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中国内地高校14个学科全球第一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2-09-05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大学排名


2022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中国内地高校 14 个学科全球第一


7 月 19 日,2022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美国大学在 32 个学科中夺冠。中国内地共有 293 所高校上榜,位列全球第二。中国内地高校在 14 个学科成为全球冠军,分别是清华大学(通信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首次取得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冠军席位,河海大学首次在水资源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拥有世界前十学科数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别是哈佛大学(26 个)、斯坦福大学(26 个)、麻省理工学院(23 个),其他拥有超过 10 个世界十强学科的高校有清华大学(14 个)、加州大学-伯克利(12 个)、剑桥大学(12 个)、密歇根大学-安娜堡(12 个)、牛津大学(11 个)。该排名覆盖 54 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共有来自 9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800 余所高校入榜。(公众号“软科”)



· 中国空间站


问天实验舱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7 月 18 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在转运途中。新华社发(屠海超 摄)


新华社消息,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 B 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 7 月 18 日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此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已于北京时间 7 月 17 日 10 时 59 分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于 2021 年 9 月20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约 6 吨补给物资。(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 高校建设


北航获校友 1 亿元捐赠,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7 月 17 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夏炜向母校捐赠资金 1 亿元人民币,设立北航科技创新母基金,用于支持北航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校友创新创业事业,并与多位校友一起向北航捐赠北航投资有限公司 1000 万元股权,用于支持学校发展建设。当日为北航 70 周年校庆倒计时 100 天。(澎湃新闻)



· 生物演化


昆虫拥有一千多种来自微生物的基因,帮助它们不被演化淘汰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日,浙江大学与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学者合作,发现包括蝴蝶、飞蛾在内的 11 种昆虫有 1400 多个基因来自细菌、病毒、真菌和植物,这种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现象可能对昆虫的演化至关重要。


HGT 是遗传物质在非“亲代-子代”关系的细胞中的交换,普遍发生在微生物之间。该研究基于 218 个高质量的昆虫基因组样本,将其不常见的 1400 多个基因片段筛选出来,并锁定了一个存在于几乎所有飞蛾和蝴蝶中,来自细菌的 HGT 基因进行功能性研究。研究发现,基因敲除后的雌飞蛾难以产下有活力的卵,而雄飞蛾求偶行为也受到显著影响。研究指出,发生在至少 3 亿年前飞蛾和蝴蝶的共同祖先与细菌间的 HGT,对鳞翅目昆虫在生殖繁衍、多样性和适应性演化方面的巨大意义。该团队计划对这种基因如何帮助昆虫有效交配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期望可以用于未来病虫害的防治。相关论文 7 月 18 日发表于《细胞》Cell)。(Cell Press)



· 载人航天


俄宇航员将搭乘美国 SpaceX 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当地时间 7 月 15 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已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签署协议,整合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航班,允许俄罗斯宇航员乘坐美国制造的航天器,美国宇航员也能继续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据悉,俄罗斯宇航员 Anna Kikina 将在今年 9 月首次搭乘美国 SpaceX 的飞船,与两名 NASA 宇航员和一名来自日本宇宙航天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宇航员共同前往国际空间站。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项太空国际合作被取消或终止,但仍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工作。(澎湃新闻,space.com,纽约时报)



· 材料科学


科学家研发新型被动冷却材料测试系统


被动冷却材料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在不消耗外部能源的情况下耗散累积的热量。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这种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y of Bayreuth)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被动冷却材料测试系统,能够不受天气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精准测量被动冷却材料的性能。该系统将为研究冷却材料的特性和新材料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该系统的关键部位包括一个阳光模拟器、一个用液氮冷却并吸收热辐射的铝制圆顶、一个只允许某些波长的光线通过的可更换过滤器,以及一个能够设置特定环境温度的可加热气流。该系统能够小规模模拟太阳辐射强度、作用于冷却材料的温度以及其他环境影响。目前,研究人员们已经使用该系统测量了三种不同材料:银镜、加入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和石墨涂层的硅片。相关论文 7 月 18 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物理科学》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Bayreuth)



· 疫情通报


7 月 18 日我国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99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500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7 月 1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37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38 例(广东 9 例,北京 4 例,天津 4 例,上海 4 例,福建 4 例,云南 4 例,江西 3 例,内蒙古 2 例,浙江 1 例,河南 1 例,湖北 1 例,广西 1 例),含 6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 2 例,内蒙古 1 例,浙江 1 例,广东 1 例,广西 1 例);本土病例 199 例(广西 134 例,甘肃 32 例,四川 12 例,安徽 6 例,广东 5 例,天津 4 例,上海 4 例,江西 1 例,重庆 1 例),含 56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西 49 例,四川 5 例,安徽 1 例,广东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539 例,其中境外输入 39 例,本土 500 例(甘肃 199 例,广西 109 例,安徽 73 例,河南 45 例,上海 19 例,江西 13 例,四川 12 例,吉林 9 例,广东 9 例,天津 7 例,山东 2 例,北京 1 例,江苏 1 例,浙江 1 例)。截至 7 月 18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27 830 例,累计死亡病例 5226 例。


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7 月 18 日 18:21(北京时间 7 月 19 日 00:21),过去 7 天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5 282 966 例,新增死亡病例 8314 例:其中意大利新增确诊病例 70 6358 例,新增死亡病例 819 例;法国新增确诊病例 64 7241 例,新增死亡病例 515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559 469 605 例,累计死亡病例 6 361 157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丁曼雨、林灵、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