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三招“搞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素来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习俗;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
新读写杂志去年主办的第九届“让青少年读懂中国”征文活动的主题是“亲情”,不少参赛选手都写了自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三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顺便从中学到几招。
第一招:线索法
选择一件与你所描写的主人公有关的物品,也可以是与主人公有关的一句话,或是主人公的一个习惯等等,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你所选择的线索必须多次出现在全文中,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要与之前不同,比如,出现时间的不同、出现场合的不同、用处的不同……但有一点必须相同,就是所有与这一线索有关的内容都必须反映出主人公的一种品质或特点。
【例文】
奶奶的老花镜
上海市迎园中学 唐艺文
通过奶奶的那副老花镜,我好像看到了我儿时的点点滴滴。
一二年级的时候,奶奶极爱看我的作文。那时她的视线已经模糊,不得不用老花镜来看清字迹。那时,她脸上还没有深深的皱纹,看我的作文时,总是带着满腔的欣喜与好奇。那时我的作文语言表达很稚嫩,字句只能用通顺来形容。而奶奶会很耐心地帮我一一分析。我很崇拜奶奶,问:“奶奶,你怎么像老师一样厉害啊?”奶奶有些羞涩,又有些骄傲地说道:“我小时候啊,作文是被当做范文的!”
那时的她戴着老花镜,坐在明亮处,镜片亮闪闪的,像闪烁的星星,在年幼的我看来,这是世间最好看的东西。那时的老花镜是崭新的,镜面光洁清晰,镜架上暗黄色的漆也很完整。
老花镜是年轻的,她的心也是年轻的。
后来,我渐渐大一些,也不明白为什么,不爱给奶奶看自己的作文了。大约是
担心她过于洞悉自己内心的感受,渴望有些自己的空间吧。几次被我拒绝后,那镜片后的眸子散去了往日的热情,可奶奶什么话也没说。
她戴着眼镜,依旧坐在明亮处,光线均匀地铺洒在老花镜上,但它不再似往日
一般明亮了,它失去了之前的光泽,就如奶奶失去之前的热情一般。
长大了才明白,那副老花镜,那些唠叨,承载着奶奶对我的期待……
秋日,还是那幅不变的景色:树下,落叶铺了满地,老旧的藤椅放在树下,奶
奶的身影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色。“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日捎来了凉风,带来了冬的消息。奶奶就开始为我织毛衣。
奶奶戴着老花镜,埋头于毛线中,像一只蜘蛛孜孜不倦地织着网。她的眼睛疲
劳了,便摘下眼镜,揉揉眼角,望望门前挺拔的大树,又继续低头织毛衣。没几天,一件崭新、漂亮的毛衣便完成了。
我穿上了新毛衣,奶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打量着我,嘴角微微上扬,镜片后
的眼睛里溢满了满足。
有时候,我会坐在奶奶身边,什么也不做,就盯着奶奶看。看她一只手扶着镜
架,一只手在毛衣样品书上凝神寻找好看的花样;看她专注织着毛衣,看她不时地扶一下下滑的老花镜……这些都是枯燥的事,但是奶奶的神情却是那么陶醉。
“不对,这里织错了,要拆了重新织。”“冬天太冷了,还是织高领毛衣吧。”“这个颜色不好看,换一种。”这些语句,在秋天的午后,不停地“单曲循环”,却从不使我厌倦。
奶奶每次织完毛衣,嘴角都会不经意地上扬一个弧度,或许是因为又完成了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吧,又或者是在猜想我穿上毛衣后的模样……
老花镜啊,它老了,老到镜片模糊了,再也看不清字;老花镜啊,它越发年轻了,年轻到可以记住我与奶奶之间的大大小小的事,记住一切温情,记住奶奶的爱。
【点评】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奶奶的老花镜。老花镜在文章里三次出现:
第一次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奶奶为戴着老花镜为“我”指导作文;
第二次是“我”长大一些之后拒绝奶奶看“我”的作文,奶奶戴着老花镜失落地坐着;
第三次是奶奶戴着老花镜为“我”织毛衣。虽然老花镜三次出现的时间不同、功用不同,但不变的一点是每次出现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奶奶对“我”的关爱与陪伴。
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老花镜每一次出现,都是在“我”人生中的不同阶段。老花镜串连起了奶奶陪伴“我”走过的时光,可见奶奶的爱一路陪伴“我”长大。
第二招:事件法
中学生写文章,篇幅一般都在千字以内,因而内容不宜贪多。与其泛泛而谈,不如集中笔墨写好一件事情。
如果能通过一件事情来具体、突出地表现出文章主人公鲜明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所谓的以小见大。这样的文章短小精悍,中心突出,让人回味无穷。
【例文】
睡在地板上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彭可奕
暑假回老家避暑。老家晚上凉风习习,拂在脸上像吃了薄荷糖一样清凉,不像上海全天热浪滚滚,一出空调房,空气像火球一样扑到脸上。
老家的房子是姥姥、姥爷和舅舅一家常年住着,妈妈、我和弟弟回去,整个房子就变得拥挤不堪了。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个弟弟是肯定要和各自的妈妈睡在大床上;舅舅的腿前一段时间在运动的时候骨折了,现在刚刚治疗好出院,所以也要睡在大床上。现在家里只剩下一张小床,睡一个人还算宽松,睡两个人就过于拥挤了。
“姥姥,你和姥爷晚上睡在那张小床上吧,我睡沙发。”
“不行不行,怎么能让你睡沙发呢?让你姥爷睡沙发,他喜欢睡沙发,一个人
占整个大客厅。”
“那姥姥你晚上睡哪里?”
“睡地板上。”
我坚决不同意让姥姥睡在地板上,她本来腰就不好。老家半夜有些冷,睡地板上万一着了凉怎么办。姥姥这时候却犟得很,她列举了一系列睡在地板上的好
处,姥姥说着,已经把被褥从柜子里拿了出来。
我实在拗不过姥姥,抱上已经放在沙发上的被子进了放小床的房间。床虽然小,但是由于房间朝北,夏天的晚上格外凉快。
就这样睡了大概半个月。
有一天下午,姥姥出去采购日用品,结果猝不及防地碰上了暴雨,姥姥急着回家给一大家子人烧饭,非但没有避雨,还骑着车子往倾盆大雨里冲,回到家浑身都淋湿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还自嘲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落汤鸡”。晚上,姥姥的腰就因为受寒疼得躺在沙发上动不了了。
“姥姥,你还是和我睡小床上吧,我不怕挤。”
“没事,我休息一会就好了,已经贴了膏药了,好得很快的。”
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抱着姥姥的被子,放在了小床上。
半夜,我醒过来,叫了声“姥姥”,没有人答应。用手摸了摸旁边的床单,没有
人。我摸索着走出房间,看见姥姥睡在过道的地板上,借着外面的灯光,我看见她紧皱着眉,样子很是痛苦。她睡得并不踏实,我没出声,她就已经发现了我站在旁边,“出来上厕所了?我的腰感觉好了点,就出来睡了。”
第二天,果不其然,姥姥腰疼得动不了了。舅舅的腿也好得差不多了,自告奋
勇要睡地板,两个表弟也要和姥姥睡大床,大表弟抱住躺在沙发上的姥姥撒娇,“奶奶,爸爸管我管得太严了,我不喜欢和他睡。”“好好,奶奶和大超二超睡!”
当天晚上,大卧室传来了欢声笑语,姥姥的腰,应该会慢慢好起来吧。
【点评】
这篇文章围绕“睡地板”这件事,写了“我”和表弟与姥姥之间温暖的亲情。姥姥为了把大床让给“我”和表弟,情愿自己睡在地板上,结果犯了腰痛的毛病。虽然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作者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既交代了姥姥为什么要睡地板,又表现了坚持睡地板的态度,还写了姥姥犯病后“我”和表弟对她的关心。
全文以一件事为中心,从几个方面扩展开来写,内容既丰富具体,又因为详略得当而不显繁冗。
第三招:互动法
写祖辈的文章,大多都会写祖辈陪伴自己成长。一般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祖辈的态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从小时候的依赖,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懂事后的反思,然后更懂、更爱祖辈。
如果能着重把自己对祖辈的态度写出来,就能展现自己的内心成长轨迹,使文章因为具有真情实感而更加动人。
【例文】
借口
上海市市西中学 沙润和
衡山路上,夕阳映照,梧桐树在瑟瑟寒风中落下片片黄叶,两旁的花园别墅忽
隐忽现,酒吧里传出爵士乐,夹杂着人们看球赛的尖叫声。
小朋友欢笑着奔跑,情侣手牵手窃窃私语。这儿曾走过张爱玲,那孤傲的倩影
留在自行车的铃声里,如今再找不到像她一般隽永的人了。
繁华后的空洞,宁静里散发着忧伤,四顾茫茫,我成了最孤独的人。这条路上本不应有这样的回忆和联想,一切都因为是借口,冰冷的借口。
爷爷像是上个世纪的绅士,是人们眼中的“老克勒”,他的确高大又帅气。我们常去和平饭店共进晚餐,怀念他先辈逝去的辉煌。
衡山路也是一家人的常去之处,幼年的记忆中,它长得没有尽头。我的小手被
紧紧地握着,或骑在爷爷的肩头,阳光洒满脸颊。
在爷爷温暖的目光里,我长高、长大,上了中学。爷爷的身影依旧伟岸,我紧跟在他身后,他回首等着,我已跟得上他的步伐。
我有了许多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看电影、开派对,对我而言这些更具有吸引力。于是我更多地和他们在一起。对于爷爷的邀请,我总是借口“太累了”“功课
没有写完”推脱,每次心里竟还有些小庆幸。
那是初三大考结束的傍晚,爷爷在席家花园预订了晚餐,等热腾腾的饭菜都凉了,他才接到我的电话。我的借口,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他的心变冷。
我常常梦见他一个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周围霓虹灯闪烁,酒吧的蓝调乐曲
斗不过秋风萧瑟。他惦记着的我,从来没能明白他的心情。
在他住院的那些天,我才恍然惊醒,我曾天真地以为,爷爷陪伴我的日子不会
有尽头,现在却成了倒计时。我丢下功课,天天睡在医院里,天未亮去买早餐,晚上听到他的鼾声才休息。为他洗脸、换衣服,我想穷尽所有为他再做些什么,却发现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九牛一毛,我永远无法企及他对我的爱之深沉。当他真的离开,我才明白我的那些借口是多么的愚不可及。
我才知道,去和平饭店品尝美味只是个借口。那么多年来,爷爷一直怀念他在
异国的亲人。万里之遥,隔开他们的是天上人间,他只能在这幢大楼里,触摸祖辈的踪迹。他是多么想念他们啊。去衡山路徜徉,也只是个借口。那么多年,爷爷一直希望我变得温雅端淑,他带着我走在春雨潇潇或落叶瑟瑟中,触摸世间的美丽。
他有多么大的期望呢?我终于明白了。
衡山路真美,雕塑特别精致;和平饭店真老,故事特别多,我想去走走。爷爷
已成了背影,但那里仍留着他的气息,还有我的童年。不知道我会不会用这样的借口来怀念过去,这一次的借口,虽令人心碎,但一定不再少不更事。
很想再找个借口对爷爷说声“对不起”,可是,上哪儿去找他呢?现在再无借
口可以挥洒了,心里只剩下刺骨的痛。
【点评】
在这篇文章中,爷爷并没有正面出现,读者只是通过作者的描述,在脑海中一点一滴地拼凑出爷爷与作者在一起的画面,从而试图勾勒出爷爷的形象,这是一个新颖的写作角度。
这篇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作者对自己心理的剖析,通过比较从小到大对爷爷态度的差异,来展现对爷爷的懊悔、怀念之情,情感抒发得十分细腻感人。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