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学术出版
上升 2 位!中国国际顶刊论文数量达世界第二
12 月 27 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在京发布《2021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 2,上升 2 位;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 2 位。
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 4 个领域排在世界第 1 位,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前进两个名次,排名世界第 2。
2011-2021 年,中国有 10 个学科产出论文的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 20%。材料、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 4 个领域论文的被引次数排名世界第 1 位,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等 10 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 2 位。(科技日报)
· 气候变化
近 30 年来韩国沿岸海平面共上升 9.1 厘米
图片来源:Pixabay
据中新网援引韩国媒体 12 月 26 日报道,韩国海洋水产部旗下国立海洋调查院对该国沿岸 21 个潮位观测站 1991 年至 2020 年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近 30 年来,其海平面年均上升 3.03 毫米,共上升 9.1 厘米。从近 30 年韩国沿岸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来看,2011 年至 2020 年为 4.27 毫米,与 1990 年代相比上升速度约增加 10% 以上。
2021 年 8 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旗下工作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1971 年至 2006 年和 2006 年至 2018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分别上升 1.9 毫米和 3.7 毫米。与此相比,韩国沿岸海平面上升速度在 1971 年至 2006 年期间为 2.2 毫米,略快于全球平均值,2006 年至 2018 年为 3.6 毫米,接近全球平均值。(中国新闻网)
· 材料科学
受宣纸启发,科研人员发明新型柔性显示膜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传统宣纸的详细结构表征,探究了其高强度高韧性的微观机理,并且受宣纸制造工艺和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高雾度透明薄膜,是柔性透明电子器件基底材料的理想选择。研究人员通过将微米纤维素和纤维素纳米纤维组装成多尺度结构,制备了高性能高雾度透明薄膜。这种多尺度结构赋予了薄膜高强度、高韧性、高透光率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并且可以通过卷对卷的工艺进行连续化生产。基于该多尺度薄膜制作的柔性近场通讯电路电子器件在弯曲时仍然可以准确地记录和读取信息,展示了多尺度薄膜作为柔性电子器件基底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CS 材料通信》(ACS Materials Letters)上。(科技日报)
中科院金属所等在碳纳米管手性改造与分子结晶体管研究中获进展
半导体性碳纳米管被认为是 10 纳米以下高性能、低功耗晶体管沟道材料的候选。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碳纳米管手性改造与分子结晶体管研究。研究人员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单根碳纳米管进行原位加工、表征与测量;利用球差校正电镜图像和纳米束电子衍射图谱对变形前后碳纳米管的手性进行分析,发现碳纳米管的手性角具有向高角度转变的明显趋势;实现了金属性碳纳米管向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的可控转变。他们运用该方法制备出沟道长度仅为 2.8 纳米的金属-半导体-金属构型碳纳米管分子结晶体管,并观察到其室温量子相干输运性质和法布里-珀罗(Fabry–Pérot)干涉效应。该研究为碳纳米管的手性及导电属性调控提供了新途径,显示了碳纳米管分子节晶体管的优异性能。相关研究成果 12 月 24 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行星科学
新研究发现大群游离行星
近日,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报告发现了大量游离行星。游离行星是一类不固定运行于某个恒星系内,在空间中自由运行的行星。由于很难观测到它们,科学家对于此类行星的特征和形成机理一直知之甚少。该研究团队汇总了 NOIRLab、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和日本昴星团望远镜(Subaru Telescope)等多个设备 20 多年来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广大天区内数千万个光源的颜色和亮度变化,通过间接方式发现了一大群游离行星,预计数量在 70-170 个之间,游荡在天蝎座(Scorpius)和蛇夫座(Ophiuchus)内。这批行星的大小预估和木星类似,距离太阳系约 420 光年,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活跃造星区域。这项研究将为行星的形成机理提供全新的角度。相关论文 12 月 22 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期刊。(Nature Astronomy)
· 载人航天
“神十三”航天员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12 月 27 日 0 时 55 分,经过约 6 个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后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投入下一阶段在轨工作任务,这将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跨年。(中国新闻网)
· 疫情通报
12 月 26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200 例,其中本土病例 162 例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12 月 26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00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38 例(广西 12 例,上海 11 例,广东 5 例,北京 2 例,天津 2 例,湖南 2 例,四川 2 例,浙江 1 例,河南 1 例),含 15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西 11 例,四川 2 例,天津 1 例,河南 1 例);本土病例 162 例(陕西 152 例,其中西安市 150 例、咸阳市 1 例、渭南市 1 例;广西 7 例,均在防城港市;浙江 1 例,在绍兴市;广东 1 例,在东莞市;四川 1 例,在成都市),含 5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广西)。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7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0 例(境外输入 15 例)。截至 12 月 26 日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101 277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编写:刘羽畅、王鹏杰、董聿恒、戚译引
编辑:戚译引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