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难懂的10部名著,读过一本就算你赢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这些书是世界各地的读者普遍认为难度最高、最有挑战性的,也是读者们一直觉得最难看懂,甚至连读都读不下去的书。不过,阅读的难度并不会动摇这些书的地位,因为它们都是真正大师级的作品。


如若读不下去,倒也不必自我懊恼,毕竟一些文学大师也很直率地吐槽过:“《XXX》我读不下去,写得都是什么鬼啦!”


01、《芬尼根的守灵夜》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作品,书名来自民歌《芬尼根的守尸礼》。一位搬运砖瓦的工人芬尼根从梯子上跌落,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守灵时洒在他身上的威士忌酒香却刺激他苏醒过来。人们把他按倒,叫他安息吧。故事以壹耳微蚵断断续续的梦境开始,乔伊斯企图通过他的梦来概括人类全部历史  同时,乔伊斯将他的意识流技巧和梦境式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该小说彻底背离了传统的小说情节和人物构造的方式,语言也具有明显的含混和暧昧的风格。乔伊斯在书中编造了大量的词语,潜藏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以及哲学的意蕴,甚至大量运用双关语。


       作者乔伊斯曾放言说:“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三百年。”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多年以后的今天,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仍然在为书中的意象代表着什么而争论不休。


【摘录】


特里斯特拉姆爵士,爱的提琴手,越过爱尔兰海,还没有(再次经过)从布列塔尼半岛经过北部,重来小欧洲那参差不齐的地峡(颈部、伊茜),再打他的半岛战争(孤立的笔战、阴茎之战)。


奥康尼河边上风锯木工的宝贝一直成倍的(都柏林)涨大,还未把自己(泰晤士河仙女)吹(堆积)成劳伦斯郡的伟哥(乔治亚洲、乔吉奥·乔伊斯)。


一个声音也没有(诺拉·乔伊斯)在火中(燃烧的、远处)喊着(在身下)我我,接受圣帕特里克(由三部分组成的,狡黠的圣帕特里克教堂主教,在泥炭堆附近)的施洗(阴茎变硬、拓夫)。


02、《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威廉·福克纳经典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

 

      小说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时空错乱,场景跳跃。这部小说的主旨就像《麦克白》里说的那样:“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而这正是这本小说名字的来源。


【摘录】


凯蒂抱着我,她身上散发着雨后树叶的清香。在角落里,天色渐暗,但我能看见窗户。


我蹲在那里,手里抓着那只拖鞋。我看不见这只拖鞋,但我的双手能看见它,而且我能听见天色一点一点入夜的声音,我的双手看见了拖鞋,但我看不见我自己,但我双手能看见拖鞋,我蹲着那里,聆听着天色一点一点变暗的声音。


03、《百年孤独》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作品中插入了拉丁美洲纷乱的历史,糅合了神话、宗教等因素,但这本书难读的原因众所周知——马尔克斯给书里人物角色的名字都高度重复,看到一半就产生了“这都是谁跟谁”的错觉,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无数读者头晕眼花了。


【摘录】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NO、4 《万有引力之虹》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所著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抛出悬念,德军正在制造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箭,盟军一方的官员与科学家,竭尽全力试图找到火箭基地。几乎所有出场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侦查与反侦查的斗争中,但依然没有结果。小说,以“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斯洛索普的荒诞命运,揭露西方病态和疯狂的社会。

 

      这部小说没什么故事情节,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还很多,里面充斥着量子力学、大规模灭绝、形而上、火箭工程、性心理学等非常沉重的东西。小说的名字揭示了主题:狂欢之后就是冷寂与死亡。作者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发的前人哲学猜想“热寂说”,借此隐喻科学技术造就的现代世界终将走向灭亡。


【摘录】


恩赞也被称为“欧提依康多”,即混血儿,不过没人当面叫他。他父亲是欧洲人,但这并不是他在厄德士温洞穴人中鹤立鸡群的原因。


现在族里还有德国,斯拉夫和吉普赛混血儿。过去的两三代人,受到一些他们在“帝国”之前一无所知的促进因素影响,一直在培养一种民族特性,只是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出来这种民族特性正在最后成形。


“伊安达”和“奥鲁奏”在这里失去了威力,这两种母系血统和父系血统被丢弃在非洲西南部的老家。早期的移民远在离开故土前就改信“莱茵传教会”了。



05、《魔山》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汉斯·卡斯托普的德国青年,因为一次偶然,待在了肺结核疗养院接受治疗,而这一呆,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他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这些人思想迥异,性格天差地别。小说借由这些人与汉斯的交往以及汉斯与肖夏太太、皮佩尔科尔恩的三角恋展示了当时那些欧洲顶尖知识分子所描述的一战前夕的社会思潮。

 

    小说在现实主义、宏观的象征主义以及神话主题之间转换,在情节与寓言之间来回反复。这些都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困难。托马斯·曼深知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诸多艰难,但他却坚决不肯提供任何有帮助的线索。


【摘录】


走向恶、肉欲和死亡的第一步无疑是从这样的时候便开始了,即当精神由于某种神秘物的渗入引起痒感而开始凝缩并出现病态的组织增生的时候;精神的这种病态的组织增生一半是快乐,一半是自卫,形成通向物质性的最初阶段,形成非物质向物质的过渡。


这便是原罪。


NO、6《阿特拉斯耸耸肩》


    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兰德借书中主人公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这本小说包含了科幻、哲学、政治、神秘、爱情等成分,艾茵·兰德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的支持以及对集体主义的批判。很大程度上,这本书是一本客观主义的寓言,如果读者不认同这本书中艾茵·兰德的哲学观,那么阅读这本书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折磨。


【摘录】


“拒绝做出判断,凡事模棱两可,宣称没有绝对真理并相信可以推卸责任的人要对目前这样血肉横飞的世界负责。


现实是绝对,存在是绝对,一粒灰尘是绝对,同样,人的生命也是一种绝对。你们的生与死是一种绝对,面包的有无是一种绝对,无论你们是把面包吃掉还是眼看着它进了掠夺者的肚囊,那都是一种绝对。”


NO、7《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

 

    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由此可见,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正如乔伊斯本人于1920年在书信中评论该作品:它是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与爱尔兰)的史诗,同时是一个周游人体器官的旅行,也是一个发生在一天(一生)之间的小故事。


【摘录】


好吧当我像安达西姑娘那样把玫瑰插在头发上要我戴一朵红的好吧他是怎样地吻我啊我想好吧别人行他也行随后我用眼睛问他再一次好吧然后他问我好吧要我说好吧我的山之花然后他先用双手搂住我好吧将他朝我身上拉让他碰我的乳房一身香味他简直疯了我说好吧我会的好吧。



NO、8《城堡》


     《城堡》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K的土地测量员,受命来城堡上任,却不料被阻断在大门外,只能滞留在城堡管辖下的村落内。这本小说卡夫卡并未完成,所以我们并不能知道K的最终结局是什么,是终于费劲心机进入到城堡里面,还是只能在风雪交加之下日夜翘首苦盼?


      整部小说充满了异化的超现实主义以及官僚主义,这些抽象的东西在字里行间以一种梦魇般的压抑向读者扑面而来,仿佛在酒馆里苦闷喝酒的K,是我们。


【摘录】


“您非常严格,”村长说。“但您就是再严格一千倍,同衙门对待自己的那种严格相比,您的严格也仍然等于零。只有一个地地道道的外乡人才会提出您提的问题。


要问有没有检察机关吗?这里有的只是检察机关。当然咯,这些检查机关不是为了查出一般意义上的错误而存在的,因为这里是不会出错的。即使某次出了一个错,如您的情况,但是谁敢下定论,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误!”


NO、9《玫瑰的名字》

 

      该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威廉修士受委托调查修道院中的一起神秘死亡事件,随着事件的步步调查,与之有关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部小说看似与当今的推理小说并无二致,但难就难在作者埃科在其间穿插了大量的符号学、神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书中有关德皇与教皇、清贫之论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对于没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并不轻松。


      在某种程度上讲,《玫瑰的名字》是一个答案显而易见的谜题,但却充满了复杂的后现代主义元素。


【摘录】


我看见一个宝座置于空中,有一个人坐在宝座上。


坐着的人(上帝)铁板的面孔,毫无表情;睁大眼睛,盯着已走到其历史尽头的尘世人类。威严的垂发,威严的胡须,像江水那样,从脸部、头部均匀地流淌而下,对称地分在两绺。王冠上满是珍珠玛瑙,紫色的御袍到膝,有宽宽的褶痕,御袍上绣金描银,饰以花边。


NO、10《到灯塔去》

  

   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段生活经历。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小说通篇充斥着对话,而这些对话的内容基本是想法与意见,没有明确的情节。

 

    这本小说建立在哲学反思背景上,所以就导致了读者很难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什么,但这并不影响读者欣赏其间文字的美——对时间流逝的描述、生命的活跃与黯淡。


【摘录】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特别是当她的思想稍稍脱离手头的正在做着的事情时,海浪的声音突然出乎意料地没有了这样亲切的含义,而是如一阵神鬼敲起的隆隆鼓声,无情地敲击着生命的节拍,让人想到这个岛的毁灭和被大海吞没,并且在警告她,岁月在她匆忙做着又一件事情时悄悄消逝,一切如彩虹般稍纵即逝。


编辑:艾彼



内容来源:新经典。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