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饥饿的盛世7:错失最后的机会后!中国走向屈辱已不可避免

2017-11-19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咱们继续讲饥饿的盛世,昨天说到英国要来大清朝圣乾隆。他们想通过正常的外交,跟大清合理合法的做生意。而在这之前,他们只能在广州,通过十三行的中介,一些半官半商的人来做买卖,大清嫌人家洋妞穿着太暴露,所以洋妞一律不让进来,而老百姓也不许和洋人直接沟通,否则就当汉奸论处。这让英国人很不爽,有的时候被十三行的人两头吃好处,压榨洋人,洋人也要向这些人行贿,而且是明码标价的行贿才行。这些中国政府也从来不管。中国对这些外商,一直都是很不礼貌。甚至拿他们当罪犯那么防着。另外,跟外国人做生意的中国人也被清政府仇视,当时荷兰人屠杀印尼雅加达的华侨,清政府知道了,回应说活该。这些人不在国内好好待着,私自出去到外国本就该杀。

 

正是鉴于此,英国人才急切的希望打开中国市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3亿人的市场,他们需要把工业产品输出到中国。老是赔钱和赤字,他们确实很难受。他们先是找一个叫做洪仁辉的人代表英国上访,痛陈广东官员腐败。结果乾隆很重视,把广东反腐了个遍,主持反腐工作的就是后来的大贪官李侍尧。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是英国人想要的,那个上访的洪仁辉也被抓了,东印度公司根本就无力营救,而英国人自己也受到了更深的排挤。对外国商人的管控反而更严了。这让英国人相当郁闷。随后才有了著名的马戛尔尼使节团,这也是英国第一次正式访华。这个使团一共700多人,相当庞大,据说创下了欧洲之最,可见英国人对此相当重视。英国人想的挺好,他们希望建立大使馆,然后合法通商,最好能给我个附近的小岛,让我当仓库囤货。

 

使团也很有礼节,他们借口是给乾隆过80大寿。他们给皇帝带的礼物,小到望远镜,大到榴弹炮,甚至还带来个热气球,准备拉皇上上天去看看。整个使团坐着配有110门火炮的军舰就来了。从这些表现就能看出,英国人准备软硬兼施。

 

乾隆让人不断的催促贡品,而底下官员自然也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一路护送使节团。英国人一开始还美呢,他们觉得这次来访有戏。皇帝看来很重视。但英国人万万没想到,乾隆重视的只是礼品本身。结果快到见皇帝的时候,双方才知道完全说岔了,乾隆以为英国人就是献礼朝圣,而英国人则觉得只是一次平等的外交访问。所以到底该怎么安排双方见面,宣读什么样的国书成了难题。

 

英国人拒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让英国人单膝跪地就可以了。但此事之后,英国人发现中国的态度变了,他们的伙食标准减少了三分之二,各级官员也对他们不再热情。乾隆在看了英国人的礼物之后也大失所望,并没有什么让他觉得兴奋的,这其中很多都是因为翻译问题,又或者是中国自然科学匮乏所造成的误会。比如英国人给皇帝送了地球仪,上面标注着新航路,准备展示英国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霸权,但翻译没看懂,就以为是个普通的地球仪,英国人送了个放大镜,展示其物理学的成就,但他们研究半天,和中堂竟然用它点了烟斗。后来他们觉得英国人这些东西,只是小孩玩具,根本没什么用。

 

本来英国人还准备了两辆马车,具有弹簧座椅,四个减震轮胎。相比于中国木质轮子肯定要舒服的多。英国人很有信心的要让乾隆眼前一亮。但最后这马车根本就没送到乾隆眼前,官员们给的理由是这马车不符合清代的规制。原来英国的马车设计,我们现在能看到照片,就是赶车的在前面,但在中国就不行,你坐在皇帝前面,而且还背对着,坐的那么高,你想干什么?英国人听了之后,简直心里一万匹草拟马在狂奔。

 

乾隆皇帝的失望,让他冷静下来,他逐渐明白过来,英国人此次前来根本就不是给他过生日的,而是另有所求。随即乾隆对于英国的要求,做了回复,重要的就几个字,必不可行。意思就是说,跟中国做生意,还是按照老规矩来。我不但不会放开,可能还要收紧。

 

作者说,这是中国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当时中国占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体量巨大。但制度和科技已经远远落后,如果要开放通商,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必然能够迎头赶上。这样我们在之后的200年恐怕仍然是世界难以撼动的核心,但很可惜,中国主动选择了封闭,拒绝了来自世界的改变。等到外国人再来的时候,就是用大炮轰开你的国门,帮你改变的时候。鸦片战争之后,内忧外患再谈什么都晚了。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才发现,马戛尔尼进贡的全套欧洲货都所在了库房里,甚至里面还有当时依旧很先进的榴弹炮和大量炮弹,这些东西全都没有开过封。英国人都很纳闷,有这么多先进的武器,清朝为毛不用,竟然还是拿大刀长矛火绳枪这些200年前的武器跟他们作战。

 

来说说这次英国使团的马戛尔尼对于当时中国的印象吧,也是用四个字来形容,出乎意料。首先他们刚一登陆,就看见了乌央乌央的人,当时英国人觉得中国人虽然很多,但同样地方也大啊,所以应该比较平均,但一到中国才感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然后英国人更纳闷的是,中国除了耕地就是耕地,似乎完全没有公共设施,竟然找不到一个公园,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其次,英国人看到了中国繁荣的商业,很多人都在做生意,当时的小县城里,也一片繁荣的景象。这让当时的英国人羡慕不已,所以才产生了中国是个巨大市场的错判。

 

第三,马戛尔尼来中国之前,被马可波罗的游记给骗了,马可波罗说中国遍地黄金,连房上的瓦也是金子,但马戛尔尼来了之后才发现,中国是个金矿贫乏的国家,否则也不会用白银当货币,后来白银也不够了,就开始用铜钱。所以贵金属在中国是很匮乏的。而中国人一点都不富裕,还很贫穷。英国人在他们的食物里,捡出了一些死亡的牲畜和变质的食物扔下了大海,于是岸上的中国人纷纷跳海去抢。这让英国人极为震惊,这帮中国人已经饥不择食。而更震惊的是,当他们到达京城发现,到处都是养不起的弃婴。而婴儿的尸体,甚至比野狗的尸体还要多。

 

第四,中国人的农业水平给欧洲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马戛尔尼觉得中国的农业水平很高,中国麦子的收获率高达15:1,而欧洲最牛逼的农业就在英国,他们当时也只有10:1,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这么高的农业水平,仍然让中国人这么饥饿,足以说明大清的空虚。

 

第五,英国人发现,中国社会是一个哑铃,富人真富,中国的官员奢靡生活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在英国贵族也远远不如中国的官员大地主生活的滋润。而底层的老百姓却基本连饭都吃不上,在欧洲人的印象里,富人中产穷人,这是三个阶层,而在中国只有富人和赤贫,中间阶层几乎看不到。而且只要你穷,你什么权利都没有,就是富人的附庸,甚至过的还不如牲畜,富人和赤贫之间巨大的鸿沟,让普通人几乎失去任何翻身的机会,如果不靠动乱打仗获得军功,可能子子孙孙都只能赤贫下去。而科举制度,更多都是有钱人之间的游戏。

 

第六,在中国也没有产业传承,财产权根本就没有,所以大家传递的也就是土地,而没有任何工业实业。所以中国经常会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能够传承的资产,再多的钱和土地,随着一次经济政治变革就有可能全部消亡,当然由于土地也不产生现金流,所以子孙无能,也只能靠卖地为生。这样慢慢的也就把家产败光了。所以这点也应该给现在的父母提个醒,你要留给子孙什么?一个是赚钱的能力,一个是能够赚钱的资产,这是财富,而很多父母就留给子孙钱或房子,这其实没什么用,反而会害了子孙。

 

第七,英国人对于中国的政治效率感到震惊,只要皇帝想干的事,多难都不叫事,英国人带来大量的礼品,他们认为在交接和运输过程中一定会有损耗,所以多准备出来了一些,但他们惊奇的发现,这批礼品被运到皇城的时候,竟然完好无损,一个都没损坏。而且让英国人无法想象的是,都是官场上的同事,上级不高兴,分分钟把你按地下揍屁股。中国人的奴性也随时写在脸上,只要有上级出现,下级官员就会满脸堆笑,而且笑的很恶心。是一种完全失去自我,失去自尊的笑。马戛尔尼最后说,清朝入关之后,让中国制度大踏步的倒退,当英国已经开始在艺术和科学不断前进的时候,中国却回到了半野蛮人的社会。

 

这次英国人访华后,妖魔化中国人的大门从此打开,在英国人眼里,这就是一个野蛮的空洞的,毫无生机的国家。之前的敬畏全部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征服的野心。马戛尔尼报告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不用武力,就无法打开中国的大门。所以鸦片战争的宿命其实在乾隆朝就已经定下。其实英国人的逻辑很简单,面对这么大的金矿,只有抢才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那么英国人神一样的自信来自于哪呢?大清所谓盛世的国力,难道对英国人没有一点震慑吗?咱们明天接着讲。


了不起!你一年已经读过了这么多的书!


【好消息】老齐的读书圈 登录蜻蜓FM 终于可以下载听了

 

欢迎到蜻蜓FM 收听老齐的读书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