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破解了人类的痛觉和触觉
2021 年 10 月 4 日北京时间 17 时 30 分许,美国生理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美国分子生物学家阿尔代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获得 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尔代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https://juliuslab.ucsf.edu/people/david-julius-phd
https://patapoutianlab.org/people
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图 1:描绘哲学家勒内·笛卡尔设想中热量如何向大脑发送机械信号的插图。
“热”的科学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戴维·朱利叶斯在对化合物辣椒素(capsaicin)如何引发接触辣椒时的灼烧感的分析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彼时我们已知辣椒素可以激活引起疼痛感受的神经细胞,但这种化学物质具体如何起到这个作用,仍是未解之谜。朱利叶斯和同事创建了一个包含数百万个 DNA 片段的文库,这些片段对应感觉神经元表达的基因,它们可以对疼痛、热和触觉做出反应。
朱利叶斯和同事假定这个 DNA 库中包含了编码与辣椒素反应的蛋白质的 DNA 片段。他们在一般不对辣椒素起反应的体外培养细胞中,将上述 DNA 文库的基因单独表达了出来。经过大量的工作和艰苦的搜索,他们确定了一个能够使细胞对辣椒素敏感的基因——机体感受辣椒素的基因被发现了!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他们找到的这个基因编码了一种新的离子通道蛋白,这一辣椒素受体后来被命名为 TRPV1。当朱利叶斯探索这种蛋白质对热的反应能力时,他意识到这是一种热敏受体,它能在令人感到疼痛的温度下被激活。
图 2 戴维·朱利叶斯使用辣椒中的辣椒素鉴定出了 TRPV1,这是一种由伤害性温度激活的离子通道。科学家随后还鉴定出了其他相关的离子通道,我们现在知道了不同的温度在神经系统中诱发电信号的机制。
TRPV1 的发现是一项重大突破,这为揭示其他温度感受器开辟了道路。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尔代姆·帕塔普蒂安各自独立地使用化合物薄荷醇(menthol)鉴定出 TRPM8——一种被证明会被寒冷激活的受体。随后,人们发现了能被一系列不同温度激活的、与 TRPV1 和 TRPM8 相关的其他离子通道。许多实验室开展了相关的研究项目,他们利用没有这些新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来研究这些通道在热感觉中的作用。而正是戴维·朱利叶斯对 TRPV1 的发现,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温度在神经系统中诱发电信号的机制。
“压力”研究
当人体感知温度的机制被不断揭开时,科学界仍不清楚人体将机械刺激转化为触压觉的机制。此前,研究人员曾在细菌中发现了能感知机械力的受体,但脊椎动物的触觉机制仍然未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阿尔代姆·帕塔普蒂安希望能鉴定出人体中尚未被发现的、能被机械刺激激活的感受器。
帕塔普蒂安与合作者们首先鉴定出了一种细胞系,当用微量移液头戳中单个细胞时,它们都会发出一个可测量的电信号。他们首先假设被机械力激活的感受器是一种离子通道受体,随后识别出编码该受体的 72 个候选基因。他们通过将细胞中这些基因一一沉默,以寻找在这个细胞系中负责感知机械力的基因。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过程,帕塔普蒂安和同事们成功地确定了一个基因,当它被沉默之后,细胞对微量移液头的戳刺不再敏感。自此,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对机械力敏感的离子通道,并以希腊语中表示“压力”的词汇,将其命名为 Piezo1。他们还发现了一个与 Piezo1 相似的基因,并将其命名为 Piezo2,它在感觉神经元中处于高表达水平。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证实 Piezo1 和 Piezo2 是离子通道受体,对细胞膜施加压力可直接激活这两种受体。
图3:帕塔普蒂安使用体外培养的、对机械力敏感的细胞来识别能被机械力激活的离子通道。经过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确定了第一个编码感知机械力离子通道的基因 Piezo1。基于与 Piezo1 的相似性,他们发现了第二个同类基因 Piezo2。
基于这些突破性研究,帕塔普蒂安团队以及其他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证明 Piezo2 离子通道对触觉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还证明,Piezo2 在感知身体位置和运动(也称为本体感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机械力感知蛋白(离子通道) Piezo1 和 Piezo2 已被证明参与调控血压、呼吸和排尿等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塑造感觉
图4.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热、冷和触觉如何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触发信号。获奖者发现的离子通道对许多生理过程和疾病至关重要。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