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对科研经费管理放权,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 以上|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30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科研政策


国务院:对科研经费管理放权,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 以上


图片来源:Pixabay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7 月 28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五项措施如下:

 

  1. 简化预算编制,将预算科目从 9 个以上精简为 3 个。将设备费等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

  2.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 50% 以上。对数学等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可提高到 60% 。

  3. 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和范围,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4. 科研项目由相关方面配备科研财务助理,提供预算编制、报销等专业化服务,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

  5. 改进科研经费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

 

五项措施全文参见中国政府网公告。(中国政府网)



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达 16.9%


7 月 27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指出,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 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 6%。此外,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 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 712.93 万人,是 2015 年的 1.3 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 20 万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占全国总额的 76.4%,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 91.5%;2019 年,3450 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 42 万项,合同金额达 940 亿元人民币。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亦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此外,中国还着力于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持续推进建设了 500 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了 13 个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优化调整形成 20 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 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 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中国新闻网)



· 新冠疫苗


陈薇团队雾化吸入用新冠疫苗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7 月 26 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于《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 Ⅰ 期临床试验数据。这是国际首个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一剂雾化吸入用疫苗仅需肌肉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与肌肉注射相当。肌肉注射重组新冠疫苗后第 28 天进行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该临床试验于 2020 年 9 月 29 日在武汉启动,由陈薇团队联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完成,Ⅱ 期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据了解,雾化吸入用疫苗与已获附条件批准上市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制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均相同。接种者不需要打针,只需“吸一吸”,就能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三重保护”。(科技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辉瑞疫苗保护率接种 6 个月后下降到 84%,接种第三针可提高抗体水平 5-8 倍


7 月 28 日发表的数据显示,美国辉瑞(Pfizer)公司和德国 BioNTech 公司共同开发的 BNT162b2 疫苗的保护率在接种六个月后 96% 下降到 84%,六个月内预防新冠肺炎的总体效果为 91%。该研究覆盖超过 4 万名被试,均接种两剂疫苗。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在预防新冠肺炎(包括轻症)的效力在给药后每两个月平均下降 6%。尽管该疫苗在预防重症新冠肺炎方面提供了持久保护,但若保护率以研究中观察到的速度持续下降,那么在接种后的 18 个月内将低于 50% 的疫苗效用基准。该论文支持了辉瑞公司先前的论点,即两剂疫苗不足以提供长期保护,最终需要来遏制感染该研究由辉瑞和 BioNTech 资助进行,相关论文 7 月 28 日发表于预印本网站 medRxiv,未经过同行评审。


同日,辉瑞公司公布了 2021 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其中宣布接种 BNT162b2 疫苗第三剂可以增强疫苗表现,超过标准的两剂所提供的保护该数据表明,针对 Delta 变异株,在 18 至 55 岁的人群中,接种第三剂疫苗可将抗体水平提高 5 倍以上,在 65 至 85 岁的人群中可提高 11 倍以上。针对原始病毒株,接种第三剂可将抗体水平提高 5-8 倍;针对 Beta 变异株,接种第三剂可将抗体水平可提高 15-21 倍。目前辉瑞正在与监管机构讨论,预计最早在今年 8 月递交关于追加第三剂疫苗接种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同时,针对 Delta 变种的第一批疫苗已经完成生产,预计临床试验将在 8 月份开始。(STAT,MedRxiv,Pfizer)



· 材料科学


首次实现水的金属态


水在钠钾合金表面凝结并转变为金属水的过程。图片来源:Phil Mason / IOCB Prague


理论上所有的绝缘体都可通过加压转变为金属。纯水是一种绝缘体,其金属转变压强预计为数千万倍大气压,相当于木星核心压强,超出了目前的实验能力。但最近一个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创建导带实现了水的金属态(metallic state)研究将钠钾合金液滴暴露在少量水蒸气中,水在其表面开始凝结,形成厚约 0.1 微米的薄层。碱金属释放的电子和正离子迅速扩散到水中,使水变为金色。当碱金属释放了足量的电子,达到形成导带的临界极限,就产生了金属水。实验生成的金属水维持了数秒,团队使用同步加速器 X 能谱确认了金属水的预期特征,包括等离子频率和导带特征等。该研究不仅证明了金属水的低压制备可行性,还提供了相关特性的表征。研究论文于 7 月 28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IOCB Prague,Nature News)



· 古生物学


动物演化史或追溯至 8.9 亿年前


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海绵可能早在 8.9 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海洋中了研究者在加拿大西北部的珊瑚礁中提取岩石样本,从中发现了含有方解石矿物晶体的圆筒状结构分支网络,其历史长达 8.9 亿年。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分支网络与构成角质海绵体内骨架的海绵硬蛋白形成化石的模式相匹配,认为这可能是角质海绵纤维骨架的化石。虽然还存在争议,但若得证实,这将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动物化石,已知最古老的海绵化石还要早 3.5 亿年左右,可能会改写早期动物的演化史。


海绵是一类原始的动物,由分化的细胞组成,没有真正的器官和组织。这项研究表明,在 8 亿 ~ 5.4 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eoproterozoic oxygenation event)之前,角质海绵可能就已经茁壮成长,这些结构正是那些角质海绵的化石残骸。此次发现暗示了早期动物演化是在地球氧化事件之外独立发生的,且原始动物在 7.2 亿 ~ 6.35 亿年前的多个严峻冰期中存活了下来。相关论文 7 月 28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Science News,科技日报)



· 科研趋势


2021 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发布


7 月 28 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 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10 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并首次发布 10 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

 

10 个前沿科学问题为:

 

  • 如何突破大尺寸晶体材料的制备理论和技术?

  • 纳米尺度下高效催化反应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 农作物基因到表型的环境调控网络是什么?

  • 中微子质量和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是什么?

  • 地球以外有统一的时间规则吗?

  • 大脑中的记忆是如何产生和重现的?

  •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路径优化和稳定机理是什么?

  • 铝合金超低温变形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 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

  • “亚洲水塔”失衡失稳对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响如何?

 

10 个工程技术难题为:

 

  • 如何高效利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 如何解决三维半导体芯片中纳米结构测量难题?

  • 如何开发比能量倍增的全固态二次电池?

  • 如何发展我国自主超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关键技术?

  •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医疗影像多病种识别并进行辅助诊疗?

  • 如何突破深远海航行装备制造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难点?

  • 如何创建 5G+ 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

  • 如何通过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构建精准高效的生态保护网络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 如何构建我国生态系统碳汇扩增的技术体系?

  • 如何制造桌面级的微小型反应堆电池?

 

10 个产业技术问题为:

 

  • 如何实现面向大规模集成光芯片的精准光子集成?

  • 如何开发针对老龄化疾病的医用人工植入材料?

  • 如何开发融合软体机器人与智能影控集成技术的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

  • 如何开发大规模低能耗液氢技术和长距离绿氢储运技术?

  • 如何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短舱关键技术问题?

  • 如何突破耕地重金属的靶向快速经济安全减污技术?

  • 如何利用风光水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 如何攻克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难题?

  • 如何制备高洁净高均质超细晶高端轴承钢材料?

  • 如何发展与 5G/6G 融合的卫星互联网络通信技术?

 

2018 年以来,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等科技共同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评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在中国科协年会上发布,四年共评选、发布了 130 个问题难题。2021 年征集发布活动共征集到 89 个国内科技组织、73 个国外组织和境外专家推荐的 472 个问题难题,2 万余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和战略科学家参与推荐和研判。(公众号“科学网”)



· 疫情通报


7 月 28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49 例,其中本土病例 24 例


国家卫健委通报,7 月 2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49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25 例(云南 16 例,福建 3 例,广东 3 例,吉林 1 例,河南 1 例,四川 1 例),本土病例 24 例(江苏 20 例,四川 3 例,北京 1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 1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4 例,其中境外输入 12 例,本土 2 例(湖南 1 例,四川 1 例)。截至 7 月 28 日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2811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7 月 28 日 18:10(北京时间 7 月 29 日 00:10),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614,012 例,新增死亡病例 8,537 例:其中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135,158 例,新增死亡病例 483 例;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47,791 例,新增死亡病例 1,824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95,266,156 例,累计死亡病例 4,180,161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许楚楚、周舒义、管榕、武大可、戚译引

编辑:武大可、戚译引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