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禁令该废止了!学者《自然》刊登文章发出呼吁|科研圈日报
· 学术出版
学者《自然》发文,呼吁废止“一稿多投”禁令
近日,《自然》职业专栏(Nature Career Column)发表了一篇学者投稿,指出“一稿多投”禁令阻碍科学传播速度,应该被废止,学术期刊不应利用这项不合理的政策囤积投稿。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来自葡萄牙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e Católica Portuguesa)的组织行为学学者,他认为,禁止一稿多投的做法起源于前数字时代,那时同行评审和发表过程都依靠人工完成,一稿多投容易带来混乱,版权保护也更难执行。但如今学术发表流程的大部分行政工作都已经数字化,上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稿多投”禁令让投稿人在几个月内只能等待唯一一份结果,而且还不确定自己的文章是否能被接收。这不仅阻碍了职业早期科学家的个人发展,还阻碍了科学传播的速度。新冠大流行期间,未经同行评审的预印本论文激增,证明了学术信息快速共享的优势。因此,作者建议学术界重新考虑禁止一稿多投的规定,并建议学界同行在投稿前就与期刊编辑进行沟通,充分利用预印本平台和社交媒体,合理规划投稿与研究工作安排,努力缩减论文发表冗长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Nature Career Column)
· 可重复性
无法重复:246 名生物学家分析同一批数据,得出的结论却各不相同
《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近日, 246 名生物学家在一项检验可重复性的大规模实验中分析了同一组数据,发现在环境相似的条件下,分析方法的不同或能影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将“多分析师“方法(many analysts' method)引入生态学,向参与分析的生物学家提供了两组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任务。其中一组是分析蓝山雀同胞和雏鸟数量的进化生态学问题,另一组是分析桉树幼苗和草地覆盖关系的保护生态学问题。其中,大多数研究蓝山雀数据的生物学家发现,同胞竞争对雏鸟的生长有负面影响,但在影响的大小上存在很大分歧。另一组的分析结果也出现了不一致:大多数学者的分析结果只显示出微弱的负面或正面影响,但也存在例外。研究者认为,这些研究结论没有一个是错误的。相反,这种差异反映了生物学家如何设置样本量等因素。也有人认为,未来在正式研究中量化这种差异,可能会推动可重复性的提高。该研究的最新预印本于 10 月 13 日在 EcoevoRxiv 平台更新,尚未经过同行评审。(Nature News)
· 航天探测
NASA 向太阳系中最大富金属小行星发射航天器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ASU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当地时间 10 月 13 日使用 SpaceX 的猎鹰重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了一颗探测器,这项耗资 12 亿美元的探测器将前往太阳系中最大富金属小行星——普赛克(Psyche)。这次任务计划在太空中穿越 36 亿公里,于 2029 年 8 月抵达目的地并进行为期 2 年的探索任务。
最初,科学家们认为普赛克可能是一颗更大的原行星的裸露金属核心,有望提供关于地球形成的重要线索。然而,科学界也有一些声音质疑金属核心假说,他们认为,该小行星不是纯金属,而是可能含有一些碳质物质,一些典型的小行星成分和岩石硅酸盐矿物。而普赛克团队则认为金属约占该小行星体积的 30%~60%。据悉,该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将近距离观察岩石世界的金属核心,帮助人类深入了解成熟行星中核心的组成和历史。研究人员将通过航天器与地球无线电通信之间的变化来绘制小行星的重力场。此外,探测器携带的磁力计将被用来寻找遗迹场,其成像仪将拍摄高分辨率的小行星地形照片。(Science News)
· 清洁能源
美国投入 70 亿美元发展氢气能源
当地时间 10 月 13 日,美国白宫宣布,政府将利用《两党基础设施法案》提供的 70 亿美元资金,在全美建立 7 个地区性清洁氢气中心,以加速美国清洁氢气市场发展、加强能源安全并助力国内制造业。根据声明,被选中的 7 个地区性清洁氢气中心将催化超 400 亿美元私人投资,并创造数以万计的高薪工作岗位,从而使该项目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总额达到近 500 亿美元。这是历史上对清洁生产以及就业的最大投资之一。
氢能中心的目标是每年生产超过 300 万吨的清洁氢,从而实现美国 2030 年清洁氢生产目标的近三分之一。这 7 个氢能中心每年将减少 2500 万吨最终用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550 万辆燃油车的年排放量总和还要多。据称,美国能源部清洁能源示范办公室(OCED)将负责管理该计划,并为其他选择生产清洁氢的项目提供服务。(Whitehouse.gov)
· 公共卫生
中疾控周报:猴痘病毒在北京本土传播得到显著遏制
10 月 13 日,中国疾控中心学者在《中疾控周报》(China CDC Weekly)上发表报告表示:猴痘病毒在北京本土传播得到显著遏制,所有猴痘病毒基因组与目前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流行的基因组具有高度同源性。
2023 年 5 月下旬,北京出现了第一例有记录的本土猴痘感染病例。之后,猴痘确诊病例增加。两个月内,本土传播得到显著抑制。研究团队表示,尽管如此,猴痘病毒在我国的遗传特征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到。研究团队分析了 5 月至 7 月期间,北京检测到的 82 例本土病例和 2 例输入病例的 84 个猴痘基因组(入选病例均为男性,绝大多数病例为本地感染者)。结果发现,北京所有猴痘病毒基因组都与目前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流行的基因组具有高度同源性,这将为未来加强猴痘遏制策略提供重要信息。(北京日报,China CDC Weekly)
编写:汤雅汶、宋秋舸、沈王梓、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