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1岁杨振宁视频露面,获颁港大名誉博士学位;ChatGPT可能影响人类道德判断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3-05-26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科学家


101 岁杨振宁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通过视频发表 2 分钟感言


杨振宁视频发表感言 来源:北京日报


据香港大学官方微博消息,4 月 3 日,该校举行第二百零九届学位颁授典礼,颁授名誉博士学位予七位杰出人士,包括朱棣文、Jack Dangermond、John L Hennessy、杨振宁、Carol M Black、林高演及林青霞,以表扬他们对大学、社会或学术方面的杰出贡献。杨振宁因事未能出席此次典礼,其名誉博士学位颁授缺席授予。据媒体报道,101 岁的杨振宁通过视频发表了 2 分钟感言,感谢香港大学给他这个荣誉学位。(科学网,香港大学,北京日报)



· 人工智能


ChatGPT 可能影响人类的道德判断


电车难题 图片来源:McGeddonCC BY-SA 4.0.


4 月 6 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一项关于 ChatGPT 对人类道德判断影响的论文。该研究表明,ChatGPT 的陈述可以影响人类用户的价值判断,并且人类用户很可能低估了自己道德判断受 ChatGPT 影响的程度。


研究人员反复向 ChatGPT 提问,询问其对电车难题的看法。ChatGPT 分别给出过赞成和反对牺牲 1 个人来拯救其他 5 个人的回答,但多次回答并没有明显的道德偏向性。作者随后向受试者提出了电车难题,并且受试者在回答前,被要求阅读了一段由 ChatGPT 给出的陈述。有的受试者被告知此陈述来自道德顾问,有的则被告知此陈述来自 ChatGPT。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受试者在阅读了这些陈述后,选择会和陈述保持一致,即使被提前告知这一陈述来自 ChatGPT 也是如此。但 80% 的受试者都表示,他们给出的答案不受陈述的影响,作者认为,这说明受试者可能低估了 ChatGPT 对自己道德判断的影响。(环球科学)



· 生物医学


中国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创造出人工“猴胚胎”


据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领导的团队首次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胚胎干细胞,创造出了一种与天然胚胎十分类似结构的人工“猴胚胎”。这些人工培育的类胚胎结构可成功植入雌猴的子宫,并引起与妊娠相似的反应,胚泡和怀孕迹象在 20 天后消失。有科学家认为,胚胎样结构的设计不是为了发育成成熟的胎儿,但它们在体内缺乏持久力表明,仅提供正确的细胞、结构和基因表达是无法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的。


由于获取和试验人类胚胎的伦理困难,人类胚胎发育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研究。食蟹猕猴通常被用作实验动物,因为它们与人类在生物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而且避免了胚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使用它来研究胚胎发育更为合适。在子宫内解体的胚胎模型可以为体外受精治疗后导致流产和着床失败的因素提供见解;基于干细胞的胚胎模型也可以用于梳理胚胎发生的基本原理。该研究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改进他们生产猴类囊胚的方法,实现进一步的胚胎发生。相关论文 4 月 6 日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Nature News)



· 基因编辑


英国通过新法案,为基因编辑作物和牲畜开绿灯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政府于当地时间 3 月 23 日通过了《遗传技术(精准育种)法案》(The Genetic Technology (Precision Breeding) Act),该法案允许英格兰农民种植精准育种而来的抗旱和抗病作物。精准育种涉及使用基因编辑等技术来调整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可以实现传统育种十几年才能实现的效果。先前由于欧盟严格的转基因作物监管法律,英国对基因编辑技术监管也同样严格,但脱欧使这一状况发生改变。该技术的反对者担心,新法规会使基因编辑作物绕过欧盟转基因食品所需的广泛测试,这可能会导致毒素和过敏原进入食物链。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回应称,食品标准局(FSA)只会在判定对健康没有风险的情况下才授权销售产品。新法案还为畜牧业的基因编辑育种打开了大门,但在还需国会议员进一步投票,并且同样仅限于英格兰。


目前除英格兰外其他的英国地区,如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还不允许将基因编辑用于商业用途,但尚不清楚如何阻止来自英格兰地区的转基因食物进入其他地区。(BBC)



· 天文学


科学家提高使用变星测量宇宙距离的准确性,为哈勃常数提供了新数字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的研究人员使用欧洲“ 盖亚 ”(Gaia)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来研究造父变星,校准了基于宇宙距离阶梯测量宇宙的膨胀率(即哈勃常数)的技术,将盖亚视差的精度提高到极限,证实了测量宇宙膨胀速度的两种主要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并证实了其中一种方法的结果


哈勃常数的测量是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长期以来共同面临的挑战,目前已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可以确定这个数值,一种称为“ 晚时间 ”解的方法将星系的速度作为距离的函数,测得哈勃常数值约为 73 ± 1 (km/s/Mpc),其中 1 Mpc 大约为 326 万光年。另一种方法通过观测大爆炸后不久发生的被称为“ 最后一次散射 ”的事件发出的光,在该事件中,电子与质子结合形成了第一个原子,这种方法所预测的哈勃常数的现代值约为 67.5 ± 0.5 km/s/Mpc。研究者对造父变星测量技术的改进校准与“ 晚时间 ”解决方案达成一致,证实了 73 km/s/Mpc 的膨胀率,并且提供了造父变星最精确、最可靠的校准。相关论文于 4 月 4 日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Space.com)


编写:徐慧琳、郭世发、张鑫洁、魏潇

辑:魏潇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