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报教师遇害身亡,警方称作案者为其同事 | 科研圈日报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高校动态
复旦大学通报教师遇害身亡,警方称作案者为其同事
6 月 8 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发布通报:该院党委书记王永珍于 6 月 7 日下午遇害身亡,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侦办中。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发布的讣告截图。
根据警方通报,6 月 7 日 14 时 52 分,上海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 岁,该校教师)控制,经 120 现场确认,被害人王某(男,49 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经初步审讯,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警民直通车-上海文保官微)
· 大学排名
QS 2022 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北进入世界前 20
6 月 9 日,QS 教育集团发布了 2022 年世界大学排名,今年共有 1300 所院校上榜。根据公众号“青塔”的统计,中国共有 92 所高校上榜,包括内地高校 58 所,香港高校 7 所,澳门高校 2 所,台湾高校 25 所。
各大高校中,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十年获得世界排名第一,牛津大学上升至第二,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列第三。在此次排名中,清华大学全球排名 17 位,北京大学全球排名 18 位,两校均跻身世界前 20,属 QS 世界大学排名历史上的首次。复旦大学排名全球第 31 位,比去年上升 3 位;同济大学排名全球 211 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全球排名 236 位,首次进入世界前 250。
和往年相同,QS 2022 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共有 6 项,具体指标和和权重如下: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 10%、师生比例 20%、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 20%、国际教师比例 5%、国际学生比率 5%。(公众号“青塔”,qschina.cn)
· 新药研发
对批准阿尔茨海默病争议性新药上市不满,美国 FDA 专家辞职
据 STAT News 6 月 8 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新药 Aduhelm(科学名称为 aducanumab)上市,引发了广泛争议。反对批准该药物上市的美国 FDA 咨询委员会专家、神经科学家 Joel Perlmutter 宣布辞职。
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 Joel Perlmutter 是美国 FDA 神经系统治疗专家小组的成员,于当地时间 6 月 7 日 Aduhelm 获批当天宣布退出该委员会,称“因为 FDA 的此项裁决没有与咨询委员会进一步讨论”。咨询委员会是美国 FDA 组织的独立评估小组,曾于 2020 年 11 月对该药物公开表达怀疑态度,11 位小组成员中有 10 位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药物可以减缓患者的认知能力衰退。3 月 30 日,3 位小组成员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论文阐述了 aducanumab 的缺陷。美国 FDA 最终坚持批准该药物,引发了对咨询委员会是否确实起到独立评估作用的质疑。(STAT News,JAMA)
· 生物演化
动物越驯化,大脑就越小
图片来源:Pixabay
瑞士苏黎世大学最新研究表明,驯化动物的大脑比其野生祖先要小 25% 左右。该研究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已灭绝的原牛(Bos primigenius)及现在仍存在的斗牛、牧场牛、肉牛、奶牛等五类牛的头骨,并据此测算大脑的大小,发现为侵略战斗而培育的斗牛大脑几乎和野生原牛一样大,较少与人类接触的牧场牛也有较大的大脑,肉牛的大脑要小得多,而经常与人类互动的奶牛大脑最小。结果表明与人类接触越多的品种大脑越小,而这一结构变化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目前对于驯化如何影响动物大脑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为大脑-行为研究开辟了有趣的途径。相关论文 6 月 9 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Science New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 量子通信
科学家创造 600 公里以上光纤量子通信新纪录
东芝欧洲的剑桥研究实验室(The Cambridg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Toshiba Europe,CRL)6 月 7 日宣布,实现世界首次 600 公里级的光纤量子通信演示。先前的实验要求在与量子信号相同的波长上产生强度较大的稳定信号,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入了限制距离和比特率的瑞利散射噪声。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一种全新的“双波段”稳定技术,克服了这一限制。通过发送两个不同波长的光参考信号,一个用于抵消快速变化的波动,另一个用于相位的微调,最大程度地减少长光纤上的相位波动。在这种技术支持下,研究人员开发的新装置可令量子通信距离超过 555 公里,在有限域和渐近域中的密钥分配距离超过 605 公里。该研究打破了 2020 年中国科学家 509 公里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纪录,将使大都市区之间的长距离量子安全信息传输成为可能,是构建未来量子互联网的重大进步。相关论文于 6 月 7 日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东芝)
· 材料科学
科学家发现二维材料与液体间形成不同摩擦力的原因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的研究者发现,水通过石墨烯纳米毛细管时,产生的摩擦力会急剧下降。但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结构和表面拓扑的六方氮化硼(hBN)则显示出相反的高摩擦性质。两者可用于调整水流速度,控制“智能膜”材料的渗透率,提升效率。快速和选择性的液体流动在自然界很常见,但快速水流通过原子平面的精确机制尚待研究。团队认为,摩擦主要由静电相互作用控制,光滑表面并非极低摩擦的唯一原因。研究者指出,液体摩擦与空隙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对储能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高效膜材料开发至关重要。该研究 5 月 25 日发表于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曼彻斯特大学)
· 环境保护
联合国最新报告:随着海产品需求增加和沿海开发,藻华危害随之增大
欧洲航天局卫星拍摄的波罗的海藻华。图片来源:European Space Agenc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科学委员会(UNESCO's 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来自 35 个国家或地区的 109 位专家经过 7 年的工作,发布了第一份全球评估报告,为检测和衡量有害(通常是有毒的)藻华的分布、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建立了衡量基准。
研究人员从有害藻类事件数据库 (Harmful Algae Event Database) 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Oce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提取了 1985 到 2018 年间的全球数据,追踪海洋有害藻华发生频率和地域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将地区差异纳入考虑后,纳入研究的 9 个区域中,5 个区域的有害藻华频率随时间显著上升,2 个区域持平,2 个区域下降。但将所有区域合并分析,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并没有统一的全球趋势。报告认为,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质监测的加强造成了藻华频率普遍上升的印象;现有证据并不支持气候变化导致藻华全球范围内普遍增加的观点,但藻华的危害随着海产品需求增加和沿海开发而增加。报告全文 6 月 8 日发表在《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科学委员会)
· 疫情通报
6 月 8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6 例,其中本土病例 8 例(均在广东)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6 月 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6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8 例(北京 2 例,上海 2 例,四川 2 例,福建 1 例,广东 1 例),本土病例 8 例(均在广东);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9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 例(境外输入 1 例)。截至 6 月 8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316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根据广东省卫健委通报,6 月 8 日 0-24 时,全省新增 7 例本土确诊病例,另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 1 例,均来自广州。
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6 月 8 日 17:32(北京时间 6 月 8 日 23:32),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308,911 例,新增死亡病例 7,801 例:其中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86,498 例,新增死亡病例 2,123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39,637 例,新增死亡病例 873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73,331,478 例,累计死亡病例 3,735,571 例。(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刘恺、周舒义、顾晨月、武大可、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