零度,前所未有地收集到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数据,为量子力学模型在化学反应中的验证提供了证据。化学反应是对量子理论和计算能力的挑战,超低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量子化学和散射理论提供了理想的测试基础,而其动力学特征极为复杂。这一研究使用超冷制备完全控制了 2KRb → K2+Rb2 反应初始的量子自由度,并报告了产物完整的状态分布,与统计理论模型给出的状态数相符。这一手段得到的完整测量结果将成为更高水平的量子力学计算的基础。该研究 5 月 19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Harvard University)
基于商用技术的首个完全集成“热量子比特”处理器
美国硅量子计算公司 Equal1 Laboratories 于 5 月 13 日宣布演示了世界首个以 3.7K (约-269.5℃)下运行的全集成量子处理器(QPU)。Equal1 基于商业可用的硅半导体工艺,开发了一种颠覆性、可扩展、高成本效益的 QPU。该 QPU 使用 Equal1 的专利技术,在标准的硅 CMOS 工艺上制造量子位。除了硅量子位之外,全功能 QPU 所需的所有控制和读出电子器件都集成在具有超过 1000 万个晶体管的芯片上。Equal1 还设计并制造了封闭式的低温和真空系统,以及控制和通信器件,从而实现将芯片维持在 3.7K 并提供室温下的交互接口。
该硅半导体量子比特运行于 3.7K 下(“热量子比特”,相比之下超导量子比特需要冷却至 20 mK 方可工作)有极高的集成水平,演示机的外形尺寸远小于其他技术。两台 Equal1 量子演示机(名为“Alice”)已连续运行超过 24 个月,无意外停机,在相干时间为 150 纳秒的三点阵列中观察到了拉比振荡(Rabi flopping,上下能级的粒子数周期性的反转)。该团队已经通过量子建模和模拟证明了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 基因疗法
针对罕见肝脏遗传病的基因疗法获得初步成功
鸟胺酸氨甲硫基转移酶缺乏症(OTC deficiency)是一种罕见的先天肝脏疾病,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此种疾病的患者缺乏将体内多余的氮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的能力,从而导致氨在体内堆积,造成昏迷和大脑受损,甚至导致死亡。在 22 年前的一次基因疗法试验导致了一名患者死亡,针对该疾病的基因疗法试验从此陷入停滞,直到更安全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被用于这一领域。
上周,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研究者在美国基因和细胞疗法协会(ASGCT)报告了 11 名 II 期临床试验参与者的结果。在试验中,每名患者被注入含有正常 OTC 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试验没有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多名患者已不再需要控制饮食和服用药物。更大规模的 III 期临床试验将于今年进行。然而,由于肝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逐渐失去正常工作的 OTC 基因,现有的基因疗法无法永久性修复新生儿肝脏。基于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永久性有效疗法仍在动物试验阶段。(Science news)
扩展阅读:
一位科学家的赎罪之路:二十年前曾致患者死亡,如今带领整个领域重返巅峰
· 医药产业
我国首个 PD-1 抗癌药上市申请被 FDA 正式受理
5 月 18 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和美国礼来制药集团共同对外公布,其联合开发的创新生物抗癌药“PD-1 单克隆抗体达伯舒”(通用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受理并进入正式审评阶段。达伯舒由信达生物进行早期开发,2015 年与美国礼来达成授权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2018 年 12 月,达伯舒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并成为首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 PD-1 类新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020 年,美国 FDA 授予达伯舒孤儿药资格,分别用于治疗食管癌和 T 细胞淋巴瘤。同年,达伯舒还获得了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适应症为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此次获美国 FDA 受理的上市申请,是达伯舒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种疗法已于 2021 年 2 月在中国获批。(央视新闻)
· 社会科学
描述极端主义者网络社群形成的数学模型
图片来源:Pixabay
社交媒体已然成为极端主义活动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平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者对“布加洛运动”(the Boogaloo movement,美国极右翼组织)和“伊斯兰国“(ISIS)的网络社群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动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即使二者地理和文化基础大为不同,研究者在运动早期的发展上寻找到了数学上的共同规律,并指出这意味着极端主义网络社群的发展存在独立于个人因素和运动性质因素之外的共性。在极端主义网络社群中,每个极端主义者团体的人数随时间发展的规律在统计上遵循一个简单的激波函数(shock wave equation),而且这一规律对于不同尺度的群体都适用。研究者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可通过推荐算法减少极端主义者接触的机会,从而延缓和控制此类网络社群的早期发展。这样的方法有效性高,且较为隐蔽,不易激怒极端主义者或使其采取对抗策略。同时,研究者建议政府根据研究结果制订针对性网络政策。相关论文 5 月 19 日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论文撤稿
论证人类精子螺旋状前进的论文撤稿
2020 年 7 月,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论文讲述了人类精子如何像爱玩的水獭一样,以螺旋状推进自己向前游动,这项研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报道。近日,该论文的作者得出结论称,由于他们的分析无法支持文中的核心结论,因此决定撤回相关论文。据悉,该篇论文的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精子使用不对称和各向异性的鞭毛控制,以调节游动的对称性和细胞的转向,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高速 3D 显微镜的技术来分析运动中的精子。但在发表后不到两周,《科学进展》就发表了对这篇论文的担忧,对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数据支持提出质疑。9 个月后,该杂志于 5 月 19 日决定撤回这篇文章。(Science Advances,Retraction Watch)
扩展阅读:
精子游起来并不像“小蝌蚪”,三百年来科学家都看错了|内有动图
· 新冠疫苗
混打辉瑞和阿斯利康疫苗可能产生更强免疫反应
一项涵盖了 600 余人的初步研究显示,辉瑞(Pfizer–BioNTech)和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疫苗混合接种(即两剂分别接种不同疫苗),可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该研究于今年 4 月在西班牙展开试验, 共计招募 663 名被试者,这些参与者均已接受了第一剂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接种。在首次接种至少 8 周后,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三分之二的参与者接种辉瑞疫苗。据《柳叶刀》(The Lancet) 5 月 12 日在线发表的数据显示,“混合接种”能诱导产生更强的全身反应原性,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并且这些抗体能够在实验室测试中识别和灭活新冠病毒。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混合匹配的新冠疫苗接种方案,能够比接种两剂相同疫苗引发更强的人体免疫反应,同时简化目前面临的各种疫苗供应波动的国家免疫工作。(Nature News,The Lancet)
· 疫情通报
5 月 19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2 例,其中本土病例 1 例(在辽宁)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5 月 19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2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11 例(浙江 5 例,上海 2 例,天津 1 例,广东 1 例,四川 1 例,陕西 1 例),本土病例 1 例(在辽宁);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6 例,其中境外输入 15 例,本土 1 例(在安徽);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1 例(为境外输入)。截至 5 月 19 日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0920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5 月 19 日 15:28(北京时间 5 月 19 日 21:28),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546,512 例,新增死亡病例 11,335 例:其中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267,334 例,新增死亡病例 4,529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29,916 例,新增死亡病例 786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63,869,893 例,累计死亡病例 3,398,302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顾晨月、武大可、郑蕴仪、曾从一、许楚楚、戚译引
编辑:武大可、戚译引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