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疾控发文介绍 CH.1.1 变异株:短期内不会引发新一轮流行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3-02-05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冠疫情


中疾控发文介绍 CH.1.1 变异株:短期内不会引发新一轮流行


1 月 31 日,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动态”发布推送《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文章表示,奥密克戎 CH.1.1 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BA.2.75 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加。2022 年 11 月至今, CH.1.1 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 年第 4 周,CH.1.1 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次于 XBB.1.5、BQ.1.1、BQ.1 和 XBB 变异株。

据介绍,截至 2023 年 1 月 30 日,我国共监测发现 24 例 CH.1.1 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 15 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 CH.1.1 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同时,文章提醒,尽管 CH.1.1 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 CH.1.1 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 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中国疾控动态)



· 留学政策


教育部停止跨境远程文凭认证


1 月 28 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调整疫情期间对跨境远程文凭证书特殊认证规则的公告》,其中表示:该中心决定取消疫情期间的特殊认证规则,对于2023年春季学期(南半球秋季学期)及以后仍采用远程方式学习(包括新入学和继续学习的情况)所获国(境)外文凭证书,将不再提供认证服务。

《公告》发布后,1 月 28 日和 1 月 29 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先后发布了两份针对《公告》的问题解答。其中表示,由于各国各校学期设置差异较大,《公告》中的“2023 年春季学期(南半球秋季学期)”泛指 2023 年各国各校上半年开学的第一个学期。不管是已开学还是尚未开学的国家和院校,学生都应尽快返校学习。如遇特殊情况,因客观原因无法及时返校的留学人员,需留存好相关的书面证明材料,并在提交申请认证时一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将结合具体情况,完成对相关文凭证书的个案评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技术帮助识别未知地外信号


图片来源:Andreas Papadopoulos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地外文明搜寻计划(SETI)中获取的海量数据,在已被传统技术检视过的数据中,发现了新的异常无线电信号。

技术进步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收集比以往更多的深空无线电信号以寻找地外文明。然而,传统的通过算法锁定的手段可能会忽略与预期略有不同的潜在信号。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可以在滤除来自地球的信号干扰的同时帮助捕捉不属于传统类别的异常信号。SETI 的研究者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对部署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的“绿岸”望远镜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复检,从 820 颗恒星收集的 150 T 数据中筛选出了 8 个先前未检出的异常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些未知信号的来源尚不明确,但深度学习技术的成功应用可能意味着我们在追寻地外文明的过程中迈入了新的领域。相关论文 1 月 30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SETI)



· 天文学


对宇宙物质分布的最新测算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和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科研团队发表了迄今最新、最精确的全宇宙物质分布的测算结果

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两座大型天文望远镜,分别为位于南美的暗能量巡天计划(The Dark Energy Survey)和位于南极点的南极点望远镜(South Pole Telescope)。科学家着重分析“引力透镜”现象(光在宇宙中行进时光路由于大质量星体周围的时空弯曲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从而反推研究普通物质和暗物质在空间中的分布。该观测的大部分结果都与现有宇宙理论预测相匹配,但存在一个显著分歧:相比于理论推算,实际观测到的物质在空间上的分布更加均匀,而非聚集成团块。这可能暗示现有的标准宇宙模型需要进一步修正。三篇相关论文(论文 1论文 2论文 3) 1 月 31 日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D。(University of Chicago)



· 生态学


海豚与渔民成为捕鱼合作伙伴,但或将因捕鱼量下降终止


140 多年来,巴西东南部的渔民与当地的海豚形成了紧密的捕鱼合作关系,这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目前仅存的少数合作案例之一。当渔民拿着网准备捕鱼时,海豚会将鲻鱼赶到较浅的水域,并用肢体信号向渔民指出撒网的位置。近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研究者领导的研究团队调查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指出合作关系将因鲻鱼数量下降和捕鱼专业化而结束。

研究人员记录了 2018 年至 2019 年近 5000 次捕鱼捕获量,跟踪个体渔民和野生海豚之间以洄游鲻鱼为目标的精细互动,并进行了长期人口调查和模型模拟。研究发现,合作觅食策略为渔民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当海豚参与时,渔民捕获鲻鱼的可能性要高 17 倍,渔民从合作关系中额外获得了高达 86% 的渔获量。而海豚通过合作行为,也会在捕鱼结束后发出更多代表成功捕猎的声波,这说明海豚也从合作中获益。研究进一步预测,猎物可得性的下降和捕鱼专业化可能会导致渔民与海豚双方无法继续从这种合作中获益,从而将这种传统的人类-海豚合作推向终止。相关论文 1 月 30 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Science News)


编写:翁佳玉、董聿恒、欧阳光、张琪

辑:张琪

封面图片来源:Unsplash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