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孤独苦闷成为常态,请相信字里行间仍有力量

2017-12-10 庄羽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著名作家麦家曾说:文字是我们的亲人。不管你身处何时何地,请不要怀疑文字的力量。有时间的话,捧一本墨迹含香的最爱,接受心灵的洗礼吧!莫让书本深埋,莫让心灵枯竭,更不要让文字没有灵魂!


苍颉造字,夜有鬼哭。文字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文字的力量也可能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神奇和伟大的是隐藏在所有这些文字背后的“人的思想”,正如真正撬起地球的不是那根杠杆,而是杠杆另一端的阿基米德。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农村跟姥姥一起度过的。实在闷得不行,从读大学的小舅舅那儿得来的一些书,让夏天大人们都在午睡的时分我不会那么无聊。虽然连字儿都没认全,但至少不用躺在床上扳着自己的手指头跟自己说话。


10岁左右我对世界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拣跟爱情有关的看,《红与黑》《呼啸山庄》《茶花女》《简爱》……其实能看懂的部分非常少,对爱情更是毫不关心,反而被小孩子们之间单纯的情谊和对话深深感动。


有一天舅舅问那些书里讲了些什么,我居然甩出了海伦在孤儿院对简爱说的话——“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其实,能记住那些拗口的主人公的名字已经能让让我高兴好一阵。


我想许多人真正对创作产生兴趣是需要寻求表达,而将创作进行下去却是因为孤独。除此之外,还有想象力丰富。


夏天的中午,我坐在院里柿子树的阴凉下,按照情节的需要用不同的语调来朗读那些大书小书。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著,还有诸如《三国演义》《小兵张嘎》一类的小人书。


渐渐不再满足一个人阅读的乐趣,将故事转述给所有能耐心听下去的伙伴,起初只是凭借记忆据实描述,慢慢开始加油添醋,到最后已经开始可以完全抛开“原著”七编八编讲一个全新的故事出来。


我想,童年时的胡编乱造是我小说创作的起点


倘若早就知道有一天将成为职业创作者,可能我会把学生时代的大部分闲散时光拿来看书。


毫无疑问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如今我所能记得起来的文艺作品的琐碎细节,均来自那个时代看过的“闲书”,尤其对传记类书记充满兴趣,并且认定危难时刻的镇定充满不可思议的力量,坚定了我对真诚和无私的信仰,这是我认为最难得的品格,在这些年写过的故事里,我几乎是不自觉地将他们赋予了主人公。



从2014年开始,我把很多书找出来重读,《鹿鼎记》《白鹿原》《我的前半生》,还有亦舒在早年间写过的那些充满趣味的小文章,每一次阅读都能找到不同的乐趣。


开卷有益,一点儿没错,增长知识和见闻倒在其次,最大的收获是对内心的启发。


有时候,你觉得苦闷、孤独,可是又能对谁说?这已经是人的常态,然而千万别怀疑你可以从一本书的字里行间汲取到无边力量。



来源:《京华时报》。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