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人端午很文艺!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18日,星期一。


      端者,初也,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当年乾隆皇帝常谕令宫廷画家,以写实的绘画技法表现汉族的民俗事象。《端阳故事图》中,便描绘了历代各地的风俗习惯。


古人端午很文艺



1、射粉团


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清 徐扬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说明这种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2、赐枭羹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清 徐扬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羮”。


      所谓枭羮,即是以枭肉制作的羮汤。这里的主料——枭,就是猫头鹰,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而“赐”更是将习俗官方和制度化,广为传播。


      皇帝制作枭羮以赐臣下,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意图虽然是好的,但手段终归过于残忍,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扫除邪恶的目的,因此这一习俗并未流传下来。


3、採药草


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清 徐扬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这个时间段天气燥热,人容易生病,蛇虫繁殖也容易把人咬伤。所以人们在这个时间采很多草药治病防病,而此时草药茎叶正好成熟,药性也最好。


      久而久之人们甚至相传此日是天医星临门。到明清时大城市的药铺常在端午日施药,居民届时会到药店索取应节的消毒药品,如雄黄、芷术等。于是形成了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


4、养鸲鹆


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清 徐扬


      鸲鹆,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其他的别名还有许多,比如鹦鸲、寒皋、华华、鹤鸲等。八哥自己的声音比较杂噪且毫无韵律,但是却很聪明,极善效鸣其他鸟类的声音。


      人们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5、悬艾人


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徐扬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个恶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在花草中当以艾草最早、最常见,也最著名。


      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此时功效最好。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


      《荆楚岁时记》汪文云:“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沾艾叶以戴之。”明清妇女都会在端午时节头簮艾花,小孩子会身贴艾虎,成为端阳一道风景。


6、系采丝


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清 徐扬


      端午所系的彩丝,是代表吉祥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


      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与是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五行,并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使人健康长寿。


7、裹角黍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清 徐扬


      端午节最著名的节俗当属包粽子和吃粽子。粽子又称为角黍、筒、水团、白团等,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筒粽等。粽子馅荤素兼具,做法花样百出,充分体现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8、观竞渡


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清 徐扬


      端午节最著名的体育活动当属赛龙舟。关于其起源有很多说法,在不同的地方对于赛龙舟的意义也有不同的解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追悼屈原。


      在屈原投江的湖南汨罗县,龙舟竞渡前必定先往屈子祠朝庙,披红布于龙舟之龙头上,将龙头供于祠中祭拜,之后再安回船上。


      在屈原的家乡秭归,也同样有赛龙舟前祭拜屈原的仪式。在划船过程中,人们喊的口号是:“何在!”可以解释为是在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宋词里的端午


南宋 浴婴图 (局部)中 描绘端午节为孩子进行芳香药浴的场面


《浣溪沙》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南歌子》

王之道


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

一尊菖歜泛清醇。

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


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

莲花衫子入时新。

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 五月竞舟 (局部) 郎世宁


《如梦令》

范成大


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忆秦娥》

陈与义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

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

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诉衷情令·端午宿合路》

姜夔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

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菩萨蛮》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清 金挺标 群婴斗草图


《念奴娇》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满江红·端阳前作》

王充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齐天乐·端午》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