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肥胖致秃,可清除毛囊干细胞库|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31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医学与健康


《自然》:肥胖致秃,可清除毛囊干细胞库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肥胖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也是雄激素脱发的风险因素之一,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TMDU)最新研究发现,20 月龄的老年雄性小鼠在高脂饮食后掉毛趋势明显,说明高脂饮食与毛发再生受阻密不可分;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雌性小鼠。在三个月的高脂饮食后,小鼠的毛囊凸起数量明显减少,毛囊中的干细胞数量也有所减少,且分化出的新细胞多集中在上层。分析机制发现,高脂饮食带来的压力会激活 IL-1R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 SHH 信号通路,使毛囊干细胞的命运发生改变,促进其分化成其它细胞类型,最终失去干细胞功能。研究人员指出,肥胖不仅仅是脱发的风险因素,还会影响毛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只要几轮生发周期,肥胖就能对毛囊干细胞库进行清除。研究表明,使用药物重新激活 SHH 通路能减少高脂饮食带来的影响,但是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可能才是预防脱发问题的正确方式。相关论文 6 月 23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TMDU,Nature



· 量子技术


潘建伟团队创造出 500 公里量级现场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新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基于“济青干线”现场光缆,解决了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难题,创造了现场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QKD)最远距离新的世界纪录。潘建伟团队基于王向斌提出的 “发送-不发送”双场量子密钥分发(SNS-TF-QKD)协议,分别采用激光注入锁定实现了 428 公里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同时利用时频传递技术实现了 511 公里 TF-QKD,并结合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团队研制的高计数率低噪声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在超过 500 公里的光纤成码率超过了传统无中继 QKD 所限定的成码率极限,即超过了理想的探测装置(100% 效率)下的无中继 QKD 成码极限。该研究在实际环境中证明了 TF-QKD 的可行性,并为实现长距离光纤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光子学》(NaturePhotonics上。(中科院,中国科大,Natue PhotonicsPRL



· 成像技术


电池材料中的锂离子动力学快速成像技术


在纳米尺度到介关尺度上实时跟踪和理解电池材料中发生的动态过程,是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此前电池运行期间锂离子动力学的成像需要依靠复杂且昂贵的同步辐射 X 射线或电子显微镜技术。而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究人员使用实验室的干涉散射显微镜首次实现了对典型阴极材料钴酸锂( LixCoO2)的单个粒子在电极基体中循环的低成本跟踪。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直接观察到了绝缘体到金属、固溶体和锂的有序相变,并确定了锂在单粒子水平上的扩散速率,从而确定了不同的充放电机制。且该方法允许在整个电极上对多粒子进行取样,有望用于研究位错、形貌和循环速率对电池退化的影响。该成像技术可广泛用于包括纳米离子膜、离子导电聚合物、光催化材料和忆阻器等任何与电子或结构变化有关的离子转移系统的研究。相关论文于 6 月 23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Nature



· 古人类学


发现未知的古人类化石,或来自尼安德特人祖先


在《科学》(Science)6 月 24 日发表的两篇论文中,一个国际团队报告发现了以前未知的古老人属动物种群,并将其命名为内谢尔·拉姆拉人(Nesher Ramla Homo。这些遗骸是在以色列最近挖掘的内谢尔·拉姆拉(Nesher Ramla)遗址中被发现的,可追溯到 14 万年至 12 万年前。通过对该遗址中的化石的顶骨、下颌骨和下第二磨牙的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该种群具有独特的容貌,结合了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古人类的特征。另一项对相关人工制品的分析表明,该古人类种群已掌握了制造石器工具的技术,此前学界认为只有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知道这种技术。这些发现表明,这一古老的世系可能代表了西南亚、非洲和欧洲的中更新世(Middle Pleistocene,MP)人类中最后幸存的族群之一。(Science



· 系统分类学


中国特有的荒漠猫应归为野猫,基因受其他野猫和家猫渗透混合影响 


中国西宁野生动物园中的荒漠猫。图片来源:西宁野生动物园,CC BY-SA 3.0


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荒漠猫(Felis silvestris bieti,又称中国山猫)是独立物种还是野猫的一个亚种,在分类学上存在争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团队从中国全境采集了 27 只荒漠猫、4 只亚洲野猫 (F. s. ornata)和 239 只家猫(F. s. catus)的血液、组织、毛发、粪便或博物馆样本,提取 DNA,得到了 51 只个体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研究者据此判定,荒漠猫是野猫的一个亚种,与中国驯化的驯养家化的猫并无关联。这说明家猫起源于驯化的非洲野猫,支持了世界家猫的单起源假说。但荒漠猫的基因可能因古代亚洲野猫的基因渗入及与现代家猫的基因混合而不完整,后者目前也正持续继续发生,引发了与荒漠猫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关的物种保护问题。研究 6 月 23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澎湃新闻,公众号“ScienceAAAS”)



· 环境与生态


候鸟帮助植物迁移到新的气候环境


图片来源:Pixabay


植物种子能够依靠动物、风或水等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 1 公里范围内的短距离迁移,而长距离候鸟的运输则是帮助种子的长距离传播的一种解释。6 月 23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篇文章中,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柯柏斯克里斯提学院(Texas A&M University-Corpus Christi)的研究者分析了植物的结实期、鸟类迁徙的模式以及欧洲食果鸟类和肉质果实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阐明了候鸟协助种子传播的能力。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欧洲 13 个林地群落的 46 种鸟类和 81 种植物之间 949 种种子传播相互作用,以及整个欧洲鸟类的迁徙模式的数据,发现这些群落中的 86% 的植物种子是由秋季南迁的鸟类传播的,而只有 35% 的种子是由春季北迁的鸟类传播的。全球变暖的加剧迫使地球上的生物栖息地重新分布。该研究对于理解植物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和更高层次食物链上的群落组合具有重要意义。(Nature



· 月球探测


嫦娥六号或于2024年从月背南极采样返回


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 6 月 24 日在香港大学演讲中介绍说,我国探月计划从 2004 年 1 月 23 日立项,到 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携带 1731 克月球样品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历经 16 年完成“绕、落、回”任务,七战七捷,创多个世界第一。他说,2024 年前后嫦娥六号计划从月背南极取样返回,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将开展相关资源探测,2030 年前后中俄计划合建国际月球科考站。(科技日报)



· 行为不端


又一知名学者因性骚扰指控被美国国家科学院开除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6 月 24 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在发现进化生物学家 Francisco Ayala 对女性同事进行性骚扰三年后,作出将其驱逐出院的最终决定。这是 NAS 自从两年前修改其章程以允许开除违反其行为守则的成员以来,第二次因性骚扰指控开除成员。不过,Ayala 强烈否认了对他的指控,包括发表性暗示言论,以及邀请一名年轻同事坐在他的大腿上。

 

1980 年,Ayala 入选 NAS。2018 年,由于大学调查认定其犯有性骚扰罪,Ayala 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辞职。2021 年 6 月 23 日,NAS 的一份电邮明确指出,基于对 Ayala 的调查结果,其理事会已决定取消 Ayala 的成员资格,并立即生效。此外,Ayala 还曾被任命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会士,但该组织在 2018 年采取了开除性骚扰者的新政策,并于去年剥夺了他的这项荣誉。(Science News)



· 疫情通报


6 月24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24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国家卫健委通报,6 月 24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4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6 例,广东 6 例,四川 5 例,云南 2 例,北京 1 例,天津 1 例,浙江 1 例,湖南 1 例,甘肃 1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 7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0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6 月 24 日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693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6 月 24 日 16:24(北京时间 6 月 24 日 22:24),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398,737 例,新增死亡病例 9,025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87,822 例,新增死亡病例 2,131 例;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54,069 例,新增死亡病例 1,321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79,241,734 例,累计死亡病例 3,889,723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刘恺、顾晨月、许楚楚、武大可、戚译引

编辑:武大可,戚译引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