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中学生笔下的中国,居然是这样的!

张可涵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祖国“是一代又一代中学生都会遇到的写作主题,描写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发展与改变的文章数不胜数。面对同样的历史素材,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这名中学生的写作手法,你绝对想不到!


从零开始的改变


张可涵


        这是一个披着兽皮手握铜器的青年。他有着微黄的皮肤,线条分明的肌肉中充满了爆发力(把中华民族的始祖比作“少年”的形象,黄皮肤、原始的生命力描绘出中华民族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化为一个具体、熟悉的形象,让读者产生亲切感),他与野兽搏斗,制火造屋。终于在黄河边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浑身浴血的少年用铜戈支撑着身体,微微喘息着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是时候打造属于自己的国度了啊……”他望着疯狂咆哮的黄河,喃喃自语。(把中华民族每个阶段的发展比作少年一次次勇敢、智慧的行动,下同)


        指南车,布衣,舟车,宫殿……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发明从少年骨节分明而灵巧的大手中展现而出。 渐渐地,衣裳种类越来越多,武器越来越锋利,宫殿也越来越繁华。

    

        于是少年开始写书。他大概是世上最富学识的才子,无数截然不同的论点在他手中挥毫而就。后来,穿着玄色深衣的少年思量片刻,将无数被命名为“儒”的论点丢入火堆,燃烧殆尽。


        不知过了多久,少年带着稚色的脸庞渐渐棱角分明。他头戴冕冠,身穿龙袍,重新从火堆中拾起儒学的残片,修补完成后供奉在皇殿。“朕对不起儒,自此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下方的西域蛮人手捧礼品,连连称是。


    

        青年好武。 他经常在练武时将自己弄得伤痕累累。 但他毫不在意,因为每次伤口愈合后他都会变得更强。 终于,在又一次康复后,成长为男人的他实力达到了巅峰。 世界上千千万万肤色迥异的蛮人都开始用敬畏而恭敬的眼光看着他。 他们把一个他们认为只属于强 者的称号献给了男人。“请接受我的供奉,唐。”(昔日的少年长成了青年,象征中国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发展得更加强大昌盛)

        后来,有些飘飘然的男人致力于换购别人手中的奇珍异宝,却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的实力与威慑力与实力在日益减弱。 也没有管过自己最近老得特别快的身体。当他依旧认为自己是世界之巅,开始有意无意地封闭自己的时候,男人鬓角的几处白丝无比醒目。(青年变成了老年,象征文明古国的衰败,作者也指出了是自我封闭使造成了这样的衰败)

   

       “我泱泱华夏人杰地灵,天地万物无奇不有,故朕意欲闭关锁国,以防蛮人窃我国之机密。”初显老态的男人骄傲地对世界宣布着自己的决定。可他们没有看到男人藏在黄袍中不停打颤的双腿。 男人闭关锁国只是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躲避那些洋人火炮的轰击而已。  那些喷射火光的筒令他感到恐惧。而他的手上,只有一门不那么厉害的铜炮。(“藏在黄袍中不停打颤的双腿”“喷射火光的筒令他感到恐惧”这些细节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点明了闭关锁国的原因)



        洋人最终还是打开了男人的国门。起初是鸦片。 被毒素深深侵蚀的男人,已经变得白发苍苍虚弱不堪。他被火炮打倒在地,然后被那些金发碧眼的豺狼狠狠碾压。后来,那些洋人怀里揣着不计可数的金银财宝笑呵呵地离开了所谓的泱泱华夏。男人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他颤颤巍巍地拾起一把残破的汉八方古剑,斩下了自己蓄了上千年的长发。(动作描写,象征中华民族开始自我改变)留着短发的老人看起来精神了点,可依旧掩盖不住那骨瘦如柴的身躯。


        老人浑身是血,眼神灰暗地躺在土地上仰望天空。“千年辉煌,一朝崩溃。”“我该……何去何从?” ——该死,体内的毒素又发作了。就这么……结束了么……换……一条路么…… 放弃数千年积攒下来的荣耀……从一……不,从零开始……”

  

        放手一搏……起死回生。(细微的改变挽救不了积贫积弱的中国,此处预示中国将发生一场重大的变革)

    

        奄奄一息的老人猛地睁开了双眼!原本黯淡的眸子中此时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干瘪的身躯迅速膨胀,然后变成黑色的碎片寸寸开裂。再次站起的身躯与以往天差地别。健壮,年轻,却又伤痕累累。好像当初那个从洪荒之初浴血奋战的青年又回来了。(“逆生长“的转变被描写得气势磅礴,这种奇异化的写作手法更加突出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气势)他捡起身旁的黄龙旗,用自己的血染红了它——只留了五颗金星。(形象地写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把充斥着血腥味的鲜红战旗披在身上,然后带着伤与痛一步步重返盛世的辉煌。

   

        “他明明已经濒死……怎么会……”当年的列强目瞪口呆,满脸的难以置信。(通过列强惊骇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新中国令人震惊的新面貌)他从战火与硝烟中走出,历经磨难和流言蜚语都不曾倒下,因为犯他者虽远必诛。


【简评:在当代中学生笔下,描写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发展与改变的文章数不胜数,但这篇文章却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独树一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男人,他的少年、青年、暮年与重生,分别对应中华民族的发源、兴盛、曾经的衰落与重振旗鼓,这个男人的种种行为对应了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华民族”以一个生动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产生熟悉、亲切之感。


        本文的题目《从零开始的改变》也十分有意义。文中写了两次“从零开始的改变“,一次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另一次是封闭落后的旧中国积极寻求自我改变,转变为如今的世界强国之过程。整篇文章紧扣题意,立意深远,在选材与写法上却能落到实处,让人知微见著。】


(作者为西安一中学生)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