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搞事情!就是这条诡异的鱼,让29万浙江考生抓狂!

2017-06-09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这两天,你是不是也被一篇《十年寒窗,竟然败给了一条草鱼!》的文章刷了屏——


浙江考生吐槽今年遭遇的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太难,考完语文就奔袭到作者巩高峰的微博下求答案,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作者自己竟然也答不出:“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原来,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的阅读题中,使用了巩高峰的一篇文章《一种美味》。全文描述了贫寒的一家五口拿着六岁的小儿子从水沟里捉到的草鱼烧鱼汤的情景。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据说,这道阅读题的考点如下: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结尾写道: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鱼为什么要闪着诡异的光啊?!答不出当然去问作者!



看看作者巩高峰被逼无奈的文章——


转发那么多锦鲤却败给一条草鱼,我把29万浙江高考生逼疯了……


“谁能想到呢,我也有上热搜的一天,简直猝不及防成了一天‘网红’……


今天,微博显示2000多条信息,2000多!!!


私信,爆了,转发,疯了,评论,炸了,尼玛这TM还是我的微博?


恍惚了好一会儿,我才弄明白,原来是昨天开始的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又选了我的文章……


这次浙江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的文章是我的《一种美味》,请记住这几个关键词:草鱼、豆腐、锦鲤、诡异的光,因为你不记住,一会儿就看不懂了……”


今天的局势是,据说浙江今年有30万考生,评论里有人为了上热门,威胁我说不回他的私信,那么29万考生都在提刀赶来的路上……




下午数学考完,浙江高考生观光团真的提刀赶来了,微博上全是“眼里闪着诡异的光”的表情包……



看看作者有多绝望!


今年的高考生,泥萌还真会玩儿啊~


除了这篇文章的结尾稍微有点欺骗性——想来这也是老师选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另外的目的,我猜是出题老师年纪有点大,对苦难有印象,可是95后的学生根本不理解好么?有些同学甚至问,为什么文章里的三子竟然 喜欢上学?


所以,大家找不到出题老师,只好找文章作者来泄火,那么我作为 一个出气口,大家尽情喷吧,理解你们。



巩高峰当然不敢随便作答,这可是高考啊!!!


作为一名专栏作者及杂志编辑,巩高峰经常在各种杂志上开专栏发随笔,文章也多次被选为阅读材料,比如《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等待那只手》、《亲你的左脸颊》、《用咳嗽来思念》……


几年前,他的亲外甥曾逼着他做高考模拟试卷的阅读理解题《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结果勉强及格。


而最近,天津南开区的高考二模阅读理解选了他的《小鞋子》——

事后,他还转了阅读题的标准答案,有网友就问了那个经典的问题——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真的是作者的意思吗?

作者答不出语文阅读的标准答案,这是很久以来一直上演的笑话,所以,常常会有学生非常痛恨自己喜欢的文章被选进语文教材。


那种心情,就如同看着自己珍爱的东西被公开肢解曝光,啊!!!


就比如这篇文章,原本真的是好好的一篇文章呢。


巩高峰:一种美味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验证。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偷瓜摘桃。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谗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安排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约的,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意外里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吴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忽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扇动鼻翼,有些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可供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卤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响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做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他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一切的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


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的铁嘴铜牙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的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全家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项了,他刚把火点着,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他”,是我的一个兄弟,绰号老牛。关于美味的一些细节,你可以向他求证。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这种美味,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尝得到的。


最后,来看看正经思考——



这道题彻底打破了历来考生为了强行附和出卷老师捏造分析的惯例,是个好题呢!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