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抓手 文化部调整相关政策并部署任务

2017-12-06 权威专业有姿态 中经文化产业

中经文化产业:12月4日至5日,文化部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明确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河南省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部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会议上指出,十九大将文化的定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新时代文化产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遵循把握正确发展导向、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进开放发展与合作共赢8个方面的思路,以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为重要抓手,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文化产业在新时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议还对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进行布置。


据中经小文了解,2017年10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的通知》,“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10个园区获得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


附: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


河北  “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吉林   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

 

浙江  杭州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江西  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

 

山东  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

 

湖南  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

 

广东  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

 

重庆  重庆市南滨路文化产业园

 

云南  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

 

甘肃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


10家获得创建资格的园区中,


东、中、西部地区各3家,东北地区1家,区域布局相对均衡。


在园区主要发展的行业类别上,既涵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文化等新兴业态,也有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娱乐等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在园区发展方向上,有的园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也有的专注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在发展模式上,涵盖了政府为主、企业为主、政府企业合作等多种开发建设模式。


文化部调整文化产业园区政策


为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文化部于2007年启动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规范引导的要求,严格认定标准,建立退出机制,进一步引导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突出主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升级,2016年,文化部决定对现有评选命名种类进行合并,突出创建过程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评选命名机制,由以往的直接命名改为创建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先给予创建资格,三年创建期满验收合格的,再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化部同时对创建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


首先要突出导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其次要严格标准,要严格把关、坚持标准、提高水平,确保所推荐创建园区在全国、区域和行业中的示范性和影响力,特别是要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土地等资源闲置浪费以及以文化产业园区名义开展其他建设经营活动;


第三要控制数量,要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提前做好审核筛选,严格控制申报数量,防止一哄而上、过多过滥,每省(区、市)每批申报名额不超过一个;


第四要加强督导,要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突出创建过程,定期评估创建效果,确保创建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评选”到“创建”,一词之差,体现了文化部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方面政策的转变。三年的创建期、验收合格才予以命名,对入选的文化产业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选命名机制也更加合理、规范。在创建过程中,文化部也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指导管理,引导获得第一批创建资格的10家园区进一步提升示范性和影响力。


背后是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乱象


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文化产业园遍地开花。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已有近2000个文化产业园建成。


但是在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园区太多、资源分散;建设模式雷同,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雷同;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园区耗费巨资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难以吸引创意阶层,文化气息淡薄等。


“中经文化产业”曾经推荐过一篇《经济》杂志的文章——《文化产业园生病了:从金色殿堂到“灰色长廊”》,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位于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后发现,大部分运营者成为“二房东”,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几乎毫无建树。现在的文化产业园多数只有名字上贴的标签,而且同质化严重,没有明确的主线,更无法满足相关产业和企业的需求。


相关阅读:文化产业园生病了:从金色殿堂到“灰色长廊”


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


2016年11月,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产业园区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主要面向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命名和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类基地,开展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提出:


经营业绩持续下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营方向发生改变、不再发挥示范作用、存在“僵尸园区”“空壳园区”现象等问题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类基地,视情况予以摘牌、警示等处理;


进一步严格文化产业园区命名和认定标准,加强对已命名和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动态管理,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


在中经小文看来,文化部调整相关政策,完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评选命名机制,意在遏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乱象,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强化监管功能,探索成功运营模式,切实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级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健康、规范、持续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两大项目开始申报

● 互联网+文化碰撞出什么火花?答案在这里

● 乌镇时间:新时代的文化传承

● 新起点、新格局、新趋向:文化产业发展会走向何方?



主编:成琪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编辑:张晶雪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