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方法论7:从中国式教育走向创新着实不易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结束这本周鸿祎自述的互联网方法论,我们最后来谈谈硅谷对于创业者的启示,老周觉得在硅谷转了一圈很受启发,美国人不怕失败,他们觉得就是玩,有个想法让他们快乐的玩上几年也是很好的。但中国人则太功利,太害怕失败了。所以大家都是随大溜,羊群效应比较安全。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错误的表述就是,xx大公司跟我想的一样,也在干什么什么,很多创业者借此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么牛逼,但恰恰说明你的想法过时了,大公司都开始关注了,你就不会有机会了。而且甚至这个方向可能压根就是错的。创业和投资都是一样的,千万别往人堆里扎,跟别人反向成为异类,你不一定成功,但扎到人堆里,你一定失败。
这种从众的心态,其实是源于我们的教育,中国式教育的背后就是告诉大家必须要一样,连读书都得有个统一的中心思想,鲁迅家门口种了两棵枣树,都得有个标准答案。我们接受了十几年的这种封闭式的教育,自然会从心底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人的答案才是正确的。但一旦你走向社会,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一个都没有,甚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错的,你千方百计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结果只得到一个死的更快的结果。原来全民都觉得工人工作有保障,全都去让孩子进工厂当工人,没过几年工厂都干不下去了,又觉得国企好,全都进国企,结果国企事业单位也越混越惨,又开始觉得公务员旱涝保收,但一反腐,发现基层公务员成了社会最底层。从就业就能看出,悲剧其实早已经注定。
所以,还是苹果的那个理念,think different,真得深入骨髓才行。光喊口号没用,号称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不也是走了一条寻常路,最后越来越艰难。
所谓互联网时代的秘籍,其实就是观念上的转变,作为投资人,最怕创业者跟我说,我有什么什么先进技术,我的技术在全球领先多少年。投资人最想知道的是,这玩意有什么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少感知,和体验上的愉悦。如果你的技术对消费者没用,或者不被他感知,那么这个产品注定失败。
互联网的产品,有几个特点,第一要有灵魂,直达用户心底,解决他的深层次需求,有可能这个需求用户自己都无法感知。直到你的产品出来,他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需求。第二就是要不断运营,不断打磨。先开枪再瞄准,大方向对就可以,慢慢改变,也许你的产品雏形和最后的成功,完全都不是一回事。比如腾讯当时就想做个网络寻呼机,鬼才想到,最后却把QQ做成了。正是因为马化腾在创业之前做了8年的寻呼机,所以他对于即时通信有着特殊的理解,所以才能切准用户的痛点。第三就是专注和极致,先学会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先做到特点鲜明,优点突出,再想办法补齐短板。宁做榴莲不做香蕉,不怕挨骂,怕的是连看都懒得看你一眼。
用户任何不明白,搞不定,或者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微创新的空间,你只有不断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才能让他离不开你。比如现在微信,大家觉得在微信上听老齐的读书很不方便,不能快进,也不能下载,我想这都是微信未来改进的方向。腾讯的FM已经开始启动了,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腾讯的音频,很可能会是全国最大的音频软件。现在他还在韬光养晦,打磨用户体验,一旦他推广,很少有公司能够挡的住他。这也是为啥老齐坚持在微信上做读书的原因,趋势在这里。盲目变换车道,也许会适得其反。腾讯在想他的产品体验,老齐只要关注我的内容体验就好。也许某一时点,我们能够相交,产生巨大的爆发力。
另外,现在是一个很直接的年代,这个时代并不美好,更没什么诗情画意,需要第一时间直达心底。比如老周有一款产品,被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让照片飞起来。老周破口大骂,这是个什么玩意?产品经理解释,就是把手机照片传到电脑上,那你直接说明白会死啊。你这个名字,用户得死多少脑细胞?这是一种产品的现场力,要不断的接触用户,不要代替用户思考。做的产品要接地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别总在天上飞着。比如老齐,做电视出身,我的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该怎么说人话,即使做了金融,这么高大上且神鬼莫测的行业,还是习惯用街头大妈的话来讲给大家听,很多人就喜欢老齐的直接。而不喜欢看主流报纸和专家演讲,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同样都是用户的需求,也有强需求和弱需求之分,什么是强需求,就比如爱情动作片,尽管很麻烦,你要到处找,但还是很多人不怕这个麻烦。甚至有时候杀毒软件会提示这是木马,而大家面对这个强需求的做法是,干脆把杀毒软件关了。所以这种强需求其实就是互联网的最底层需求,互联网的支付技术,视频清晰度的技术,甚至分段下载技术,都是从爱情动作片的需求发展起来的。
但还有很多需求就是弱需求了,你觉得好像很强大,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如半成品蔬菜,让你买回家随便一炒就是一顿精美的晚饭。做问卷调查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很好,是应该回家吃晚饭的,这样起码健康,于是都投了肯定票。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最后实践中,很多干这个的创业公司都快死绝了。因为大家下班后都挺累的,即使再简单的半成品,总得炒两下,还得刷锅刷碗,无形中就挤压了本就有限的休闲时间。更何况这东西也不便宜,甚至比外卖还贵。所以虽然知道应该自己做饭,但就是懒得做,这根健身是一个道理,都知道该减肥了,但谁也不愿意少吃一口,多动一步。因为人的内心最深层的强需求就是懒,弱需求碰上了强需求,所以这事最后肯定是失败的。反而是外卖这个东西,能做的很大很大。他知道不健康,但没办法就是懒!
只要是用户不用的功能都是多余的,不管他有多先进,周鸿祎就自我检讨,他之前做了一个加密邮件,当时他的加密技术国际领先,任你什么黑客也破解不了。但问题是黑客解不开,自己解起来也挺费劲,最后没什么人用,因为太麻烦。用户有不贩毒,实在没必要这么干。对于加密邮件的需求无非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差不多就得了。
要当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就不能怕被骂,骂你说明你还有改进的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骂声往往会帮助你打磨出一款伟大的产品。
最后的最后,老周讲了讲,如何建立一个打造好产品的队伍,首先就是愿景必须一致,大家聚到一起的第一目的就是要打造好产品,做出一个好东西,这样才会有前途。如果一开始大家就是为了赚钱,那么肯定就会得过且过混日子。但梦想有,不代表光靠梦想就能活着,他虽然不提,但你得让他的梦想照进现实,比如期权激励,比如待遇,比如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代表你的老板不去考虑。还是我们之前讲的,要想产品经理建立用户思维,老板必须先建立员工思维。你的员工都不快乐,他能制造出好产品才怪。这点老齐还是要表扬一下360的,从360的大厦来看,已经有了几分硅谷的样子,有宿舍有洗衣房,有健身房,有活动场,有食堂。360的福利可以让你一切全都免费获取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多技术员甚至可以不租房,天天泡在公司里。看似老周吃亏了,但其实他却占大便宜了。即使360的员工聚在一起打游戏,吃饭,打篮球,甚至洗澡,多多少少也会讨论很多工作问题。所以这无形的增加了工作时长,但员工还很乐于接受。每天省出的交通时间,铺在工作上,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至于团队的搭建,越大的公司,越要化整为零,尽量扁平化管理,充分授权。如果需求层层上报,那么很可能会耽误大事,当年MSN和腾讯干仗,一个服务器架设的问题,竟然批了2年才批下来,这让一切都来的太迟了。所以及时反馈需求才能及时解决问题。
这就是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要做起来确实很困难,老周在内部讲话上也经常骂街,说我一出去讲就只能讲安全,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了,我也想讲点新东西,但你们得给我做出点露脸的产品才行啊。可见,即使360即使周鸿祎,也遇到了产品瓶颈,做出好产品总是很困难的,但这个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再困难你也必须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去披荆斩棘的前进,巨变的时代不进则退。甚至说我们早已经没有退路。你不改变自己,就得等着别人来改变你。自己主动改变有可能吃肉,等着别人改变的,肯定是连汤都喝不上的。
好了,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明天我们讲开始新的学习,咱们明天再见。
【不能打赏了 下面广告一定要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