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特级教师眼中的“范雨素”真相:作文就要这样突破瓶颈

2017-04-30 赵炳庭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这几天,“范雨素”这个名字传遍网络,她的语文自学经历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与热议。


六七岁开始看书,读遍村子里能找到的小说和文学杂志,喜欢的书反反复复一直看很多遍;写自己真正的心里话,用文字表现最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这位民间文学达人的阅读与写作理念与语文教育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范雨素的读写之路,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启发?


让我们来听听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观点。


◇ ◇ ◇


如今,我们倡导个性化作文写作,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


“自主”“真实”“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主,就是摆脱束缚,打消顾虑,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所谓真实,就是不说空话、大话、假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所谓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颖的风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突破瓶颈,走出一条个性化作文写作的路子来?



提倡个性化阅读,注重背诵和积累


所谓个性化阅读,指的是建立在广阔阅读基础上的精深的阅读,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一个或多个阅读板块。


著名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必须注意三大:眼大、心大、手大 ”(《我的写作窍门》)


“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广,涉猎信息量大。


“心大”是指立意高远,能够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社会,使文章充满天地之气、宇宙情怀。


“手大”指写出的文章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学修养。我们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强调背诵、积累,就是让大家拓展阅读空间,弥补生活阅历的单薄,丰富储备,开启心智,促进读写互动。


现在许多同学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阅读经典著作少,缺少文化积淀,写起来“无米下锅”。 


有一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中学生知道影视、演艺界明星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文学大师、著名学者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或许就是我们做语文教师的无奈!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学生每天“三点一线”,根本接触不到现实生活。这话不完全对。虽然,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往往就是家庭、学校,接触的是父母、同学、老师,不可能搬到工厂或学校去生活,更不可能去走“万里路”。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生活是没有限定范围的,生活圈子小些,也是生活。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范围,周围的生活是组成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由于“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罢了!


另外,学校不可能是全然封闭的“圣地”,各种思潮、观念和风气会以各种方式在校园出现,引起人们的思索和骚动。学校是个“多棱镜”,能够折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


只要留心,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真正做到“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就一定能够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挖掘出许多有意义的写作素材来。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生命活动,包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和表现生活等方面。



突破瓶颈,注重创新


写作,是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作者,也就有一千个“这一个”。因此,写作必须对传统的观点有所突破,倡导独创一格,切忌落入俗套。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所指出的那样:“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首先,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方法。


1.反弹琵琶法


作文能否出新,往往取决于写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新颖奇特。


(1)在写作时,同学们要围绕话题积极展开辐射性思维,思维的触觉可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至影视节目。


(2)还可以娴熟地运用逆向思维,这种对于已有定论或对惯常思维方式的反弹,也不失为蹊径独辟的明智之举。


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寻求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才情的写作角度,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你说好,我偏说坏;你从这里立意,我偏从那儿切入。你谈“近墨者黑”,我就谈“近墨者未必黑”。


“反弹琵琶”也是许多名家常用的写作、立论方法。


宋代大家欧阳修的《秋声赋》渲染出一幅秋天萧条凄冷的图画;而当代作家峻青的《秋色赋》却包含对秋天的赞美,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巴尔扎克)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义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


反弹琵琶是对定向思维的一种挑战,本身带有极大的诱惑,但反弹不要变成乱弹,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如“近水楼台先得月”,你总不能反弹为“近水楼台不得月”。



2.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对所描述的对象、议论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不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达·芬奇的老师佛洛基奥说:“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蛋的椭圆轮廓就会有差异。”作文也一样,一个题目,一则材料,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非洲东部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虽然吃一样的牧草,喝一样的河水,奇怪的是河北岸的羚羊群不仅繁殖能力比南岸的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比南岸的快13米。造成这些差别的唯一原因是北岸生活着狼群。


这则真实的故事被很多人从多个角度引用过。


生物学家以此阐释大自然的生存哲学,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生命自强不息;


企业家将其写到企业管理的教科书里,说明竞争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有人由此慨叹人性似乎天生存有惰性,只有身处困境,才会不断地奋斗抗争;


教育家借此告诫学习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安逸的环境中,要意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自觉地锤炼自己。


同样的故事,尽管不同职业的人思考角度不同,得到的启示却是有共性的:他们对逆境都做了辩证思考。没有人喜欢身处逆境,却正是逆境让生命有了抗击困难的傲骨。


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辨析,使我们形成对材料深刻的全方位的认识,这样就能提炼出立意深远、有理论价值的文章观点。



其次,要在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


若能就个性化写作选择一种恰当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同样能使文章出彩。


这是从一篇散文中摘录的一段:


还有一种是异乡人。在异乡,一弯残月勾住你的心魂,而老家,总习惯在窗口,用一棵很神的树,挑起那弯残月,等出门人。异乡人蜷缩在孤独寂寞中,月光和风同时捎来问候,他总会梦见老家屋瓦上铺满了一层月光的金子,梦见黄牛在月光下反刍着永恒。

  

【分析】


月亮是作者审美情趣的化身与托体。在这段文字里流淌着凝重厚实的思乡之情,想象丰富,文字鲜活,把自己对“家园情结”的感悟阐释得酣畅淋漓。作者运用“意境再现”法,用“一弯残月”、“一棵很神的树”、“老家屋瓦”、“月光下反刍”的“黄牛”等物象所营造的意境 ,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可谓占尽先机。


这些年来,高考作文加大了语言评分力度,不仅仅是说明语文考试要反映出语文的特点,因为语言的功底最有力地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如果能在语言个性化追求上下一番苦工夫、练一练内功,打磨出一种特色,体现出一种风格,毫无疑问这样的作文会受到青睐的。


总而言之,个性化作文写作,就是学生能够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摆脱束缚,打消顾虑,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本文作者:赵炳庭,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宁夏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