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荫水岸,成长家园 — 龙岗河干流碧道项目
本文经改编后英文版本刊登于WLA网站,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作为由深圳水务局主办的碧道核心骨干项目的优胜单位,Hassell为深圳建成1000公里碧道,统筹水、岸、城空间功能,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相协调的生态美丽河湖愿景提供了具有示范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为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深圳经验”添上重要篇章。
龙岗河总体设计结构
龙岗河,东江流域淡水河水系,发源于梧桐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穿过龙岗中心城区,见证了这里的兴旺发达和发展变迁。23.6km的龙岗河干流流经科研创新、都市中心、历史人文、生态自然等不同滨水城区,应体现多重价值,将该区域塑造为世界级的独特滨水区。
河道现状问题
针对暴涨暴落的现状河道,消极水岸人群难以到达,同时滨河用地面临更新这三大重要挑战,如何应对泥沙沉积的行洪通道,如何修复生境脆弱的河流廊道,如何贯通城水慢行让水岸易于到达,如何提升水岸公共服务让人们愿意停留,如何让碧道联动城市发展活力并塑造独特龙岗魅力成为了本次方案关注的重点。
创造让人愿意到达和停留的水岸
围绕碧道建设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产业链道这五大体系,方案提出了“龙荫水岸,成长家园”的愿景以及“庇护、连接、传承”三大主题策略。方案还将借助城市大脑的智能决策管理实现自然与城市的联动真正达到功能与经济平衡最优化。
遵循三大主题策略设计的守护家园手册
庇护 — 万物生息
龙岗河作为流域重要的生态廊道,但沿岸生态空间受限,土地资源紧张,因此我们提出通过整合河流与城市绿地空间,构建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庇护龙岗河成为人与自然的共同家园。
重塑多元生境,创造连续的生物廊道
根据上中下游不同河道断面条件选择不同改造方式,修复全域庇护生息的完整河道生境。8个栖息湿地森林通过多功能海绵绿溪等绿色基础设施缝合进龙岗河山水生态廊道中,对区域中水入河水质进行净化提升,同时为水鸟、昆虫及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景观打造城市处理水的智慧大脑,实现多种水处理模式
采用软质化生态驳岸代替工程防洪坝,综合性生态修复平衡水生、水路交界、陆生三类生境
具有教育科普意义的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在进化提升水质的同时,成为动物的栖息地
连接 — 每一个人
针对河道狭窄,临河道路导致难以退堤,堤上堤下慢行联系不畅,两岸紧邻待更新的产业建筑等现状挑战,我们通过贯通干流两岸60km慢行碧道小径,构建碧道 + 绿道游憩网格,连接城市与水岸,拓展滨水界面,串联沿岸6个活力节点群,为市民休闲,游客到访,运动健身等出行场景提供完善便捷且智慧温暖的基础服务设施。
碧道智慧小径典型断面(图源:深规院)
创造多维连续的亲水路径,增加人与水亲近的可能性
延续场地肌理凸显河谷风貌,将人群带回河谷
在极端天气中,提供安全的联系疏散通道
传承 — 下个百年
除了生态回归与景观升级,龙岗河两岸也将逐渐成为产业发展中心,同时依托客家文化遗存打造滨水文化游憩地标。我们将通过4大主题水岸家园- “创新家园、共享家园、人文家园、山水家园”提升沿岸公共功能,以及多个滨水活力城市客厅为区域创造一条魅力人文之河,同时通过对龙岗河品牌的综合开发,树立深圳最具活力的滨水形象名片。
沿岸公共建筑设计以呼应传统文化肌理,加强建筑在地性
安澜水岸体验中心至水上森林 - 在结合现有堤防规划的基础上,保证安全水位及行洪功能,打造处理型分级滞洪湿地用以增加河段行洪能力,并结合亲水景观台阶优化现状驳岸单一的竖向连接,同时注重湿地生境营造,有效提升物种多样性。
客家文化水岸博物馆 - 在提取龙园文化基因后,对客家水岸博物馆等建筑或构筑物地标进行设计,与现有的龙兴寺,罗汉塔形成古今对比,打造具有独特辨识性地标的龙岗水岸。
眺望客家文化水岸博物馆
龙岗河碧道建设项目是Hassell为深圳市民、本地动植物做的一次多元创新尝试,同时也是给予复兴曾经的客家滨水生活一个振奋人心的畅想。目前,Hassell已开启方案的整合工作,并积极参与到后续的深化设计中。
延续巨龙展馆形态的龙吟水岸文化长廊
项目详情
客户
深圳水务局
规模
23.6公里
设计联合体及生态顾问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生态工程顾问E2Designlab
Hassell设计团队
Angus Bruce、Andrew Wilkinson、Richard Mullane、王翀、朱绍婷、林世扬、谭景桐、Liam Mouritz、袁维、赵晓丽、吴伟唯、陈昱呈、杜蕴馨、王曦、汪澈、Kristjan Cebzan、Aysen Jenkins、朱婧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WLA网站上关于龙岗河碧道项目的英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