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七届“银蛇奖”今揭晓!宗明副市长向全市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健康上海12320 健康上海12320 2020-02-01

今天,由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与文汇报社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银蛇奖”揭晓,20位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获奖,14人获提名奖。作为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设立30年来,对发掘培养上海优秀医务青年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届“银蛇奖”获得者呈现三大特点:层次高、临床强、创新多。


➤获奖者中,高层次医学人才涌现,包括国家“长江计划”学者4人次,国家“杰青”与国家“优青”8人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3人次,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医学创新的根本目在于服务临床,“银蛇奖”自诞生起就具有明显的“重临床”基因。➤本届获奖者提出和建立的许多理念、技术、方法,在国内外均属“率先”“首次”。本届获奖者获批的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国际发明专利达53项,许多专利已成功完成转化,用于临床实践后产生了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银蛇奖”于1989年设立,1991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面向全市40周岁以下优秀医务青年。设立30年来,共评出268位“银蛇奖”得主、285位“银蛇奖”提名奖得主,一等奖获得者的23位导师先后获特别荣誉奖。获奖者中已走出陈竺、葛均波、陈国强、孙颖浩、张志愿、宁光、李兆申7位院士,不少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有的在重要领导岗位任职。30年孵化名医矢志不渝,在“银蛇奖”的评选、激励下,一大批优秀医务青年脱颖而出,“银蛇奖”已成为上海优秀医务青年成才的重要阶梯、服务百姓健康的闪亮名片。



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

宗明副市长向全市医务工作者

致以节日问候!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本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科技发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市民的高度赞誉,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领先水平,全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医疗服务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在被誉为健康界“奥林匹克”的第九届全球健康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称赞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医务工作者是生命的护卫者,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的主力军。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也将更加艰巨、光荣。希望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中国好医生”为榜样,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做健康上海建设的坚定推动者、人民健康的忠诚守护者、全面深化医改的自觉践行者、医学科技创新的不懈开拓者,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再创新佳绩。


祝全市医务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以上为摘录)



第十七届“银蛇奖”相关链接→

第十七届“银蛇奖”获奖者简介


特别荣誉奖

孙颖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前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军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获得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专项等在内的国家、军队及省部级基金资助2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3篇,主编(译)19部专著;创办Asian Journal of Urology(《亚洲泌尿外科杂志》),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主编。


特别荣誉奖

金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先后担任Genome Research等10余家国际杂志编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前沿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十三五”国家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


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及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50余篇,被引29000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上海市科技精英。


一等奖

任善成


男 1981.2 中共党员 博士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岁成为国内最年轻的机器人主刀医师,三年多共主刀完成高难度机器人手术逾600例,其中前列腺癌根治术500余例,位居全国泌尿外科青年医师(45岁以下)首位,荣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国十万例杰出贡献奖;首次发现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特异性的融合基因,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开创了通过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诊断疾病的新方法;获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孙颖浩院士的带领下,构建了前列腺癌血清瘤标分子病理影像定位的多层次早期诊断体系,使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由5%提高到63%,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一等奖

张锋


男 1979.11 中共党员 博士 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人类精子库 教授 主任


发现先天性脊柱侧凸等出生缺陷的致病性CNV(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及其致病机制,揭示“罕见CNV联合常见遗传多态共同致病”的复合遗传新机理;阐明出生缺陷中DNA重复序列等因素诱发CNV突变的分子机制,发展了ALN-walking等CNV检测和精确断点分析的新方法,成果和新技术均被成功应用于国内相关疾病的遗传诊断,引领国际上CNV分析和遗传诊断的新方向;近年共发表SCI论著4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79.2;荣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二等奖

曹亚南


男 1981.10 群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研究员 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库欣综合征等疾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和首创发现,获世界广泛认可;在阐明肾上腺皮质肿瘤关键基因PRKACA热点突变和精确分子机制、系统研究神经内分泌肿瘤关键基因MEN1的功能等五个方面均有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入选上海十大科技事件、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荣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授权专利三项。


二等奖

舒易来


男 1980.8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研究员


近五年成功抢救致命性儿童、成人气道异物、喉梗阻、疑难食道异物等急诊400多例,主刀、一助完成耳显微、耳内镜微创、疑难耳神经外科、侧颅底手术2000余例,其中一半为疑难、转诊手术;38岁入选“国自然-国家优秀青年人才项目”,38岁破格晋升研究员;在科主任李华伟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遗传性耳聋大数据网站,与长征医院生殖中心联合开展遗传性耳聋夫妇的第三代试管婴儿;近五年发表SCI文章27篇,总影响因子172.022。


二等奖

范丽


女 1980.11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影像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主任助理


创建胸片肺结节检出新技术,使肺结节的检出率由77.3%提高到89.3%,在全国几十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肺磨玻璃结节(GGN)分类新方法,制定了定量、定性诊断标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术前、非侵袭性、准确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及EGFR突变的模型;率先开展COPD定量和功能影像研究及肺实质的MRI灌注成像,明显提高COPD和肺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率;承担课题计划六项、经费212万元;获柬埔寨国防部授予“和平骑士勋章”。


二等奖

昝涛


男 1979.11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 研究员 副主任医师


创新性地提出以“组织预构修复”“干细胞介导的皮肤扩张再生”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解决了修复组织来源和皮瓣血供保障两大关键问题,形成了自体组织预构修复技术平台,显著提高了脸面重建效果;提出组织血管化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新方法,建立了“细胞移植促进皮肤超量再生”新技术,完成了65例“全脸面预构重建”手术;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资助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二等奖

胡承


男 1981.5 中共党员 博士 博导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科教处处长


揭示了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特有遗传机制,发现12个中国人2型糖尿病新易感基因,首次构建了“中国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模型”用于筛选遗传高危人群;从分子遗传及病理生理角度全面解析基因/变异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从源头推动疾病的精准防控;近五年发表SCI 49篇,累计影响因子204,被引263次;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系统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二等奖

陈文连


男 1984.12 群众 博士 博导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医肿瘤研究所 研究员 肿瘤代谢研究课题组组长


以成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研究对象,在发现新型治疗靶点、建立新型预后标志物和研发新型代谢抑制剂类抗癌候选药物上取得成就;首次证实果糖代谢通路是AML的新型治疗靶点,发现葡萄糖代谢通路的代谢物可作为AML患者的新型预后标志物;发现血清中的三羧酸循环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是核型正常AML患者的新型预后标志物,为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承担课题、项目及科技人才项目共计六项、经费300余万元;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


二等奖

王若愚


男 1982.12 中共党员 博士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吴孟超院士医疗秘书


熟练开展临近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肿瘤切除术等复杂疑难手术,2014年起年均主刀或一助腹腔镜肝切除、巨大肝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300例,手术数量和质量在青年骨干中位居前列;完成医院首例“联合肝后腔静脉切除未重建的右半肝+全尾叶切除术”、首例“联合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切除重建的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积极开展“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B超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等临床新技术;发表SCI论文七篇,累计影响因子超50分;获国家发明和实用专利三项。


三等奖

廖赟


女 1979.9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上海市同仁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擅长重症感染、脓毒症及外科术后感染等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在国内首次将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PCNE)引入临床药师信息系统,运用于全院所有科室的药学监护过程,并进行前瞻性效果评价;探索建立了SICU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风险评估模型,较传统方法早三至四天确定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建立完善了门诊多途径、多层次立体化临床药学综合服务体系;令医院药学部成为首批上海市区属重点专科,为社区医院培养了一批慢病专业的临床药师。


三等奖

冯军峰


男 1979.3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副研究员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助理


擅长重型颅脑创伤“急、危、重、难”手术及神经重症的全流程救治,其所在医院近四年颅脑创伤手术量列全市一次第一,三次第二,近五年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18%,达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手术技能大赛“区域优胜奖”、全国总决赛亚军,2018年获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技能大赛急诊重症组第一名、全国总决赛亚军;在神经创伤领域展开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科研经费329万元,专利七项。


三等奖

李欣


男 1983.5 中共党员 博士在读硕导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党支部书记


继承弘扬导师学术思想,进一步研究了中医“凉血潜镇”防治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相关临床研究成果进入2018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和指南配套著作《银屑病解读》;首次提出血瘀是导致银屑病合并代谢紊乱的病理基础,率先证实银屑病与COPD共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逐渐增强,进一步提出大运动量能够降低银屑病患病率;主持课题八项,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获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二等奖。


三等奖

朱鸿


女 1979.2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聚焦“光医学新技术眼科转化”,借助多学科优势,组建“临床医生-科学家-工程师”复合型团队,借鉴国外医疗技术转化路径,以中国眼科临床医生为主体推动交叉学科前沿技术临床转化落地;开展PRK、LASIK、全飞秒等世界领先水平的近视矫正手术,应用于临床上屈光手术后角膜厚度低于300um的高风险高度近视屈光回退情况的难题;首次构建了bioluminescence光信号标记细菌角膜感染动物模型;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科研开发类),持有授权专利两项。


三等奖

余科达


男 1979.12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主任医师 副主任


累计主刀乳腺癌手术3000余例,重视开展乳腺癌新技术,其中保乳手术占恶性手术量25%;专家门诊量每年超过6000例,网上预约投票满意率达99%;组织编撰《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在全国85家三甲医疗机构推广,累计继续教育医生2万人次,受益患者预计达20万人;近年发表论文49篇,20篇被SCI收录,他引2100余次;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项目1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上海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


三等奖

任胜祥


男 1979.10 中共党员 博士 博导上海市肺科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副主任


临床主攻肺癌早期精确诊断和晚期精准治疗,年门诊量5000余例;已完成肺穿刺、EBUS/EUS及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10000余例,其中疑难病例超过3000例;率先提出分子标志物联合影像学的肺癌早诊新策略,建立肺癌“精准、快速”诊断体系,被誉为肺癌诊疗的“中国速度”;近五年发表论文27篇,影响因子共159.8;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度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入选上海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获实用新型专利四项。


三等奖

吴琰婷


女 1981.2 中共党员 博士 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辅助生殖科副主任医师 科教科副科长


主攻方向为生殖医学,创新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结果对临床合理开展胚胎冷冻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次发现人卵泡液BMP15水平可作为评价卵母细胞质量和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指标;参与生殖细胞表观遗传异常隔代遗传效应研究,揭示孕期宫内环境对子代健康的影响,为改善配子/胚胎发育环境、减少出生子代疾病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负责加拿大、南非、中国和印度四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世卫组织健康生命轨迹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三等奖

臧嘉捷


女 1984.3 中共党员 博士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卫生科 副主任医师


建立了我国首个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队列,发布了首份《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持续开展人群碘营养状况监测及评估,为上海乃至国家盐碘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在国内首次建立数字化营养摄入评估方法,将15%的误差率降至5-6%;建立了我国首个关注孕妇群体碘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大型队列,为评估国际上尚存争议的孕妇人群碘营养正常水平提供数据;负责课题五项,获上海市科委青年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子项目。


三等奖

王善金


男 1982.10 中共党员 博士硕导 上海市东方医院 脊柱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在上海率先采用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避免了开放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损伤和风险,病人康复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创新开展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50余例,术后即刻下床活动;开展微创侧方腹膜外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瘦素调控椎间盘软骨终板内骨钙素的表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三等奖

武志祥


男 1981.11 群众 博士硕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小儿外科 主治医师 副研究员


组织成立了儿童实体肿瘤实验室,建立和完善了儿童颅外实体肿瘤样本和数据库,牵头儿童肝母细胞瘤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蛋白质组学研究,推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人个体化治疗及靶向治疗;通过对传统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发现丹参中二氢丹参酮对儿童先天性血管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表性论著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三等奖

徐镶怀


男 1983.4 中共党员 博士 博导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创新提出以GerdQ问卷评估部分代替有创检查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更新了最新版中国咳嗽诊治指南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标准;构建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规范化诊疗体系,率先探索神经因子调节剂加巴喷丁和巴氯芬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价值;提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新定义、诊断方法和三步阶梯疗法,研究成果写入最新版中国咳嗽诊治指南;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1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获批专利四项。



更多阅读☞

暖爆!七夕对你的告白,都藏在“健康上海十二时辰”里......结尾有彩蛋→

笑喷了!当医界“戏精”遇见健康科普,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筑造“时代长廊”,辉映“健康上海”!全市启动新时代健康上海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推选活动

“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上海” 市卫生健康委举办“中国医师节”主题活动暨大型义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美“医”瞬间弘扬大医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