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岁天才画家,一生只画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2017-09-30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还记得两年前的“故宫跑”吗?那盛况最近又上演了!为了近距离欣赏一幅画,人们不惜排队三四个小时,以至于故宫从9月24日起,对陈列了这幅画的午门正殿展厅,实行分时段领号,每天只有2400人,能一睹这幅旷世奇作。


九百多年前

有一位天才少年画家

穷尽毕生精力创作了一幅

名垂千古的鸿篇杰作

这幅作品,就是正在故宫展出的

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千里江山图》



这位少年叫做王希孟

他短暂的一生

以其在十八岁时所绘的这幅

今天看来依旧气势恢宏的画作而流芳


这幅900多岁“高龄”的画作

每打开一次颜色都会掉一点

因此别说普通人

就连故宫的专家

也很少有机会一睹其全貌:

美丽又脆弱的巨幅画卷

深藏故宫60年多年

也就展出过3次

可以说是看一次就少一次


工作人员正在展卷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目前已收到很多来自日本等国家观光团的申请

大家都要组团儿来看



《千里江山图》

51.5厘米,横1191.5厘米,

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

是《清明上河图》的2倍!


现在,请将手机横过来——



这么巨幅的画作,

放大它的每一个局部,

竟能自成一体。


结队进山的村民

山下徐行的马队

苍松掩映的瀑布


每片树叶,

深浅明暗各有变幻。



村落、廊桥,

隐匿其中,笔触精致。



画中人,

或流连于绿波,

或休憩于小亭。



甚至连不同的船、

吃水多少不同的细节,

都精心刻画了出来。



壮丽山河,奇峰怪石,

山野人家,流觞曲水,

视角全面,画法多变,

“一步一景,

咫尺有千里之趣。”



即便是不懂画的我们,

也能在其中感受到,

泱泱华夏的江山气韵。



真所谓:


“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


几经辗转,这幅画1953年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因为是绢本,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每开卷一次就会有蚕丝材质折断的“成本”。

而且画作所用的矿物颜料需要用胶调色,

颜料颗粒的微量脱落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神奇的是,如今倘能亲临现场

依然能看见画卷上竟闪耀着莹莹绿光!



画师用蓝铜矿和孔雀石研磨的石青、石绿,

在千百年后的今天,

颜色未褪却分毫。

如此夺目的旷世杰作,

难怪后人赞叹:

“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称其代表了青绿山水领域内的最高水准。



然而这幅名垂千古的鸿篇杰作,

仅用半年时间便告完成,

作者王希孟,

不过是18岁的少年。

王希孟


公元1113年4月,

王希孟趴在画案上绞尽脑汁,

准备为老师献画。

他的老师正是刚登基不久的皇帝

宋徽宗

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书画”


这位皇帝画技精湛,还写得一手好字


宋徽宗《瑞鹤图》


他成立了宫廷画院,

用“艺考”的形式广招绘画人才,

甚至亲自出题,用“踏花归去马蹄香”

和“深山藏古寺”难倒了不少人。



也许是因为年纪太小,

也许是画技还不够高,

“美术生”王希孟没有入选,

但皇帝觉得他有天赋肯努力,

于是经常亲自指导他画画。


政和三年春天,

皇家园林新延福宫落成,

皇上龙颜大悦,更让他欣喜的,

还有小徒弟王希孟献上的这幅长卷!



整幅长卷徐徐展开,画中峰峦叠秀,江河浩荡,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也有乡村野墅、市井繁华。“有诗意、有理想、有野心,这几乎就是他梦中的锦绣河山了!”



他后来将画赐给了大臣蔡京,

这位著名书法家在画上题跋道: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这是“王希孟”这三个字第一次,

也几乎是最后一次

出现在历史长卷之上。


1119年(待考)

这位旷世天才,

只活了20多岁便撒手人寰

有人猜测,他为了完成这幅画

呕心沥血而伤身早逝

有人说,这是慧极必伤天妒英才



后来的故事,

我们便都知道了。

意气风发的年轻皇帝,

弄丢了江山,沦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一朝梦醒,

唯有这幅《千里江山图》,

在千年的浮浮沉沉中,

得以保全。



能画出如此灵秀江山的画家,

笔下必藏有一个天下吧!




就像陈丹青说的那样:

在《千里江山图》中,

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

他不可能老。

他正好十八岁。

长几岁、小几岁,

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657eow9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