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别称榕城,多亏了900多年前这位“市长”

观八闽 2023-12-16

你知道福州为何简称“榕”吗?


如今的福州“绿荫满城,暑不张盖”,要归功于900多年前的一位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由浙入闽,移知福州。


彼时的张伯玉已经年过六旬,历经二十四年官场生涯。这是他仕途的最后一站,任期不及三年。


而就是这短短三年,让福州“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现今,只要谈到榕树与榕城,世人便会想起张伯玉。


今天,就一起聊聊这位“植榕太守”的故事。

张伯玉。图片来源:福建档案


敢言清节,深得范仲淹赏识





张伯玉(1003年-约1068年),字公达,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


庆历元年(1041年),张伯玉到吴郡(今江苏苏州)郡学担任教授,后又以秘书丞(五品寄禄官)知并州太谷县(今山西境内)。任内,他勤政爱民,广兴水利,农业因而丰收。


在知太谷县时,张伯玉深得范仲淹赏识。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推荐他应“贤良方正”的制科考试。举词中,范仲淹写道:


张某天赋才敏,学穷阃奥,善言皇王之治,博达古今之宜。素蕴甚充,清节自处,堪充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范仲淹的推荐得到批准。张伯玉应诏前往京师,参加朝廷考试。临行前,范仲淹作《上都行送张伯玉》,其中写道: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

晔晔天下才,西才尧舜宾。

……

南山张公子,气象清且淳。

怀有绮绣文,朝无瓜瓞新。

寸心如铁石,不羞贱与贫。

……


庆历六年,张伯玉不负范仲淹期望,顺利通过考试。


皇祐元年(1049年),张伯玉任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宰相,张伯玉直言:“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此得罪了张执中,离开京城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


宋仁宗很器重张伯玉,对他的离朝感到惋惜。伯玉离京前,仁宗令宦官向他秘密传达旨意:“闻卿病,无虑,朕当为卿治装。”第二天,宫中向三司传旨,皇帝赐张伯玉钱五万。


在那之后,张伯玉又先后在太平州、严州、越州、福州等地为官。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时,他大力兴办学校,培养当地人才,深受欢迎。


博识善诗,号曰“张百篇”





张伯玉学而博识,嗜酒善诗,有诗集《蓬莱诗》二卷行世。


对他的诗歌,《墨客挥犀》卷四评论道:“张端公(按:端公乃侍御史之俗称,张伯玉曾任此职)伯玉大科(即制科)成名,篇什豪迈,尤为清脱。


张伯玉写得最好的,是怀古、咏史类的诗。早年通判并州时所作的《游叔虞祠》,就是其中的代表:


庙中桐叶手中文,闲读高碑拂素尘。

异陇归禾曾是主,徒林射兕独留神。

关河莫问周秦事,花木谁分汉魏春。

惟有门前旧溪水,秋风幽咽送行人。


中制科后,张伯玉意气风发,南下经过姑孰(今安徽当涂)时,散步泉石间,其中的明月泉清澈见底,张伯玉便对众人说:“李白不题此泉,大约留以待我。”于是挥笔作诗:


至今千丈松,扰伴数岩雪。

不见纤尘飞,寒泉皓明月。


知越州时,张伯玉特别喜欢时任州守所建的蓬莱阁,经常在那里饮酒作诗。他的《蓬莱阁醉归》写道:


蓬莱阁上醉归时,犹索芳樽步步随。

啼鸟似来留翠佩,旁人笑为整花枝。

腰閒半亸黄金印,头上斜欹白接䍦。

拍手向他宾从道,使君未老莫扶持。


北宋末蔡絛《铁围山丛谈》这样记载张伯玉:“名重当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言一饮酒百杯,一扫诗百篇故也。”


有士子闻其名,颇不以为然,便持书去见张伯玉,想与他比一比。张伯玉高兴地说:“君果多闻邪,又能敌吾饮,吾老矣,久无对;不意君之肯辱吾也。”便命人备酒。


不一会,士子不胜酒力,推辞不能再饮。张伯玉却站起来连饮数十杯,指着房中的四柜书道:“吾室中仅四柜书,任抽取何册,举某句,当为子接续诵之。”


读书人从柜子中取出一本《仪礼》,伯玉立刻背诵如流。此时读书人已完全心服,下拜道:“端公真奇人也。”


在任3年,发动近20万户福州市民种榕树





宋治平二年(1065年),62岁的张伯玉来到福州。


当时福州正值夏天,酷暑难耐,中暑生病的人很多。同时,街道少有绿茵,河堤、官署绿化薄弱。


经过调查,张伯玉发动19.7万余户福州市民“编户植榕”:全城每家每户都要植榕树,种活一棵,赏银一钱;不种者或毁树者相应罚款,情节严重者施于法典,予以拘役。


他把重点放在通衢绿化遮阴上,河堤、官署多植之,并自己率先在衙门前左右各种了一棵,还要求地方官员带头多种。


自那以后,福州植榕的传统便流传了下来。张伯玉离任后,下一任福州太守程师孟又栽新榕万余株,并写诗盛赞张伯玉:


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

试问郡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


据清代福州人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福州旧产榕,故有榕城之称。宋英宗治平中张伯玉守福州,编户植榕。熙宁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百年后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彼时的福州知州李拔,在福州府衙署的榕荫堂,写下一篇《榕荫堂跋》:


福州后堂,有古榕覆庇其上,若大盖然。蔽日迎风,夏日坐啸,受荫良多。予惟榕之为木,大而无用。然枝叶婆娑,犹荫十亩。况人为物灵,遭时得志,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倘游其宇者,不能蔽夏日而暄冬日,则所伤众矣,岂榕之不若也哉。因揭之于堂以自勉。


如今,为了纪念张伯玉,在闽江公园的西河园,竖立着一座“张伯玉植榕”的塑像:榕树下,张伯玉左手托榕,右手扶锄,昂首望天。


“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或许是对张伯玉最好的诠释。


西河园张伯玉塑像。图片来源:福建档案

如今三坊七巷内的榕树绿荫如盖。来源:遇见福州

现在,孩子们在大榕树下玩耍已成为一道风景线。图片来源:遇见福州



推荐阅读

第一个把番薯引进中国的,是这位福建人!

这位千年前的“神童”,来自福建武夷山…

祖籍福建!这位清末怪杰曾名振西方



来源|观八闽 撰稿/黄东仪 实习生卢杨静 参考/《百杯酒成百篇诗──北宋诗人张伯玉》(祝尚书)、《张伯玉: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福建档案)、《北宋太守——张伯玉》(福州市档案馆)编辑|林诚烨审核|陈欢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