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唐朝长安曾是世界中心?这是个伪命题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讲到大唐,在中国今天大多数人眼里,甚至包括历史学家,都认为唐朝的长安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在2018年“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葛剑雄教授却在演讲中提出,这是个伪命题。
我们怎样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怎么样使它适应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的需要?
我们中国传统的学者,在研究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间,往往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不是跟外界进行对比或者寻找它与外界的联系,我们往往自己建立一个价值体系,就根据这样的体系来“自娱自乐”。
比如我们长期形成这样的观念,即中国历史上在很多方面曾经是世界最先进的,或者说文明是最发达的。但却从来没有与同时在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认真比较过,或者是把它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里面进行研究。
葛剑雄,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没有开放的情况下,这样一种“自娱自乐”也许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借用有些人的观点,就是有利于文化自信。
但是一旦中国真正开放了,中国人走向世界了,或者世界上的人走进中国了,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盲目夸大的自信往往适得其反,非但不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而且会动摇,甚至使我们丧失自信。
建立在这样一种虚假的历史观念基础上,在推进中国“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间,它往往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比如说“一带一路”其实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借用了历史上的这个名称,这一点今天也许大家看得很清楚了,但是刚刚提出这个倡议的时候,国内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我们是要重建丝绸之路,就盲目地夸大了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作用,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历史上中国并没有主动利用丝绸之路,它主要的动力是来自外界。
“西方人往东面看”比“中国人往西看”早得多,中国很多古代的文明其实是外来的,最近中国进行了文明探源工程,已经坦率承认了这一点,比如说中国的小麦、黄牛、猪、羊、马、青铜都是外来的,大多数中国人回忆这个丝绸之路,却不知道丝绸之路最大的利益是外国的商人,中国自己很少主动获得利益。
又比如说,我们只看到唐朝开放,认为丝绸之路给中国带进了这么多东西,却不知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东西)可以用百位数来计算,但中国传到外国的却只有个位数,在这些个位数中间,主要是外国人主动的,而不是中国自己主动的。
正因为这样,甚至到现在为止,好多地方拼命地争,称自己才是真正的丝绸之路出发地点,认为自己拥有今天最大的优势。
比如说从西安到敦煌,我到当地也都讲他们在“一带一路”拥有最大的优势,我说你们的优势在哪里呢?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从我们这里走的,所以我问他们,难道你们今天还是想创造丝绸之路吗?那么初期还是要骆驼、马不停在敦煌停下来采购粮食,对吧?提到西安,我就很坦率地批评他们,今天难道还要恢复大唐时代吗?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讲到所谓的大唐时代,在中国今天大多数人眼里,甚至包括历史学家,都认为唐朝的长安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其实这是伪命题。
我曾经问他们,唐朝的长安对阿拉伯国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甚至对日本,唐朝也从来没有主动影响它,都是日本人主动到长安来学习他们自己选择的东西。
唐朝真正的影响,实际上就在汉语文化圈,就只是到朝鲜、到越南的北部,甚至还没影响到东南亚。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要讲文化交流,要讲推进“一带一路”经济的全球化,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的历史,认识中国古代曾经在世界起到什么作用。
有个简单问题已经在世界进行尝试,但中国近代很多人,包括我们一些领导人,甚至都不知道它,比如说“海上丝绸之路”,这概念是日本的学者到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的,认定中国的前奏是海上出发点,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但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居然还在讨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如何的发达,而不知道这条路如何有的话,是怎样掌握在阿拉伯人手里面。
所以我今天就想从这个角度,提醒大家,也包括我们的汉学专家朋友,希望大家一起站在开放的体系里面,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它所起的作用,看到哪些是我们今天值得珍惜的经验,哪些是我们应当吸取的教训,哪些是我们必须抛弃的包袱。谢谢!
(本文系葛剑雄教授在2018年“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的演讲,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拟。)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