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优补短扶新" 陕西宣传部部长谈2018年文化产业关键词丨地方观察
中经文化产业:4月8日下午,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并为2018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定调。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主持并讲话。
▲ 庄长兴 (资料图)
庄长兴表示,近年来,陕西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全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招商引资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新建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做大文化产业增添了强劲动力。
中经小文获悉,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透露,2017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全省新登记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1.7万户,同比增长55.49%;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76家,总数达980家,同比增长39.21%,实现营业收入817.29亿元。各市(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70余次,签约金额达2500多亿元。
各市(区)紧紧围绕“五个扎实”要求和追赶超越定位,以“五新”战略任务为统领,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实施项目带动、加强招商引资、健全完善机构等措施,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庄长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企事业单位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坚持“两效统一”,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求,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强对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创新新闻单位和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壮大市场主体和产业规模,力争到2020年打造100家领军文化企业;实施“文化+”战略,重点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及文化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全力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
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还透露,2018年,陕西省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特色、差异化的相关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突出“强优补短扶新”。
关中重点发展文化内容生产、文化对外贸易、文化新型业态等,
陕北对黄帝黄河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
陕南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产业上凸显特色。
同时,陕西省将大力发展文化制造业,补齐视听设备制造、文化用品制造等产业短板。各市(区)将培育本地区骨干龙头企业,使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重点文化企业上市、挂牌,鼓励文化企业并购重组;大力培育规上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向“专、精、特”发展,形成竞争优势。
同时,陕西省还将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体育等深度融合;学习借鉴省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会展经济。
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陕西省还将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创建文化产业人才发展基地,积极设立本地区文化产业协会(促进会),选派文化产业管理、经营人才到先进地区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企业挂职锻炼。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陕西文化产业探索:
文化旅游成贫困地区“金名片”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举足轻重,而守住传统根脉、留住文化之魂正是文化企业当前必须履行的责任。”
文化产业如何利民惠民?文化项目怎样坚守主流价值?产业发展瓶颈如何突破?中国文化产业在高速发展阶段中面临的这几大难题亟待破解。
陕西省以文化旅游项目带动地方经济转型、以传统文化内核驱动文化产品研发,以小资本撬动大资金,尝试破解文化产业发展收益小、融资慢等难题,探索既坚守主流价值做文化精品、又以机制创新实现文化升值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旅游成贫困地区“金名片”
提起小时候的苦日子,28岁的安荣博记忆犹新。“就靠种点玉米、小麦过活,吃了上顿都未必有下顿。镇区没有上下水和供暖设备,每到寒冬腊月,村民们只能依靠火炕和蜂窝煤炉取暖。”就在他上大学时,他的家乡——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的不少地方,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如今,家乡的变化让安荣博倍感自豪。这里红墙白瓦的建筑依山傍水,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的美丽画卷。革命旧址成为重温红色记忆的鲜活讲堂。照金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日照锦衣,遍地似金”。
陕西省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革命、民俗、宗教等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如何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变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并让老百姓切身获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曾孕育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老区照金镇,红色文化与旅游开发在这里完美结合,开出了致富惠民花。
这些转变始于2012年。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全面实施,照金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老区振兴”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开发建设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特色小镇。
▲ 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首届照金国际滑雪公开赛,选手从起点出发。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以照金名镇、薛家寨、大香山寺为主要景区的照金红色旅游小镇,于2013年建成开放,形成了包括休闲游、户外游、冰雪游、研学游的特色旅游景区。2017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47 36588 47 17277 0 0 5080 0 0:00:07 0:00:03 0:00:04 5081>
文化旅游景区不仅改变了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更发挥旅游带动效应,为老区群众创造了脱贫致富的路径。
记者在照金村见到41岁的鲁麦莲时,她正和丈夫在家中编山核桃挂件。从去年7月学会编织手艺至今,她靠在家门口的景区卖山核桃工艺品已经赚了上万元,这让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过去在外地打工一个月赚一千多块钱,根本包不住花销。”她说。
去年,听说照金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技能培训让很多村民在景区找到了工作,鲁麦莲立刻赶了回来。经过培训,她成功获得了“陕西省创业培训合格证”,并在景区繁华的商业街摆起了小摊。“今年就能脱贫,我有信心。”鲁麦莲笑着说。
据陕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陕西照金公司董事长李尊鹏介绍,景区开发建设中,始终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将过去没有自来水、天然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的村庄,建成了楼房联排、绿树成荫的宜居小镇,并利用文化活动逐步改变当地村民的精神面貌,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发展商贸服务、开发和销售特色农产品等,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目前,当地村民入股组建公司参与镇区景区管理,解决了当地及周边村民600多人的就业。“股份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五重保险,系统化解决了群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老区群众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照金镇区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5410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18600元。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文化旅游扶贫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消费,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现脱贫,同时,旅游业就业量大、门槛较低、方式灵活,可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扩大受益面。
挖掘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枣园文化广场毗邻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记者在这里的“延安1938”街区看到,街道布局遵循着1938年老延安城的街衢市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等当年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文创产品商店里,原本严肃、“土气”的陕北老汉形象被做成了憨态可掬的玩偶,当地的小米、红枣等土特产也做了创意包装。
▲ 延安1938街区
“延安的红色旅游不再是单调生硬地听讲解、看史料,这让我很惊喜。”对比多年前的旅游经历,游客周星有感而发。穿行于原样复建的“老延安城”中,被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南泥湾和当地老乡一起“重温大生产、再唱南泥湾”……各种体验式游览让她对红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文化学者肖云儒认为,陕西有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存,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已成为盘活文化资源的关键。
近年来,陕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尝试以贴近现代生活的表达方式创新红色文化产品,枣园文化广场是其中之一。陕文投延安公司负责人吕忠诚告诉本刊记者:“我们通过对建筑细节、文化内涵的捕捉,运用时尚创意进行全新表达,让老延安城原有的历史记忆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复活’,更让年轻人用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读懂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召唤。”
陕文投公司先后开发建设了韩城古城文化景区、延安枣园文化广场、照金小镇、安康瀛湖等多个文化旅游景区,并投资拍摄了《红旗漫卷西风》《遵义会议》《阿良的长征》等多部革命题材影视剧。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文投共同开发的《陕博日历》,是从陕西历史博物馆37万余件馆藏文物中精选出的365件国宝组成,一经上市广受欢迎。文创产品已成为展现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走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为了让过去的历史“活”起来,陕西省推出了陕西皮影头谱系列工艺品、千足金千足银善业佛、汉阳陵博物馆吉祥物抱枕、仿唐花鸟纹香囊等浓缩了陕西民俗、历史的文创产品。
陕文投董事长王勇说:“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举足轻重,而守住传统根脉、留住文化之魂正是文化企业当前必须履行的责任。”
以金融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与金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促进文化繁荣、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也是金融业培育新增长点、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然而,目前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之路仍在探索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陕西的文化企业在不断创新中盘活文化资源、撬动金融资源、活化管理资源,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同时,推出一批更加符合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文化产业寻求与金融资本对接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借助金融的有力支撑。陕文投从成立伊始的注册资本22.19亿元,发展到目前总资产近150亿元。董事长王勇表示,陕文投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运作,特别是社会资本的整合以及充分利用各类金融工具。文化金融也是陕文投的核心产业板块之一。
据了解,目前陕文投的文化金融板块已包括小贷、担保、资产管理、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基金管理、互联网金融、文交所、版权交易中心、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等十多家文化金融类机构,还在筹建包括融资租赁、PPP基金等在内的其他金融业态。
其中,陕文投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为4亿元,是全国注册资本规模较大的文化类小贷公司之一。小贷公司针对不同的经营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微客户设计了文化授信贷、企业经营贷、文化信用贷、文化创意贷、文化抵押贷等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目前,小贷公司已累计向外贷款37亿元,服务超过800家企业,其中文化类贷款占比超过六成。
此外,陕文投集团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光谱技术等手段,推动文化资产的风险标准化。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将定量分析引入以往更偏重于经验定性分析的版权、书画艺术品鉴定、评估系统中,建立了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和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这为金融机构开展文化资产证券化或抵押贷款业务提供了价值依据,降低了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风险识别的难度。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王长寿说,要通过文化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咨询、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评估和交易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更好的帮助文化企业对接金融资本。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陈蓉表示,缺乏无形资产认定、评估与流转的平台和机制等瓶颈仍制约着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无形资产评估与流转平台建设,解决文化创意产品估值难问题,并让资金投入方式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通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支持有潜力的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蔡馨逸 杨一苗)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3月直播行业融资领跑 腾讯超百亿加大泛娱乐布局 | 中经观察
主编:成琪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
编辑:邵希炜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