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蝉鸣,今年份的大暑进补食谱来啦!
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暑时节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此时的气候特征为: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进入大暑,各地都有不同的滋补方法。
比如,有的地方吃童子鸡、老鸽子进补;有的地区盛产羊,以吃羊肉进补;还有很多人吃人参、虫草、西洋参等进补。
为什么民间会有这么多的大暑进补方法呢?这与此时节人们的身体状态有关。
临床发现,大暑节气前后,不少人会出现乏力、汗出较多、四肢酸软、头昏困倦、饮食不佳、口淡无味、时有低热等症状。
其实,这种现象十分常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疰(zhù)夏”。
疰夏是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是一种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疾病。
一般在夏季过后或环境温度下降(如进入冷空调室内)时,症状可自行改善,部分人群有“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为了预防疰夏,人们总结出各种各样的进补方法。那么,怎么进补才是正确合理的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
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长期加班熬夜的脑力劳动者,重体力及户外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的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人群。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在高热酷暑天出现气短胸闷、神疲乏力、思想不集中、口干多饮尿少、舌淡苔薄少津等情况:
建议用补气生津的麦冬10克、鲜石斛10克、西洋参3克、乌梅5粒、冰糖若干煮水喝,或者在日常膳食的汤中加入麦冬20克或鲜石斛(剪断)20克,一起熬煮饮用。
同时要注意避开高温环境,大量饮水。
这类人群大多饮食肥甘厚腻、爱吃夜宵、烟酒不忌,可以适当服用行气化湿的中药,并调整饮食习惯。
平素身体较为虚弱或常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建议用健脾养胃的方法调理。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用薏苡仁、莲子肉、粳米各一把,百合一只、山楂15克、陈皮6克熬粥喝,以养胃化湿消食。也可以用丝瓜炒百合、薏苡仁炖冬瓜排骨汤,或者在荤菜中加入适量山楂和乌梅肉,起到消食的功效。
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夏季无名低热,反复起伏。
过度饮食辛温之品是其原因之一,尤其过食生姜、大枣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建议用黄菊花5克、金银花3克、莲子心1克、薄荷3克、甘草5克煮水喝,可清热解毒。
许多孩子假期待在家里玩手机电脑,还有不少“宅男宅女”足不出户,这类人群缺乏必要的运动,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动则胸闷气短、四肢无力。
除了适当合理运动,还可以用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乌梅5枚、生山楂10克、甘草5克、冰糖若干煮水当饮料喝,有助于补气活血;也可以用太子参20克炖鸽子。
科普来源:
@沪小康-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