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自然基金不予受理的十大原因公布;基因编辑降血脂首个临床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 科研圈日报
· 基金项目
2023 国自然基金不予受理的十大原因公布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在《中国科学基金》上发布的《202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与受理情况》,文章显示经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共 1011 项 ,占项目申请总量的 0.33%。不予受理项目主要集中在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3 项)、面上项目(295 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17 项)和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78 项)。上述 4 类项目的不予受理数量占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 85.36%。十大项目申请不予受理的原因公布:
1、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推荐信、导师同意函、伦理委员会证明等(299 项);
2、不属于项目指南资助范畴(275 项);
3、申请代码或研究领域选择错误(176 项);
4、申请书缺项(73 项);
5、申请人不具备该类项目的申请资格(69 项);
6、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申请超项(47 项);
7、其他可认定的不予受理情形(43 项);
8、研究期限填写错误(19 项);
9、申请人正在承担或申请社科基金项目(限管理科学部)(18 项);
10、高级职称的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承担或申请多个项目单位不一致,未标注说明(10 项)。
2023 年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项目申请数首次突破 30 万项,同比增加 9937 项,增幅 3.38%。其中,量大面广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分别增加 3075 项、5111 项和 591 项,增幅分别为 2.64%、3.96% 和 2.43%,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量及增幅均超面上项目。人才类项目的申请量持续增加,增幅较大,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港澳)增加 627 项,增幅 8.8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增加 529 项,增幅 11.47%;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增加 43 项,增幅 12.91%。总体上看,选择“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属性的项目最多,占申请总量的 46.53%;其次为选择“聚焦前沿、独辟蹊径”属性的项目申请,占申请总量的 44.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基金》)
· 医学
基因编辑降血脂首个临床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11 月 12 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Verve Therapeutic 在美国心脏协会上公布了其开发的 VERVE-101 注射型治疗药物能进行超精准基因编辑,使肝脏中的 PCSK9 基因永久性失活,展现出良好的控制胆固醇水平的效果。PCSK9 基因能控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而 LDL 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降低血液中的 LDL 胆固醇能大幅降低终生患心脏病的概率。在研究中,VERVE-101 成功将患者血液中 LDL 胆固醇水平降低了多达 55%。这标志着超精准基因编辑技术能在人体中实现单个碱基编辑,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VERVE-101 由两个 RNA 分子组成,包装在脂质纳米粒子中——一个编辑 DNA 中腺嘌呤的 mRNA 分子和一个“引导 RNA”分子,用于识别 PCSK9 基因。这些纳米粒子能够进入肝细胞细胞核,对 PCSK9基因的序列进行更改,将腺嘌呤替换为鸟嘌呤,进而抑制肝细胞产生 PCSK9 蛋白质,进而导致 LDL 在体内的水平降低 。研究人员在 10 名患有杂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的人中进行了这项试验,该疾病会导致出生时 LDL 水平较高。此外,参与者还患有严重低晚期冠状动脉疾病,需要服用最大剂量的降脂片。研究开始时,参与者的平均 LDL 水平为 193 毫克/分升。经过 28 天的治疗,接受高剂量或低剂量 VERVE-101 的参与者的 PCSK9 蛋白质水平降低了高达 84%,体内的 LDL 水平降低了多达 55%。在高剂量组,治疗效果可持续存在至少 6 个月。不过,试验中出现了两起严重不良事件——有两名参与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其中一人死于心脏病发作。不过,独立安全委员会认为这些事件在晚期心脏病患者中是可预期的,与治疗无关。此外参与者还出现了短期的副作用,如流感症状和肝酶的暂时性增加。Verve 计划在明年选择最佳治疗剂量,并于 2025 年启动第 2 期试验,这些试验将都需要满足 FDA 的 14 年随访要求。(Nature news)
· 人工智能
李开复公司回应 Yi-34B 模型被指基本采用了 LLaMA 的架构
据公众号“机器之心”消息,此前,由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0 李开复创立的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发布了 Yi 系列模型,其基础模型的首个公开版本包括两款:Yi-6B(数据参数量为60亿)、Yi-34B(340亿),均是双语(英文/中文)且支持开源。据悉,Yi-34B 推出时取得了多项 SOTA 国际最佳性能指标认可,击败了 LLaMA2 和 Falcon 等开源竞品。Yi-34B 也成为当时唯一成功登顶 Hugging Face 全球开源模型排行榜的国产模型。不过 9 天前,有开发者指出:除了两个张量被重命名之外,Yi 完全使用了 Llama 的架构。
近日,零一万物公司回应称:这个命名问题是工作上的疏忽。零一万物研发大模型的结构设计基于 GPT 成熟结构,借鉴了行业顶尖水平的公开成果,同时基于零一万物团队对模型和训练的理解做了大量工作。模型结构仅是模型训练其中一部分。Yi 开源模型在数据工程、训练方法、baby sitting(训练过程监测)的技巧等,投入了大量研发和打底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比起基本结构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跟价值。此外,零一万物团队在发布版本之前没有将重命名切换回来,团队将对代码进行更新以融入 Transformer 生态。(公众号“机器之心”)
· 航天
首次发射失败后,SpaceX 星舰拟最早于 11 月 17 日试发射
图片来源:SpaceX
据 Business Insider 消息,SpaceX 或计划于 11 月 17 日进行“星舰”(Starship)的第二次试飞。在今年 4 月首次试飞中,这座巨大的火箭在起飞后四分钟爆炸。对此,SpaceX 进行了多项改进。虽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已表示准备允许 SpaceX 再次发射,但一个关于 FAA 对星际飞船环保评估处理的诉讼可能会导致延迟。
SpaceX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SpaceX 已经进行了一千多次的修改,现在已经“准备好再次发射”。为了避免重复上次的爆炸,SpaceX 进行了多项升级,包括 4 项重大改进:新增通风口,尝试热分离,这种方法使飞船在与助推器仍然连接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以提高载荷能力,但也可能增加助推器的受损风险;增加助推器防护系统,以防止助推器内部燃料泄漏和引擎故障对火箭智能系统造成影响;更安全的自毁系统,星际飞船配备了自动检测故障并引爆火箭的自毁系统;发射台水冷钢系统,SpaceX 在发射台上安装了“巨大的倒置淋浴喷头”,以抵消助推器释放的大量热量,从而防止火箭爆炸。不过,这一做法引发了一些环保问题和监管方面的担忧。(Business Insider,SpaceX )
相关阅读:
SpaceX “星舰”首飞临时叫停,因压力阀故障推迟至 20 日发射 | 科研圈日报
· 气象科学
Deepmind 推出天气预报 AI GraphCast
现今,天气预报经常会借助数值天气预测(NWP)模型,该模型能基于当前的天气数据,对未来的温度、降水以及从海洋到大气层顶部的数百种其他气象进行预测。过去几十年中,NWP 模型的准确性显着提高,但它们成本高昂、复杂且计算要求高。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预报 (MLWP)模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训练,还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硬件来提高效率。近期,Google DeepMind 开发了一款 "Graphcast”的 MLWP 模型,可以比现有方法更好、更快、更容易获得 10 天的天气预报。借助神经网络,它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在单个 TPU 芯片上准确生成 10 天的天气预测。Graphcast 通过获取地球天气的两种最新状态(当前时间和 6 小时前),能预测未来 6 小时的下一个天气状态,以大约 0.25° 的纬度/经度分辦率提供全球天气预报覆盖。这些预测可以作为输入数据反馈到模型中,以生成更长的天气状态轨迹。
为了评估 Graphcast 的预报技能,研究人员比较了 GraphCast 和HRES(目前最准确的中期天气预报模型)在大量天气变量和提前预测上的准确性。他们发现,在 1380 个测试中,Graphcast 在 90% 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 HRES。此外,GraphCast 更擅长预测极端的气候事件,包括热带气旋路径、大气河流和极端温度异常。研究人员这一模型或能为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 进行补充,或能改善当前最佳的气候预测方法。该研究已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AAAS)
· 航天
中科大开发 AI 化学机器人,能利用火星原料生产氧气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化学机器人,该机器人能使用从火星上发现的材料生产分解水并释放氧气的催化剂。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台配有机械臂、冰箱大小的移动机器,并利用人工智能驱动这一机器借助 5 颗陨石中的材料来制造催化剂。这些陨石分别来自火星和在地球上收集、模拟火星表面的样本。该移动机器能使用酸碱溶解和分离材料,并促进一些化合物的合成,随后分析了获得的数据。在研究中,移动机器分析了 370 多万个催化剂配方,最终确定了一种能催化水产生氧气的催化剂配方。目前的研究已证实水以冰的形式存在于火星的两极和地表之下。这一机器能利用每平方米的火星材料,每小时可以制造近 60 克的氧气,可以连续工作数年。2021 年 2 月,“毅力号”探测器登陆火星时,曾成功演示了借助火星空气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的实验(MOXIE)。这些方法或许能让宇航员在未来的火星任务中不再需要从地球携带氧气。相关论文于已发表于《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Nature News)
编写:陈妍希、刘鑫、沈王梓、石云雷
编辑:石云雷
封面图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