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胜华尔街4:股票不赚钱 你应该去当基金销售员

2017-07-01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继续讲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今天说说麦哲伦基金,也就是彼得林奇管理的基金,到底是怎么选股的。


在人们的印象里,彼得林奇是爱投资小盘成长股的,但其实并非如此。麦哲伦基金也在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投资风格和选股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今天先来说说他的早期。这里面说一句,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并不是他创立的,而是一个叫做约翰逊的人,和一个叫做蔡志勇的中国人。早期的时候就叫做富达基金。所以我们可能会多次提到富达基金和麦哲伦基金,大家可能一脸懵逼,但其实这两只基金是一回事。在早期麦哲伦就是富达旗下的一只基金。彼得林奇还是个高尔夫球的球童的时候,这个基金就存在了,而他母亲就是富达基金的客户。在50年代,他母亲每月投资200美元,而到了69年彼得林奇才加入富达基金,成为了分析师。那些年股票正好进入了萧条期。72年-74年,股市还出现了大崩盘。突然之间没人愿意买基金了。大家转而纷纷抛售。老齐多说一句,其实基金推销员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有兴趣成为投资大师的朋友,都应该去当一下基金推销员。


因为在股市大跌的时候,你的基金会很难卖,你接触的都是恐惧。你如果要完成业绩,不得不忽悠家里人,亲朋好友拿出钱来帮你完成工作。但这时候买基金,反而风险很小。大家在未来很长时间能够赚到大钱。而相反牛市末期,大家都疯了一样的抢基金,他业绩很好赚了很多钱。这时候他不需要亲戚朋友在帮着买基金了。这时候你接触到的都是贪婪。要想看懂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卖基金。完不成业绩的刺激,会让你帮亲戚朋友赚很多钱。


彼得林奇就说,他刚入行的时候,股票投资者基本快成为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了。富达公司也不得不关闭基金。而麦哲伦基金是封闭的,投资者不能赎回,只能在市场上卖出。所以幸存了下来,1977年彼得林奇被任命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


在这期间,彼得林奇疯狂调研,并且得到了一个理论,那就是公司办公室的奢华程度,与公司管理层回报股东的意愿成反比,也就是说,那些贪图享乐的公司,通常都没什么前途。所以你去看看公司高管们的薪酬,给自己开太高工资的,通常业绩都不怎么样。股价也未必涨。他当时减持了汽车,航空,铁路,公用事业和化工,电子和能源类股票,增持了,金融,电视,娱乐,保险,银行,消费品和旅馆以及租赁行业。其实老齐可以看出来,彼得林奇就是从强周期,切换到了弱周期。这些股票才有穿越周期的基础。


彼得林奇说,他自己当时还是个菜鸟,也没有明确的选股风格,他当时就是看心情。他找公司的标准就是5个,小盘和中盘成长股,发展前景改善的公司,股价过低的周期股,股息收益率高不断分红的公司,以及其他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所以,彼得林奇认为什么股票都是可以买的,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要低估,且企业经营好转。彼得林奇的命也不错,1979年股市发生了好转,标普上涨了18%,麦哲伦基金跑赢市场,涨了51%,他继续增持旅馆,餐饮和零售业。彼得林奇买餐饮股票,他不光要看报表,更重要的是去吃一顿。他说吃到了美味鲶鱼晚餐的时候,他就觉得要投资了。而这家公司最后涨了50倍,为麦哲伦基金赚了很多钱。


彼得里奇当时还看中了一家自助建材超市,这给他的印象更深,这家公司叫做家得宝,里面卖家居建材,而且服务很好价格还便宜。他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也不用去小五金店受气了。他说这个行业处于发展期,股价也很便宜,只有25美分。他亲眼看见了生意红红火火,所以就买进去了。但后来他又卖掉了。这简直让他把肠子都悔青了。15年来,这家公司从25美分,一直涨到了65美元。上涨了260倍。所以彼得林奇也有骑上大牛股被震下来的时候。最傻逼的事是,家得宝还就开在彼得林奇的家门口,这让他相当的伤心。他说我要是再对建材了解的多一点,也许就不会错过他了。


彼得林奇不同于巴菲特的持股不动,彼得林奇总是买入卖出,换手率都是300-400%,他在1977年9月刚买入了周期公司的股票,到11月份就抛掉了。秋天买房利美的股票,第二年开春就卖了。基本上持股就半年时间。彼得林奇说,他频繁改变投资,并不是由于投资策略改变,而是他在拜访上市公司的时候,发现了更好的公司。后来彼得林奇也反思,其实很多公司应该要持有更长的时间,他早期的这种频繁交易,让他错过了很多的大牛股。比如著名的联邦快递,他5块钱买入,10块钱卖出了。但这公司2年后涨到了70美元。他管自己早期的这种操作自嘲为是拔掉鲜花浇灌杂草。这句话后来还被巴菲特引用。用以警告那些持股不坚决的投资者。


但他这种频繁操作也有好处,就是逼着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调研,4年下来他竟然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这个时候他管理的2000万美元的小基金受到的这种训练,为他以后管理几十亿美元的基金做好了准备。


彼得林奇的学习从未终止,他也不可能懂那么多的行业,所以他找到一个捷径,就是富达基金与上市公司安排的午餐会。他会有选择的挑选,跟石油行业的人,以及跟零售行业的人,一起来吃饭。然后聊聊天。这种方法有助于他对于行业的前景的把握。普通投资者没有机会怎么办呢?其实不怕,你总有职业吧,你之所以从事这个职业,就说明你对这个行业是看好的,那么为什么不去买你从事这个行业最好的公司的股票呢?奇怪的是,我们经常不这么干,比如熟悉医药行业的医生,可能从来不买医药股。熟悉金融行业的人对于金融保险证券也是并不感冒,而互联网从业人员,反而对于科技股不感兴趣。大家天生爱挑战那些高难度。总觉得看不清楚,神秘的才是最好的。其实最后你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你的行业也许还不错。


彼得林奇有时候也挺缺德的,他总是在交谈中给对方下套,他爱问这么一个问题给上市公司高管。你在行业中最敬佩的对手是谁。如果人家如实回答了,敬佩xx公司的xxx,那么彼得林奇就会如获至宝,因为能够得到行业高管敬佩的人,一定有他在行业内的过人之处。而彼得林奇转头就会去调研那家公司,甚至最后他就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反而没买回答他这个问题的那家公司。


1980年是卡特政府的末期,美国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把利率提高到了最高水平。彼得林奇发现了大机会,一个是保险股,一个是银行股。利率高,银行却跌破了账面价值。不得不说彼得林奇的敏锐,在利率最高点,恰恰是股市最不乐观的时候,而在这个期间,追加金融股的投资,相当于既买到了稳定,又买到了成长,而且还是逆向投资的。因为只要市场一涨,必然是保险股成为先锋,而利率最高点,未来必然是降息周期,对于银行和保险来说,未来会越来越好。彼得林奇发现,亚特兰大银行,股票市盈率只有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而随后5年,这家银行还跟另一家银行合并,股价借此上涨了30倍。


尽管麦哲伦基金业绩不错,但受到市场不好的影响,投资者就是这样,他还是会非常悲观。所以麦哲伦4年投资收益是4倍,但由于大量投资者赎回基金,使得他们的规模只扩充了2倍多。这让彼得林奇也很苦恼,他不得不卖掉很多心爱的股票。他们也曾努力的刺激销售,把申购费率由3%降到了1%,这才引发了大家的一点兴趣。但结果,股市却又崩盘了。尽管此时他的股票市盈率已经达到了3-5倍,彼得林奇说,这个市盈率下面买股票,你想亏钱的都难。而他的持仓大部分都是二线股,大盘蓝筹股,很难让人激动了。所以他会选择小,因为小了奔跑的才能更快。


这就是彼得林奇,早期的选股经历,明天我们看看他的中期选股风格,有没有总结出什么绝招呢?明天见。


战胜华尔街3:史上最牛基金经理 教你如何买基金


战胜华尔街2:炒股简单到爆,大部分人都在吓唬自己


战胜华尔街1: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避免当韭菜的命运 甚至可以比基金做的更好


影响力 全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