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编辑充当“内鬼”,PLOS ONE正对100余篇问题论文进行调查|科研圈日报
· 撤稿
因编辑充当“内鬼”,PLOS ONE 正对 100 余篇问题论文进行调查
8 月 3 日,美国知名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撤回了 20 篇论文。PLOS ONE 的调查小组怀疑这些论文的同行评议受到了操纵。据《撤稿观察》消息,目前首批撤稿的 20 篇论文只是一小部分,共有 100 余篇论文和 1700 多名作者涉及其中。这也是近几年来 PLOS ONE 经历的最大规模的诚信事件。今年 3 月,PLOS ONE 的一位编辑在处理一些农业领域的论文手稿时,发现一位作者在 10 个月内提交了至少 40 份手稿,远超预期。随后 PLOS ONE 的伦理团队展开了调查,发现 2020 年以来该刊收到的 300 多篇论文——其中 100 多篇已经发表,在涉事论文中,一些经手的学术编辑与一部分作者的名字反复一道出现。进一步调查显示,这些学术编辑最近曾与一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发表过论文,而学术编辑可能会邀请一个或多个与作者存在某种非公开关系的同行审稿人,操纵同行评审过程。
据《中国科学报》消息,该刊首批撤稿声明发布后,遭到了中外作者的强烈抗议。考虑到目前已撤稿文章的性质,PLOS ONE 称,除非相关论文的问题首先在机构层面进行调查并得到解决,否则所撤论文将不会被重新提交审稿。随着编辑逐步完成对其他论文的后续调查工作,将大约每两周分批予以处理。(中国科学报、撤稿观察)
· 古生物
3D 重建史上最大“海洋杀手”巨齿鲨:5 口吃掉一条虎鲸,体长超过公交车
巨齿鲨的两颚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通过对保存良好的古生物化石进行计算机建模,科学家能重建已灭绝动物的形态特征,并根据动物模型预测相关的饮食和行为特征。由瑞士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根据一个保存很完好的化石(包含脊椎、牙齿、软骨等)重建了首个巨齿鲨(Otodus megalodon,存在于 2300 万至 260 万年前)3D 模型。
根据模型,研究人员估计成年的巨齿鲨体型约 16 米长,重量超过 61 吨。巨齿鲨的游泳速度约为 1.4 m/s,最快为 10.3 m/s,每天需要摄入超过 98 000 千卡的能量。研究人员根据现代鲨鱼的特性进行数学模拟,发现巨齿鲨可以远距离“旅行”,通常会捕食大型海洋生物,可以 5 口吞下长达 8 米的猎物,这也是现代顶级海洋捕食者虎鲸的尺寸。这也意味着,数百万年前,巨齿鲨处于比现代顶级捕食者更高的营养级。该研究显示,巨齿鲨作为跨洋超级捕食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而它的灭绝对海洋生态系统及食物链的影响还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相关成果于 8 月 17 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苏黎世大学)
· 神经科学
为何蚊子无论如何都能叮上你
雌蚊能依靠感知气味的化学感受器对人类进行定位,然而当科学家从蚊子基因组中剔除表达气味感应受体的基因后,它们依然能够叮人。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蚊子的嗅觉系统中演化出了复杂的故障保护系统,以确保它们总能闻到人类的气味。
在大多数动物中,一种嗅觉神经元上的受体只负责特定检测一种气味。但新研究显示,在埃及伊蚊体内,人类呼吸和汗液中常见的一种分子(1-辛烯-3-醇)激活的神经元也可以被人类气味中的胺类分子激活。单细胞核 RNA 测序结果显示,蚊子的嗅觉神经元上广泛表达多种化学感觉受体基因,且嗅觉神经元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受体基因的协同表达,使得蚊子丢失了某些嗅觉受体,依然可以定位人的位置。该研究解释了为何长期难以干扰蚊子对人类位置的探测。后续,该团队计划揭示不同类型的嗅觉受体共同表达的意义。相关研究于 8 月 18 日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Cell)
· 航天
NASA 将公布“阿尔忒弥斯 3 号”载人登月任务的最佳着陆点
据美国太空网(space.com)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预计将在 8 月 19 日举行的简报会上公布 2025 年“阿尔忒弥斯 3 号” (Artemis 3)载人登月任务的最佳着陆点。此前,NASA 曾计划于月球南极附近进行着陆,那里的月球地貌有利于进行科学探索,其中就包括对月球表面进行天文观测。NASA 表示,特定着陆点的选定区域具有着严格的科学意义,需要根据地形、通信和照明条件以及实现科学目标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阿尔忒弥斯 3 号”任务将使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还未进行过轨道测试的星舰(Starship),搭载 4 名宇航员(包括第一个女性宇航员和第一个有色族裔宇航员)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是“阿尔忒弥斯”系列任务中的首次登月任务。(space.com、NASA)
· 神经科学
世界上最小的脑电极帽,给培养皿中的类脑器官测脑电
图片来源:Carolina Romero, Center for Alternative to Animal Testing,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类器官研究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器官发育、化学物质对器官的影响等。但用来检测类器官活动的仪器多是扁平化的,只能检测类器官底部表面的一层细胞,数量有限。为了了解类脑器官中更多细胞的状态以及细胞间的交流形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者利用人体细胞构建了一些微型的类脑器官结构,并使用一种带有导电聚合物涂层的自折叠电极材料,制造了一个能够完整包裹类脑器官的透明微帽。研究显示,该透明微帽能用于检测直径 400~600 微米的类脑器官的电生理活动,以及在谷氨酸刺激下的脑电反应,或将在类脑器官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于 8 月 17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疫情通报
8 月 18 日我国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59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119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8 月 18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603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44 例(广东 9 例,福建 8 例,上海 7 例,北京 4 例,黑龙江 3 例,四川 3 例,山东 2 例,重庆 2 例,云南 2 例,天津 1 例,浙江 1 例,河南 1 例,广西 1 例),含 6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 2 例,福建 1 例,河南 1 例,广东 1 例,四川 1 例);本土病例 559 例(海南 441 例,陕西 52 例,西藏 15 例,福建 14 例,重庆 7 例,广东 6 例,新疆 6 例,内蒙古 4 例,浙江 4 例,四川 4 例,北京 1 例,山西 1 例,江苏 1 例,江西 1 例,贵州 1 例,青海 1 例),含 51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海南 40 例,西藏 3 例,广东 2 例,新疆 2 例,北京 1 例,内蒙古 1 例,重庆 1 例,陕西 1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201 例,其中境外输入 82 例,本土 2119 例(海南 1058 例,西藏 665 例,新疆 221 例,青海 34 例,兵团 29 例,陕西 20 例,湖北 14 例,江西 12 例,河北 11 例,河南 9 例,广西 6 例,甘肃 6 例,山西 5 例,浙江 5 例,重庆 5 例,江苏 4 例,四川 4 例,上海 3 例,山东 3 例,福建 2 例,内蒙古 1 例,广东 1 例,云南 1 例)。(国家卫健委)
编写:毛疏影、丁曼雨、范宇晨、石云雷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