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别忽视口腔发出的“求救信号”!

口腔颌面外科 健康上海12320 2023-10-10

口腔也会得癌吗?谈到口腔疾病,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蛀牙和口腔溃疡,很少有人会把口腔和癌症联系起来。


事实上,我国口腔癌并不少见,其发生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75%-5.18%。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每年新增口腔癌病例4.81万,与口腔癌致死相关病例达2.2万。在男性患者中,口腔癌发病率已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对口腔癌不可掉以轻心。


在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带来科普解读,一起来看↓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大部分属于鳞状细胞癌


广义的口腔癌,包括发生于牙龈、舌、软硬腭、颌骨、口底、口咽、涎腺、唇、上颌窦以及颜面部皮肤的癌症等。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导致患者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并造成其言语、吞咽功能明显障碍。


口腔癌尤为“钟爱”中老年人群,临床上80%的口腔癌病例发生于45岁以上人群。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口腔癌?


吸烟、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有致癌作用,吸烟是导致40岁以下人群罹患口腔癌的罪魁祸首。
本身并未证明有致口腔癌作用,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黏膜而发生癌变。



咀嚼槟榔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将槟榔列为口腔癌的一级致癌物
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如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和槟榔特异性亚硝胺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
此外,槟榔较硬,咀嚼易对口黏膜造成机械创伤。食用槟榔是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最主要原因,这也大大增加了口腔癌的发病概率。

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不良、慢性炎性刺激以及机械性损伤等都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癌变。
牙齿残根、劣质假牙等经常刺激邻近口腔黏膜,导致长期的创伤性溃疡,最终诱发口腔癌。

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样病毒(HPV),与部分癌前病变和口咽癌的发生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近1/4的梅毒患者有口腔癌。

口腔黏膜相关病变

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病变。


此外,超过2周治疗不愈的口腔溃疡也需提高警惕。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早期常有以下表现,需要警惕:
口腔溃疡一般口腔溃疡,2周内会自愈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且位置固定,去除病因后溃疡仍不见消退,应考虑是否患有口腔癌。

口腔黏膜颜色发生变化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偏红,如果变白、红、褐或黑且无法抹去,都是不正常的,可能发生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口腔内小肿块口腔内有些隆起和赘生物虽是良性病变,如乳头状瘤、残根、义齿刺激引起的增生等,但也有部分癌变,应引起警惕。

其他症状嘴巴张不开、嘴里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舌头麻木或疼痛、舌部活动障碍、吞咽疼痛、下唇麻木等症状,可能是癌肿破坏引起的间接性改变,一定要及早就医。

科学预防最关键


✔戒烟限酒,杜绝槟榔



✔消除慢性刺激因素

及时修补龋齿,拔除难以治愈的残根、残冠并按时镶牙,磨平锐利的牙尖,以防止损伤舌侧边沿组织。



✔养成良好口腔习惯

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加强体育锻炼,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类食物。



✔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

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平衡遭到破坏,会造成人体功能失调,可能诱发肿瘤发生。保持乐观,对预防肿瘤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关注癌前病变

关注癌前病变,定期口腔临床检查,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更多阅读☞

老打喷嚏,是感冒吗?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哟~

这个癌症,科学饮食习惯有助预防

该如何拯救总是“突出”的TA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