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打假人Bik被控“敲诈勒索”,多国学者联名抵制对学术打假的恶意报复

科研圈 2021-07-07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 卫报等

编译 周舒义

编辑 魏潇


著名职业学术打假人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和知名同行评议平台 PubPeer 最近遇到了点麻烦。根据英国《卫报》消息,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é)的传染病医生迪迪埃·拉乌尔(Didier Raoult)和同事已在法国向检方提起诉讼,指控比克在 PubPeer 上针对其论文披露的问题对他们造成了骚扰,还称比克以开放众筹的名义进行敲诈勒索。参与 PubPeer 运营的法国神经科学家鲍里斯·巴伯尔(Boris Barbour)也被波及,与比克一起受到了法律诉讼的威胁。


这引发了国际学界的关注,目前已有数百名学界人士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比克,反对超出学术范畴的任何攻击与报复。



羟氯喹和问题论文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一篇由拉乌尔领衔,2020 年 3 月 20 日发表于国际抗微生物化学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ISAC)主办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论文,将羟氯喹这一抗疟疾药物(hydroxychloroquine)送上了抗疫前线。拉乌尔在论文中称,抗疟疾药羟氯喹对新冠肺炎有效,在与抗生素(阿奇霉素)联用时效果尤其显著。


这项研究发表后不久,比克发表博客文章对该论文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指出研究人员未能控制干扰因素,研究设置缺乏随机性等诸多问题。


在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和治疗组(给予药物)的各项条件应该尽可能相似,这样科学家才能确定任何效果都是由药物单独产生的。比克指出,两组被试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应该相近,在开始治疗时的患病程度应大体相当,研究者应该以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否接受羟氯喹治疗应当是唯一的区别。她认为在拉乌尔的研究中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几个重要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此外,有 6 名被试在研究开始时被编入了治疗组,但是试验结束时没有被计入结果,他们的数据消失了。比克在博文中表示:“他们为什么退出了研究?其中三人转到了重症监护室,可能是因为他们病情加重,还有一人死亡。这四名或病重或死亡的被试因为服药中断的理由被排除在研究之外,这似乎有点奇怪……毕竟,让死人服药恐怕相当困难。”


比克并不是唯一提出质疑的人,她在这篇质疑博文中列出了至少 7 条来自其他学者和专业媒体的质疑意见。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依然宣传了拉乌尔的论文,并推荐使用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导致该药一度脱销,并将这名法国医生推上了万人瞩目的前台。


但学界的质疑没有因此停止。2020 年 4 月 3 日,ISAC 发布声明,指出拉乌尔的论文“未达到学会预期标准”,数据可能存在问题。7 月,法国传染病协会(France’s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投诉拉乌尔,称其在大流行期间推荐羟氯喹有悖职业道德,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对新冠肺炎有效。


此后,多项严谨而有力的研究表明,羟氯喹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住院或死亡情况几乎没有影响。



招致报复


比克在世界多家科研机构担任顾问,负责分析数据,鉴别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她随后在拉乌尔及其研究所发表的 62 篇论文中发现了一图多用和潜在的学术道德问题。


《卫报》消息称,自此,拉乌尔和他的支持者们开始对比克进行人身攻击,在推特和媒体采访中称她为“疯子”和“失败的研究者”,并把她的联系方式公布在网上。


拉乌尔的同事、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教授埃里克·沙布里埃(Eric Chabriere)在推特上透露,他们已针对比克和参与 PubPeer 运营工作的法国神经科学家鲍里斯·巴伯尔(Boris Barbour)发起诉讼,指控比克在 PubPeer上披露的数据问题对他们造成了骚扰,并声称她在众筹网站 Patreon上以开放众筹的名义进行敲诈勒索。比克对此作出了回应,在推特上挂出自己 Patreon 链接的方式公布了自己的资助者名单以示清白。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法国博士后研究员隆尼·贝桑松(Lonni Besançon)是另一位质疑拉乌尔的研究存在问题的学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曾多次收到来自拉乌尔支持者的死亡威胁。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我所受的攻讦远不如女性和有色人种研究者遭受的严重。”他说。



联名支持


为了保护学术界的职业打假人,贝桑松联合多国学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停止对比克的攻击,希望科学界支持比克和其他学术打假人。截至当地时间 5 月 22 日,已有超过 500 人在这封信上署名


信中写道:“学术批评,尤其在科研诚信的议题下进行学术批评,充满了挑战。……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用科学证据来回应和解决问题上,而非对人们的外貌、性格进行人身攻击。”


比克从事的工作使她获得了国际认可,她的工作“有助于合乎道德、完整无损、可以复现的研究,但打假专家的身份也使她面临个人风险”。


“几个月来,拉乌尔和他研究所的一些成员在国家电视节目上侮辱她,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她的私人地址,并威胁要以骚扰和诽谤的名义采取法律行动。”


“拉乌尔教授及其团队针对比克博士等人的行为已被多家国际媒体指摘……这种骚扰和威胁的行径已经给学术打假以及学术批评的圈子造成了寒蝉效应。”


贝桑松表示,对比克的威胁已经变得“荒谬”。相关机构和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像比克这样的吹哨人。


“我们也希望那些想要试图起诉学术造假举报人的民众和科学家明白,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问题。”他说,“比克博士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我们希望在当前所处的法律环境下,确保这件事不会成为一个危险的先例。”


根据报道,法国公民科学运动 Citizen4Science 为了支持比克,也在 Change.org 发起了一项独立请愿,旨在“积极呼吁法国当局出面干预”,阻止对科学家的骚扰和错误信息的传播。截至 5 月 25 日,已有超过 2000 人署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主要参考来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1/may/22/world-expert-in-scientific-misconduct-faces-legal-action-for-challenging-integrity-of-hydroxychloroquine-study


▽精彩回顾▽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