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38家企业为什么死去?(附完整名单)
导读:这是一份曾获得投资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死亡名单,在企业的创始人、团队和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资本的初步认可的情况下为何最终逃不过倒闭的命运,它们的倒闭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这份死亡名单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将更有价值。
1、我们是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死亡的
既然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生存状况,那么我们首先就是从互联网着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企业调查。
第一,查看企业APP的更新时间,下载使用。手机APP一般是互联网+医疗企业触网的主要产品,如果APP半年以上未更新,加入死亡企业名单待查。
第二,查看企业微信公众号,关注并使用,内容有3个月以上未更新的加入死亡企业名单待查。
第三,没有APP和微信公众号的企业,查找企业官方网站,企业新闻有3个月以上未更新的加入死亡企业名单待查。
第四,查询企业官方网站所公布的客服电话和工作电话,工作时间拨打电话看是否有人接听。
以上是我们作为用户去尝试使用产品和联系这些企业的常用方式。当然,我们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死亡必须非常小心谨慎,以上四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在最开始的第一轮企业整理中,我们找出来了66家疑似死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但是在经过后两轮的电话核实之后,我们排除掉了28家,最后确定的死亡名单是38家。
被排除掉的28家企业多多少少在产品上有些问题才会一开始被我们列入名单中,比如APP应用和企业公众号长时间没有更新,网站无法打开等等。虽然最后经过电话核实,这些企业仍在运营,被我们移出名单。但是作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忽视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平台上的内容更新并不是件好事。他们虽然现在还活着,还能坚持多久就只能打一个问号了。
2、38家死亡互联网+医疗企业全名单
注:从尊重考虑,企业名字我们省去了一字。如果企业信息登记有误,欢迎联系我们。
3、38家企业总融资量接近1000万美金
这38家企业获得的总投融资额达到了965万美金,加上一些企业未透露的投融资数据,总量应该超过了1000万美金。其中,获得投资额最高的就是今年曝光度最高的“药给力”,总计获得166万美金投资。药给力第一轮天使轮获得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而A轮由同渡创投、中国平安(平安创新投)、联创策源共同投资了数千万元。排名第二的是一家智能健康硬件厂商,总计获得159万美金的投资。该企业所生产的智能健康硬件产品体脂称在网上还有销售,但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在2016年6月停止,官网BBS关闭,公司的办公电话和400服务电话连续三天都无人接听,应该也是遭遇了重大变故。
4、7家企业进入A轮
大部分死亡企业还停留在天使轮,天使轮的获投金额绝大多数在100万人民币左右。但是在产品经过验证后发现市场接受度不高,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原因下,很难再能获得资金。有7家企业能进入A轮,他们的占比也非常大,达到了18.4%。这些企业无论在名气还是用户数据上其实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是也是多方面的。
5、互联网背景是关键词
创始人具有互联网行业标签的一共有27家,占其中的71%,而具有医疗背景的只有3家,占其中的7.9%。医疗过程对比较专业,如果互联网人没有深入对医疗行业进行了解,导致错误判断市场痛点,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就非常容易失败。同时,医疗行业进入门槛高,是否掌握真正的医疗资源才是决定“生死”的问题。如何把握住患者真正的需求,并将需求转化成产品,这是移动医疗企业不得忽视的问题。
6、健康保健和寻医诊疗领域最多
绝大多数互联网人只能切人门槛相对较低的健康保健和寻医诊疗这两个市场,因为这两个领域属于轻医疗、轻技术行业。但是这两个领域的很多细分市场都已经有了行业独角兽,要想获得成功非常不易。特别是近两年成立的健康保健和寻医诊疗的企业能获得成功的更少,除非是“平安好医生”这种能够依托于大平台的项目。
7、平均存活时间
我们统计了25个能明确查出最后产品更新时间的公司,记录了他们从诞生到死亡的时间。这些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9.6个月。超过24个月的公司占比较多,而不足一年就死掉的公司也同样多。这说明了创业型公司死亡的两个关键时间点。一个是早期,一个是成立后的第三年。我们统计的企业都已经有天使资金的支持,说明了商业模式已经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这一年中,如果创始人的想法得到市场检验后出现偏差,后续资金就会立马出现问题。如果创始人一心忙于商业模式的改进,忽略了融资和商业模式并行,那就更危险了。所以,能从天使轮熬到A轮,必须在商业模式和产品两方面得到验证。
同时,第三年也是创业公司的一个难关。此时公司可能会有更好的资金支持,但是商业模式没有突破,产品不盈利,仅仅依靠补贴烧钱积累用户,就很容易死在这个时间点上,特别是线下O2O企业。
8、资本短缺不是死亡主因
而在死亡的企业中,以虚假痛点成为死因中排名最高的选项。作为首家拿到A轮的送药O2O企业,药给力在今年的倒下无疑让整个行业感到寒意,倒在了B轮的门槛上。从药给力市场总监连佳星发布的公告来看,药给力暂停服务的主因是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我们团队一度在融资背景艰难的情况下,从去年12月到今天,一直把宝押在了一家已确定投资的传统药企,连投资协议都走完了,变卦其实只在一夜间,但调整已经来不及。”将失败问题归结为资金问题,这似乎是很多O2O创业惯用的解释。
但是,在动脉网看来,这种能简单复制的线下O2O模式本身的盈利模式才是导致药给力死亡的原因。首先药品是低频刚需的商品,尤其是非处方药,其次是物流方面的大量支出,盈利模式无法支撑后续的发展。最后,药给力的数据本身就存在水分——通过0.1元的创可贴刷起来的订单量,和通过烧钱积累的用户,其实毫无价值,注水的数据早就不能作为博得资本方的信任。再加上第一篇报告中,汇总的2016年投融资金额早已超过去年同期,一味地把企业生存问题推到资本寒冬,并不合适。
研究生也是一个值得分析的例子,创始人姬十三是神经生物学博士,而且有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两个成功的互联网项目经验,可以说具备了互联网和医疗双重背景。姬十三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很看好女性健康的市场,于是推出了这款备孕APP。但是最后因为精力不够,产品越往前就会觉得它的难度很大,因为整体需要调动资源的需求,超出了整个团队的能力。还有个很大的原因可能是过高估计了备孕市场的容量和APP存活度。备孕对于女性来说,一生只有1、2次,每次只有2、3个月的关注期,产品一开始就存在用户数量不够,使用存活度低的致命问题。
9、对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用户活跃度相对较低,使得行业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能完全照搬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基于之前的分析,我们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寒冬”之说,并不认可。相反,今年移动医疗行业所获得的融投资金额屡创新高。移动医疗企业需要存活和发展,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行业深挖,找到市场真正的痛点。对于盈利模式不明的互联网+医疗来说,“春天”还未真正来到,我们期待寻找到最正确的模式,为医改、医疗机构、患者提供最实惠便捷的服务,真正打通医疗全流程的院内与院外。
我们建议创业者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时,对企业的发展瓶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思考点。
互联网+医疗,相比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医疗活动。真正能够提供这个需求的,只有医院和医生。医院和医生在这个服务中所处的位置,是任何互联网产品无法取代的。要想突破盈利模式的困境,就必须抓住“医”字。没有医疗资源就贸然进入这个行业,容易成为炮灰。
移动医疗要把握住患者的真正需求,设计好正确的定位产品。好的产品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且是患者有真正需求的。比如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患者需要长期关注血糖,控制饮食。只是在2016年,互联网+医疗企业早已经饱和,无论是前段的健康管理、自诊、自疗,中段的挂号诊疗,后段的管理康复,都已经有大量的企业杀入,如何才能找到蓝海脱颖而出,需要的是创业者的智慧。
这才是企业能否存活的关键,做生意最终的目的是赚钱的。先从医院、医生护士、医药企业和患者中找到谁为产品买单,再提升产品的硬实力。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谈变现。我们在调查的700多家企业中,死亡的看起来只有不到40家,但是大量企业推出的APP在单一市场中下载量只有几百次,谈何变现?
在统计完这700多家企业后,我们有一个感受,医疗创业和TMT相比,整体要更精英化。学生式的创业和靠想象力很难获得成功。不管是互联网出身还是医疗出身,前提就是在各自领域都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捏合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看到,死亡的企业,大部分出现在痛点不精准和跨界难上面,这对互联网出身和医疗出身的创业者是一样的。
至少在目前为止,医疗行业并没有像TMT一样,靠资本就能把市场一下子推高,从而养成用户习惯再来占有市场。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几个独角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靠烧钱迅速达到巨大的规模。
一句话,医疗创业得走心。不管是资本寒冬,还是资本暖冬,其实都和企业做大或死亡的关系不是最大的。(来源:动脉网 文/刘宗宇;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互联网+医疗的生态问题
事实上,互联网思维并不适合做互联网+医疗。传统的医疗行业具有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即诊前、诊中和诊后均能提供服务。而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利用技术,照搬的思想严重:在发展初期,靠社交和流量来跑马圈地,吸引用户;又在发展遭遇瓶颈时,急于变现,采取自线上转向线下的战略。
从生态圈的角度来看,这导致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医疗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实行医疗控费,使看病贵的现象得到减少。
从其产品的角度来看,患者的医疗需求很难被创造和开发(强硬开发将违法伦理道德),且由于医院的存在,其需求具有自觉性,同时大多数又是迫切性的;但对于医生来说,科研和业务的需求对其自身发展来说却更具吸引力。
也就是说,一款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其受众的需求是不对称且不统一的。而缺乏互动性的产品,用户打开乏力,是失败的。而医疗行业自身所具有的生态特性,又进一步限制了单一化的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发展。
因此,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企业而言,与其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跑马圈地,还不如在医疗的细分领域率先获得技术性突破。无论是利用互联网帮助医院进一步转型升级,使其更具竞争力;还是单纯使信息更加流畅;或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维持过去传统的作业模式等,都未尝不是比颠覆传统更具有出路。
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备受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三十年粗放的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重复的抄袭的多,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路上才能扭转当前疲倦的大环境。
然而互联网企业毕竟不同于实体企业,没有实体经济支撑,但靠融资烧钱补贴起步的互联网企业,如果后期不能将资本的红利有效地转化,提升整个医疗市场的周转效率,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供应链成本下降,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互联网+医疗是没有生存的动力的。
这也是互联网+商业本质的体现。也就是说,无论互联网医疗公司以哪个切入点进入医疗行业,其最终都必须回归到盈利的结果上。
政策体制的障碍
在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司落地难的问题时,以上两点——以公司自身的生存有效性为问题切入点的简单分析,事实上,只是冰山一角。互联网医疗公司落地难,利用“互联网+”发挥优质资源规范化整合及标准化输出作用时,体制、机制以及政策方面所构成的障碍才是最难绕过的。
例如,面对恶性肿瘤高发的现状,以“互联网+远程医疗”思维模式主导下产生的“肿瘤精准云放疗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放疗质控管理系统。目前也已经获得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但在建设中仍然遇到以下问题:
一、制度方面:(制度即门槛,准入门槛不规范,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目前肿瘤放疗的诊治指南和质控标准缺乏规范化、远程精准放疗人才匮乏,技术评价、考核和等级认定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这会导致最终的放疗效果难以评估、类似的平台大量涌现难以监督。
同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的许可证制度,限制了肿瘤放疗相关设备的合理配置;且基层医院设备严重不足和老旧程度较高,进一步限制远程医疗的落地。
二、政策方面:远程医疗政策、法律责任和放疗定价体系不健全;缺乏远程医疗信息共享的政策和规则,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和信息共享困难。这导致了一些地方医院在接入远程医疗时态度有失偏颇,公办医疗机构参与动力不足,社会资本进入难,持续发展难。
三、体制方面:各地医保与合作医疗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如三保合一至今落地无望;而现有协调机制难以落实,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报销项目与比例的审批、定价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声明:本文转载仅是出于传播的需要,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原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据中国医疗健康O2O网(www.100ec.cn/zt/medical)企业数据库监测显示,目前国内移动医疗领域已经有了包括春雨医生、阿里健康、丁香园、挂号网、就医160、好药师、九安医疗、健一网等在线医疗健康平台。
【干货】移动医疗的14种商业模式(史上最全!)
【年终盘点】2015年互联网医疗界大事记盘点
关注本微信号,抢得以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畅销书(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享受全网最低价折扣)
《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uber/
——最具颠覆性“互联网思维”案例
——“共享经济”风口的企业必备MBA式读本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企业级著作
《互联网+海外案例》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hwal/
——首部国外”互联网+“成功案例研究著作
——100个国外“互联网+”经典案例重磅呈现!
——囊括电商、品牌、移动、社交、零售、O2O、物流、金融等
《互联网+普惠金融:新金融时代》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hlwphjr/
——首部“互联网+金融”系统性著作
——三大板块、10个细分行业、50个经典产品案例
——全面呈现“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现在与未来!
《互联网+:产业风口》
抢购链接:www.100ec.cn/zt/cyfk/
——首部系统性、全景式解读“互联网+产业”实践著作
——10位大佬、四大产业、42个细分行业、72个案例
——为您呈现不一样的“互联网+”!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
【我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国家战略民间智库,并运营国内领先电商资讯门户100EC.CN
【推荐】(1)国内最大网购维权通道:“网购投诉平台”(DSWQ315);(2)互联网金融理财神器:“互联网金融时代”微信号:hlwjrsd100
【投稿】news@netsun.com,05718775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